《道德經》說了什麼?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2021-02-08 千面略懂先生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聖人老子撰寫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萬經之王。

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

《道德經》之所以晦澀,並不是其中的道理難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過白話文翻譯後,所表達的意思、語境很難精準表述出來,所以使人不知所云。

其實,整部《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六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一個人若能悟透這六個字,可以說就讀懂了《道德經》,其受用也是無窮的。

01順勢

《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有強大的外力壓迫時,始終保持硬直容易損毀,而選擇彎曲才能保全自己,從而再次伸展;而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夠積攢滿滿的水,東西過於陳舊則會被人翻新或者更新……

老子認為,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其運轉的本質,是陰陽兩股勢能的來去交替,此起彼伏。

陽勢代表著生發、壯大、成果,而陰勢則代表隱去、衰退、消散。這兩股勢能是此消彼長,互相對立的,是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曾經孔子周遊列國,見到一老者順著瀑布走了下去,不一會兒,在百米開外,老者又從旋渦裡冒了出來。孔子驚奇地問老者:「你是如何駕馭旋渦的?」老者回答說:「我哪有那麼大的力量去駕馭旋渦,我只是讓旋渦駕馭著我,順勢而為,讓自己順著旋渦進去,再順著旋渦出來。」

懂得順勢而為,不僅自己毫無阻力,還能借取「勢能」的力量使得自己更加強大,這也是智者成功的秘訣。

生活中有些人不會判斷局勢,認死理不撞南牆不回頭,站在「勢」的對立面,以為這就是恆心,其實這樣的堅持是愚者所為。

就如一個人偏偏要在冬天的時候賣扇子,自然會虧本;若是冬天因為天冷賣熱水袋,自然會有人需要,才能有生意上門。

還有,一個人在氣頭上時去跟他商量事情,肯定很難得到他理智的回應,或許還會被當成發洩的對象。如果等他情緒好點再去自然更好,也能得到有用的建議。

因此,順勢能使自己的人生變得順利,事倍功半。而逆勢而行,往往難以成功,即使有所成就,也是艱難為之。

過剛易折,做任何事都講究勢能,不能太強硬,也不能太軟弱,盲目地去做事,無論自己選的是哪條路其實都是走向失敗。

懂得判斷局勢,不同的時機和環境,用不同的方法對症下藥,這就是順勢,才能抓住好時機,從而藉助勢能的力量,使得自己更容易成功。

02微著

《道德經》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九層的高臺築起於一堆堆黃土;千裡的行程,也是從腳下一步步邁出才能到達的。

任何強大的東西,皆是從小積累而來,而任何弱小的東西,積累多了也能變得強大。所謂「聚沙成塔,積微成著」正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許多人想要成功,吵著要暴富,可每天卻是懶懶散散,從不用心做好一件事。問他為何不努力,他們總說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不屑於去做一些微末小事。

這種人不知道的是,從小到大、從微到著、從弱到強,是自然給予一切事物的力量,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就像一個人想要考上好的大學,指望自己忽然開悟,就什麼都懂了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日日月月的苦讀積累,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識量,知識量到了,自然就能考出一個好的成績。

因此,不要想著一夜成功,積累不夠,一切都只是幻想。每個人都可以到達自己想到的終點,但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去堅持。

積微才能成著,水滴也能使石穿,自身只要不放棄,腳踏實地地去積累,那麼終有一日能獲得成功。

03放下執著,隨緣不變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在這裡是遵守,順從的意思。

宇宙間的道理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不刻意,隨緣。當一個人順應自然,能夠隨緣放下執著,這個人就接近於道,接近於自在了。

這世上,大地板塊會隨運動變化,草木也會隨季節生長和枯萎,這一切的得與失,其實並不會讓眾生因此而產生多少煩惱。但為何有些人卻偏偏對於名利如此看重,窮其一生都去追求?還有些人,對於情感一直放不下,飽受愛情的痛苦?

那是因為他們內心對這些東西的執著,所以在得失之間嗔怒煩惱皆生,導致自己不得安寧。

就如同太陽在早上會升起,在晚上會落下一樣,陰陽勢能是不斷變化的,這世上沒有哪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一個人太執著,得失心太重,註定煩惱無窮,苦痛無盡。

因此,老子勸世人要「無為」,要遵循「大道」,就是順其自然,無為就是不要強求。只有順應時令和萬物生長規律,讓一切都按照其本來的樣子無為而治,天下得自然之法,方能安定。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痛苦來自內心深處的欲望,沒有欲望的內心是強大的。我們要學會順其自然,隨緣不變,如此,方能真正做到無為,讓人生自在灑脫。

大道至簡,《道德經》的精髓就在於順勢、微著、自然這六個字,悟透了,就能懂得順勢而為,積微成著,無為清淨,如此的人生做什麼事都將事倍功半,厚積薄發。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
    所以說,老子的《道德經》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言簡意賅,大道至簡,其中蘊藏著許多萬古不易的人生哲理。比如說,我們若能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
  • 《道德經》五千文,精髓盡在9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道德經》這本書很薄,只有五千文,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到如獲珍寶。後來反覆讀,寫過一百多篇文章,專門分享《道德經》。
  • 《道德經》:老子這四個比喻,便說透了一生的智慧,讀了受益終生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道德經》現在全球都在讀,西方很多國家都在用,可是我卻讀不懂,也就記下來幾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做得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道德經》中蘊藏著很多做人的根本智慧,認真在生活中體悟它,運用它,便可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人生躍遷機會!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而《道德經》中有4條天規,我們只要悟透了,就能做到避禍求福:一、低調收斂,立身以謙《道德經》中說:「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在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多篇幅去詮釋他的樸素辯證法,其中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句話中告訴我們,萬物是在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升華,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
  •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一)了解《道德經》(道德經的論述非常多,我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而已,不一定完全正確,只是一種體悟而已)《道德經》闡述的是宇宙萬物,人身內外的真理及實相;讓人體悟「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真意並獲得智慧的一部經典。
  • 道:老子親授6字人生名言,聰明人一看就懂,悟透了生活福報不淺
    今天繼續說《道德經》,談一談如何在你我工作和生活中,正確運用道家六字真言「致虛極,守靜篤」,瀟灑走好人生路。所以短短三個字,就像數學中的「無窮盡」一樣,永無止境,令人回味無窮。致虛極,說的是境界。守靜篤,說的是功夫。篤,一心一意。靜,就是道家的功夫。守靜篤,就是一心一意守住靜。所有道家功夫,都不外乎修「靜」之一字。
  • 《道德經》:三個字,三個成語,說透生活大智慧
    《道德經》有三個字,讀懂就是大智慧。人一輩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這三個字裡。《道德經》有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躁動可以戰勝寒冷,給人送去溫暖;冷靜能夠戰勝狂熱,讓人頭腦保持清醒;清靜無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間太平安寧。道家講:靜為躁君。「靜」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靜能制躁,一顆平靜的心,可以撫平躁動不安的神經。
  • 《道德經》之問:什麼是「道」?看《道德經》到底是什麼
    一提到《道德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那句循環洗腦的「道可道,非常道」。儘管《道德經》家喻戶曉,聞名中外,還被許多人稱作「萬經之首」,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很少,而理解甚至領悟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很可惜的,《道德經》裡蘊藏著華夏民族的智慧精髓,這對於當下、未來的中國以及世界都是有必要意義的。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道家經典《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可以將其濃縮成兩個字:無和反
    在上一期,居士我分析了《道德經》的核心概念——道。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就是圍繞著道而展開的。那麼《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呢?其實《道德經》五千餘言,言簡意賅,無一廢字,已經是老子哲學、道家哲學的精髓了。如果非要從《道德經》中再提煉出精髓,我認為是兩個字:「無」和「反」。在《道德經》中,無是道的別稱。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章)萬物是由道創生的,老子在此處又說萬物生於無,可見無=道。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獨創的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十五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0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初讀這句話,會被它的四個字「夢幻泡影」所吸引,但是其實應該首先弄清楚「有為法」的意思。
  • 道德經如此受人歡迎精髓在哪?精髓這裡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味而治、不言不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道德經》中蘊涵天地至理的一句話,悟透了生命得以升華
    這裡面的矛盾關係,也是互相對立轉化的關係如『老子』之前提到的《道德經》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01、反反通「返」,這裡是「反者道之動」反是個關鍵字眼。可以理解正反對立的關係,也可理解道的循環往返規律,其實兩種意思不衝突。這裡的「反」字用道家眼光看待的話還能說是「逆」。三教聖人皆不外此「反之動」的逆運妙理。
  •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啟功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他出身顯貴,是雍正的第九代孫,說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都不為過。啟功常常對學生說一句話,來指點他們的書法,不過才短短11個字,卻只有蘇士澍悟透成為了書法大師。這句話是「透過刀鋒看筆鋒,還原筆法」,很多啟功的學生對這句話都理解不透,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後來還被啟功放到了自己的著作《論書絕句》中,如今更是廣為流傳,但是能夠悟透的人寥寥無幾,但凡悟透的都成為了大師。
  • 如何正確理解「道德經」三個字
    按語:本文分兩部分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解讀道德訓義我們要講《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一、道生萬物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道德經》厲害之處在於只有區區5000字,但是字字都有深奧的含義,讀懂就能受用一生,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生涯,多讀讀《道德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身,道路能走的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