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舉措提升汛期氣象保障能力

2020-12-24 SZNEWS

3·23市民暢享 氣象大餐

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市氣象局以活動為載體,增強市民與氣象保障服務工作的互動性,使市民了解今年汛期天氣,從而便於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系列氣象主題活動讓市民暢享3·23氣象大餐。

一是深圳氣象臺與深圳市婦女聯合會共建深圳市兒童友好氣象教育基地,面向婦女兒童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帶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

二是開展第二屆「樂創氣象」總決選活動,積極藉助社會力量,通過創意推動創新,通過創新推動創造,為市民提供更貼心、更精細的氣象服務產品。「樂創氣象」倡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理念,活動前期向社會徵集幾十個氣象服務產品和創意,於3月23日進行創意總評選,評選出來的前三名獲得「智慧氣象」應用創新平臺入駐機會,優秀文創創意將由深圳市氣象局擇優扶持形成服務成果、創意成真。

三是在深圳大學舉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地球一小時世界氣候環境成果展」,展示與氣候環境相關的產品及創意。

四是圍繞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開展「最美的天空」攝影作品大賽,前期共徵集幾千幅反映深圳「最美的天空」作品,經評審後挑選出優秀攝影作品100幅進行主題攝影展覽。

此外,深圳市氣象局百場主題公眾開放日活動將貫穿全年,圍繞氣象知識、防災減災等社會熱點,以及汛期天氣、重大災害性天氣和氣候、天文事件等,重點針對全市青少年,分別在深圳市氣象臺和深圳市天文臺開展「深圳氣象公眾開放日」和「深圳天文開放日」等兩大公眾開放日活動。

(方勝 江一濤)

氣候預報顯示:今年我市存在「春季強對流天氣導致局地大風和短時強降雨的風險仍比較高」,「龍舟水期間,尤其6月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風險增加」,「颱風給我市帶來嚴重風雨影響風險較高,風險區域擴大」三大汛期氣象風險。今年颱風主要出現在夏季,後汛期將有6-7個颱風進入我市500公里海域範圍。

深圳市氣象局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要求,針對三大汛期氣象風險,正多措並舉落實汛期氣象保障服務。

舉措一:實施氣象質量提升工作計劃

準確的預報服務、及時的預警服務是氣象保障的基礎。圍繞今年重點工作任務和業務短板,市氣象局出臺了氣象質量提升工作計劃。

一是全面提升氣象探測體系業務能力。加密區域氣象觀測站點,由現有的152個加密至200個,實現全市74個街道100%全覆蓋。針對各區需求,重點布設在庫區流域、積澇、地質災害、沿海大霧等風險防禦區。彌補高空觀測的短板,在全市各區增加150米以上的高層觀測站點,重點監測高層大風以及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形成立體觀測網。針對目前小流域因強降雨造成的災害監測不足,將在觀瀾河等重點流域增設流域氣象站,重點監測雨量、水位等要素。

二是全面提升預警預報業務能力。開展長中短相結合的氣象決策服務,為決策部門提供月度天氣趨勢、10天天氣預報和短時臨近預警相結合的決策服務產品。推出未來24小時颱風暴雨災害風險落區預報,實現要素預報向災害風險落區預報轉變。推出重點河道流域風險預警,通過自動呼叫、預警群實時服務和提供風險預警圖表產品三種方式為龍崗河、觀瀾河、坪山河和茅洲河流域防災部門和責任人提供風險預警服務。

舉措二:對接區級防災減災部門服務需求

進一步與基層需求對接,根據基層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是氣象保障服務做深做實的手段。今年2月21日-3月10日,市氣象局通過調研與全市10個區(新區)的服務需求進一步進行了對接,提前謀劃汛期氣象保障服務新思路。

一是明確了全市氣象災害防禦聯動聯防工作事項和區級氣象防災減災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汛期有效聯動聯防。

二是以信息化手段將市氣象臺和市突發事件預警平臺延伸到區,為區級部門提供最及時的氣象服務。目前深圳市突發事件應急預警發布系統目前已對接10個區(新區)29項突發預警信息,可為各區發布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類突發預警信息。

三是明確各區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區域,推出重點防禦區域的點對點服務,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渠道新手段為各級防災工作人員提供多樣化服務。

舉措三: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

預警信息發布是防災減災的重要抓手,是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在前期深圳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建設基礎上,市氣象局加快建成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分區全網簡訊發布系統,為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汛期預警信息精準、快速發布提供支撐。

一是預警信息發布精準到街道,全網簡訊發布時間縮短至2-3小時,覆蓋面擴大至2000萬市民,確保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快速發布覆蓋重點人群。

二是以高標準建成應急「一張圖」,進一步完善15類系統基礎數據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的融合,為市、區、街道提供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平臺。

今年我市汛期存在三大氣象風險

氣候預報顯示,今年我市存在三大汛期氣象風險。

一是春季強對流天氣導致局地大風和短時強降雨的風險仍比較高。今年以來深圳降雨總體偏少,截至3月上旬,深圳國家基本站總雨量較氣候平均值偏少六成,在這種降雨偏少易導致土質疏鬆的背景下,預計4月進入前汛期的同時將迎來強對流天氣多發時段,入汛的第一場雨極可能伴隨強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應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和強陣風,特別是前汛期強對流天氣高風險的西部和北部地區。

二是龍舟水期間(尤其6月)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風險增加,預計今年龍舟水偏強概率較大,5-6月降雨頻繁,雨帶多自南向北、自西向東移動,西部和南部的極端持續強降水風險最大。

三是颱風給我市帶來嚴重風雨影響的風險較高,風險區域擴大。從相似背景年份的颱風影響情況來看,今年颱風嚴重影響我市的風險較高,且受颱風影響中部地區和西部沿海出現大風的風險增大,對原特區內的人口高密集區影響的風險增大;颱風與西南季風疊加給我市帶來持續性暴雨的機率較大。

相關焦點

  • 氣象局全面部署汛期工作各地氣象部門認真落實
    」,在西藏主汛期到來之前,區局將再次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四是與基層縣局綜合改革和新設縣氣象局建設工作緊密結合,提升基層公共氣象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汛期氣象服務工作。 大力建設12121應急氣象電話、應急氣象手機客戶端、應急氣象微博等六大應急氣象服務品牌,探索利用微信、QQ、飛信等手段開展應急氣象服務,努力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覆蓋面,特別加強對異地務工人員的預警信息服務,進一步提升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六是切實提高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七是增強氣象宣傳工作能力,做好宣傳科普及媒體應對工作;八是汛期氣象和氣象現代化工作、基層綜改 「兩手抓,兩不誤」,在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工作的同時
  • 中國氣象局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氣象服務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9日表示,當前,各地已陸續進入汛期。各級氣象部門要做到精細監測、精準預報、精確預警、精心服務,努力實現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不漏網、預報不失誤、預警無盲區、服務無疏漏,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汛期氣象服務工作。
  • 蓋州:深入石門水庫調研汛期氣象服務需求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長順報導 石門水庫是位於遼寧省蓋州市境內大清河上遊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為主的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對蓋州市安全度汛起到關鍵作用。7月3日下午,蓋州市氣象局組織工作組深入石門水庫,專題調研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情況,針對氣象服務工作徵求石門水庫的需求。  工作組詳細詢問了石門水庫目前的蓄水量,實地考察了水庫周邊情況,表示盡全力做好氣象服務工作,及時向市防汛指揮部報送雨情信息,抓住一切有利條件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全市安全度汛做好氣象保障。
  • 大竹縣「四舉措」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大竹縣推出「四舉措」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強化制度激勵。出臺《加快全縣教育發展十條措施》等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設立名師獎勵金,對獲得市級名師、省教育專家、國家級教育專家等稱號的教師分別按照5000元、3萬元、4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
  • 南海氣象觀測網絡初具服務保障能力
    巡檢西沙航標,保障航路通行。   隨著南海海上生產活動和交通運輸不斷發展,海洋氣象服務保障需求日益增加,南海海洋氣象設施仍顯不足,大片海區氣象觀測幾乎是空白,亟待進一步加強氣象設施建設。中國氣象局將繼續開展在南海區域的氣象觀測設施建設工作,通過構建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一體化的南海海洋氣象觀測和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海洋氣象保障能力。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汛前檢查
    安徽濉溪:開展汛前應急演練助推應急水平提升  通過演練不僅強化了業務人員對相關地面氣象觀測理論、裝備保障、通訊網絡等知識的掌握運用,而且提高了應急保障能力水平,為更好地完成汛期氣象服務各項工作任務提供了保障,應急演練達到了預期效果。  甘肅武山:開展汛前業務自檢
  • 矯梅燕解讀氣象防災減災挑戰及出路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楠  今年汛期,面對氣象災害極端且多發頻發的態勢,各地氣象部門繃緊了弦,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以地質災害的氣象預警為例,預警發出後各部門有序聯動,最終氣象信息員和村幹部一戶戶敲門,提醒隱患點居民進行轉移。」矯梅燕說,只有在這種機制保障下,預警才能發揮真正作用。  氣象預警面臨何種挑戰?  矯梅燕坦言:「有效預警不等於有效防災。」
  • 漳州:多舉措精細化做好農博會花博會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曉婷報導 11月18日至22日,第九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第十九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農博會·花博會」)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漳州市氣象局提前準備、周密部署,上下聯動,多舉措做好氣象服務工作,為農博會、花博會順利舉行保駕護航。  漳州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此次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並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農博會·花博會」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制訂了詳細的開幕式及活動期間氣象保障服務方案。
  • 南豐:修復加固河堤 提升度汛能力
    南豐:修復加固河堤 提升度汛能力 2020-04-16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鐵路人當「氣象觀察員」?
    鐵路人當「氣象觀察員」?鐵路還有氣象觀測員?還能讀懂衛星雲圖?這些不應是氣象部門該幹的嗎?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鐵路人的「隱藏技能」多著呢。今天,小編先帶你去了解鐵路「氣象觀測員」的故事。隨著汛期到來築牢防洪基礎保障汛期鐵路運輸安全是鐵路各部門的頭等大事上山、下河、清淤、演練追雲觀雨……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了鐵路人防洪工作的精彩剪影鐵路第一代手搖式遙測雨量計
  • 畢節消防多舉措做好雨雪冰凍環境下應急通信保障工作
    為全面做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情況下災害事故處置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全面提升隊伍「全天候、全地域」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畢節市消防救援支隊結合當前低溫雨雪冰凍形勢,採取四項舉措全面做好各項應急通信保障工作。
  • 保山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原標題:我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十三五」以來,保山市氣象部門按照「服務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開放合作、跨越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通州區永樂店鎮汛期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就位
    北京進入主汛期,永樂店鎮落實壓實各項措施,汛期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就位,確保汛期全鎮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據了解,今年永樂店鎮通過健全完善鎮、村兩級防汛抗旱責任制體系,確保責任不缺位、不斷檔。加強防汛抗旱搶險隊伍建設,強化技能培訓和實戰演練,提升搶險專業化水平。加強搶險物資的儲備管理,確保防汛抗旱搶險物資調得出、運得到、用得上。汛前隱患排查是確保安全度汛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促進汛前準備工作的有力手段。目前,永樂店鎮各村各部門已對轄區內主要街道、河道、溝渠險工、險段、易澇農田和各學校等重點單位、重點地段排澇設施、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 「應急管理龍江行」鹿鳴礦業:立足「防」著眼「細」 築牢汛期安全...
    東北網9月4日訊(記者周秘)進入汛期,尾礦庫安全監管是重中之重,9月3日,「應急管理龍江行」採訪組走進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採訪汛期尾礦庫安全管理運行情況。安全員對採選主體設備進行日檢測。工作人員在中控室監測安全運行情況。
  • 冬奧氣象服務團隊冬訓成果豐碩 以賽代訓提升能力探測預報技術取得...
    中國氣象報記者葉芳璐報導4月10日,冬奧氣象服務團隊2019/2020年冬訓工作落下帷幕。此次冬訓在服務保障、綜合探測、預報技術、集成研發、科普宣傳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為下一步冬奧氣象工作籌備和後續冬季體育賽事氣象服務保障打下堅實基礎。
  • 一江山島戰役與氣象保障
    在保證戰役勝利的諸多要素中,軍事氣象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一江山島戰役氣象環境及其氣象保障組織與實施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對現代軍事氣象保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一江山島戰役概述   1949年底,全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的殘餘部隊龜縮至臺灣、澎湖列島和大陸沿海島嶼。
  • 2020華南前汛期是幾月到幾月 廣東福建廣西汛期時間
    【華南前汛期】主要集中在4到6月,是華南的第一個多雨季,也是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等氣象災害多發季節。這個季節雨水頻繁的原因,主要是冷暖空氣對峙和西南季風爆發(也就是經常說的「龍舟水」)所引起。如何避險自救?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預報、預警信息;防患於未然,提前加高加固江河堤壩,疏通城鄉排洪管道,加固廣告牌、幕牆玻璃、塔吊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等。
  • 湖南「90後」漫畫女孩手繪Q版氣象圖走紅網絡!節氣、氣象日都成了...
    △彭鈺媛用手繪 Q 版氣象工作者的畫,來記錄這個群體的工作場景。圖 / 受訪者提供汛期來臨,地面氣象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每一期氣象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氣象視頻會商會議上,氣象預報員們如何探討天氣發展趨勢?
  • 中銀保險河北分公司為轄內企業客戶提供汛期防災防損服務
    近日,中銀保險河北分公司在全轄組織開展汛期防災防損檢查工作,有針對性地為轄內企業客戶提供汛期防災防損服務,及時排除風險隱患,降低災害風險損失。在當前全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中銀保險河北分公司在遵循當地政府和企業的疫情防控規定和要求的前提下,在保障自身及客戶的人身安全的同時,積極為企業做好汛期風險分級分類,結合客戶行業特點、地理位置、水漬風險及以往颱風暴雨損失情況等因素,對轄內承保的製造業、零售業、機械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等18家企業,提供生產現場安全狀況及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的防損勘察勘驗工作。
  • 「四突出四強化」保障汛期食藥安全
    該局在全市45個安置點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對進入安置點的食品包括捐贈食品進行登記檢查,杜絕假冒偽劣、過期變質、「三無」食品流入;嚴格落實食堂和供餐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更換兩家不符合條件供餐單位,切實保障安置點群眾飲食安全。  突出重點場所強化監督檢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