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市民暢享 氣象大餐
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市氣象局以活動為載體,增強市民與氣象保障服務工作的互動性,使市民了解今年汛期天氣,從而便於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系列氣象主題活動讓市民暢享3·23氣象大餐。
一是深圳氣象臺與深圳市婦女聯合會共建深圳市兒童友好氣象教育基地,面向婦女兒童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帶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
二是開展第二屆「樂創氣象」總決選活動,積極藉助社會力量,通過創意推動創新,通過創新推動創造,為市民提供更貼心、更精細的氣象服務產品。「樂創氣象」倡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理念,活動前期向社會徵集幾十個氣象服務產品和創意,於3月23日進行創意總評選,評選出來的前三名獲得「智慧氣象」應用創新平臺入駐機會,優秀文創創意將由深圳市氣象局擇優扶持形成服務成果、創意成真。
三是在深圳大學舉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地球一小時世界氣候環境成果展」,展示與氣候環境相關的產品及創意。
四是圍繞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開展「最美的天空」攝影作品大賽,前期共徵集幾千幅反映深圳「最美的天空」作品,經評審後挑選出優秀攝影作品100幅進行主題攝影展覽。
此外,深圳市氣象局百場主題公眾開放日活動將貫穿全年,圍繞氣象知識、防災減災等社會熱點,以及汛期天氣、重大災害性天氣和氣候、天文事件等,重點針對全市青少年,分別在深圳市氣象臺和深圳市天文臺開展「深圳氣象公眾開放日」和「深圳天文開放日」等兩大公眾開放日活動。
(方勝 江一濤)
氣候預報顯示:今年我市存在「春季強對流天氣導致局地大風和短時強降雨的風險仍比較高」,「龍舟水期間,尤其6月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風險增加」,「颱風給我市帶來嚴重風雨影響風險較高,風險區域擴大」三大汛期氣象風險。今年颱風主要出現在夏季,後汛期將有6-7個颱風進入我市500公里海域範圍。
深圳市氣象局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要求,針對三大汛期氣象風險,正多措並舉落實汛期氣象保障服務。
舉措一:實施氣象質量提升工作計劃
準確的預報服務、及時的預警服務是氣象保障的基礎。圍繞今年重點工作任務和業務短板,市氣象局出臺了氣象質量提升工作計劃。
一是全面提升氣象探測體系業務能力。加密區域氣象觀測站點,由現有的152個加密至200個,實現全市74個街道100%全覆蓋。針對各區需求,重點布設在庫區流域、積澇、地質災害、沿海大霧等風險防禦區。彌補高空觀測的短板,在全市各區增加150米以上的高層觀測站點,重點監測高層大風以及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形成立體觀測網。針對目前小流域因強降雨造成的災害監測不足,將在觀瀾河等重點流域增設流域氣象站,重點監測雨量、水位等要素。
二是全面提升預警預報業務能力。開展長中短相結合的氣象決策服務,為決策部門提供月度天氣趨勢、10天天氣預報和短時臨近預警相結合的決策服務產品。推出未來24小時颱風暴雨災害風險落區預報,實現要素預報向災害風險落區預報轉變。推出重點河道流域風險預警,通過自動呼叫、預警群實時服務和提供風險預警圖表產品三種方式為龍崗河、觀瀾河、坪山河和茅洲河流域防災部門和責任人提供風險預警服務。
舉措二:對接區級防災減災部門服務需求
進一步與基層需求對接,根據基層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是氣象保障服務做深做實的手段。今年2月21日-3月10日,市氣象局通過調研與全市10個區(新區)的服務需求進一步進行了對接,提前謀劃汛期氣象保障服務新思路。
一是明確了全市氣象災害防禦聯動聯防工作事項和區級氣象防災減災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汛期有效聯動聯防。
二是以信息化手段將市氣象臺和市突發事件預警平臺延伸到區,為區級部門提供最及時的氣象服務。目前深圳市突發事件應急預警發布系統目前已對接10個區(新區)29項突發預警信息,可為各區發布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類突發預警信息。
三是明確各區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區域,推出重點防禦區域的點對點服務,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渠道新手段為各級防災工作人員提供多樣化服務。
舉措三: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
預警信息發布是防災減災的重要抓手,是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在前期深圳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建設基礎上,市氣象局加快建成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分區全網簡訊發布系統,為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汛期預警信息精準、快速發布提供支撐。
一是預警信息發布精準到街道,全網簡訊發布時間縮短至2-3小時,覆蓋面擴大至2000萬市民,確保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快速發布覆蓋重點人群。
二是以高標準建成應急「一張圖」,進一步完善15類系統基礎數據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的融合,為市、區、街道提供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平臺。
今年我市汛期存在三大氣象風險
氣候預報顯示,今年我市存在三大汛期氣象風險。
一是春季強對流天氣導致局地大風和短時強降雨的風險仍比較高。今年以來深圳降雨總體偏少,截至3月上旬,深圳國家基本站總雨量較氣候平均值偏少六成,在這種降雨偏少易導致土質疏鬆的背景下,預計4月進入前汛期的同時將迎來強對流天氣多發時段,入汛的第一場雨極可能伴隨強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應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和強陣風,特別是前汛期強對流天氣高風險的西部和北部地區。
二是龍舟水期間(尤其6月)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風險增加,預計今年龍舟水偏強概率較大,5-6月降雨頻繁,雨帶多自南向北、自西向東移動,西部和南部的極端持續強降水風險最大。
三是颱風給我市帶來嚴重風雨影響的風險較高,風險區域擴大。從相似背景年份的颱風影響情況來看,今年颱風嚴重影響我市的風險較高,且受颱風影響中部地區和西部沿海出現大風的風險增大,對原特區內的人口高密集區影響的風險增大;颱風與西南季風疊加給我市帶來持續性暴雨的機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