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2022-01-05 新知隨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2.了解孟子的仁心與仁政思想,理解並把握本文的主旨。感受孟子長於雄辯的語言特色和嚴密的邏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暢想也曾引導著我們對理想對未來的建設。今天,讓我再度走近孟子,學習這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二、文學常識

(一)孟子

(二)了解《孟子》

(三)寫作背景

 

三、熟悉文本

(一)解題

「忍」,狠。(君王為人不忍《鴻門宴》)

「忍人」,狠心對待別人。

「不忍人之心」, 憐憫別人的心,同情別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

(二)讀準字音

怵惕(chù tì)   惻(cè)隱     內(nà)交      要(yāo)譽   羞惡(wù)

(三)感知文意

先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觀點,有此心才能行仁政。繼而提出人都有「四端」,擴而充之足以安天下。

 

三、研習文本

文本研究

【思考1】研讀第一部分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活動一: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

①不忍人:即憐愛別人。忍人,狠心對待別人。

釋義: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情。

 

活動二:問題探究

1.分析本部分的特點及作用。

明確   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中心論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確,言簡意賅,並提綱挈領地引起下文的論證。

2.我們該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明確   孟子是從人性( 性善論)的前提推導政治,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仁政。由於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應該是天經地義的。


【思考2】研讀第二部分

原文: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活動一: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

①運:運轉,轉動           ②所以:表原因        ③乍:突然、忽然。  

④孺子:多指幼兒、兒童。   ⑤怵惕:驚駭,恐懼。  ⑥惻隱:哀痛,憐憫。    

⑦內交:結交,「內」同 「納」。

⑧要譽:博取名譽,「要」同「邀」。     ⑨鄉黨:同鄉。

⑩非惡其聲而然:並非因為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

特殊句式: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判斷句和狀語後置句

釋義:古代聖王由於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裏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現在的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係,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

 

活動二:問題探究

1.這一部分是怎樣體現中心論點的?有何作用?

明確  通過舉例論證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國家和普通百姓的惻隱之心來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論點。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鋪墊。


【思考3】研讀第三部分

原文: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活動一: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

①是:代詞,這、此       ②之:補充音節,無實義   

③羞惡:對自身的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

④辭讓:謙遜推讓     ⑤端:萌芽,發端。

特殊句式:非人也、仁之端也   判斷句

釋義: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不可謂是真正的人;沒有羞恥心,不可謂是真正的人;沒有謙讓心,不可謂是真正的人;沒有是非心,不可謂是真正的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

 

活動二:問題探究

1. 如何理解「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明確   孟子認為人所具有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仁義禮智」的發端,人具有為善,為仁政的「仁心」,擴充這些善端,就足以安定天下。

 

【思考4】研讀第四部分

原文: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活動一: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

①之:取獨     ②四體:四肢    ③是:代詞,這     ④賊:傷害  

⑤凡:凡是     ⑥若:就像      ⑦始:剛剛         ⑧然:同「燃」 

⑨達:流通,指泉水湧出。  ⑩苟:如果    ⑪保:使……安定。

特殊句式: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賓語前置句  

 

釋義: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

 

活動二:問題探究

1.概括最後一部分的作用。

明確  總結「四端」的作用和意義,將「不忍人之心」和「四端」與「安定國家」「孝順父母「聯繫到一起,升華了思想,點明了政治主張。

 

【思考5】

1.這篇論說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   孟子從人性的前提推導政治,具體說,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的仁心推導仁政。由於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應該是天經地義的。  

 

2.文章中主要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明確:

舉例論證。如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為例來論述。

比喻論證。「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用在掌上運轉東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體貼切。

對比論證。「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強調擴充「四端」在為人、為政方面的重要性。

假設論證,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主題歸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從人性的前提推導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仁政。因為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仁政也應該是天經地義的。

 

4.寫作特點

(1)文章邏輯性強,很有說服力。

本文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發,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子將要掉入井裡的反應為依據,論證了「不忍人之心」存在的合理性,並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進而論述「四端」對為人外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全篇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層層推進。

(2)文章善於運用論證手法

本文雖然篇幅較短,但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強調了人性本善及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形象生動,論證靈活。如文章列舉的「孺子將入於並」的例子,以及文中由「猶」「若」引出的比喻論證,成功有力,使整篇文章邏輯嚴謹,一氣呵成。

 

相關焦點

  • 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這句話自然是對的,同理心不僅人有沒有同理心的人現在叫反社會者,變態殺人狂多出於此類人群。不過我從這篇文章中主要還是體會到「直」在儒家心性發展中的貫穿。「今人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側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欲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人見了孩子將要掉入井,第一反應就是有側隱之心。本此心救人,則為君子,若此時一轉念,為了結交孩子的父母,或者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去救,那便是小人了。
  • 【解讀】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但他的推導本身似乎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倒是他那推導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此基礎上所提出的「仁義禮智」都發端於這種「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國古代哲學中「性善論」的理論基礎和支柱。孔子曾經說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意思是說,人性本來是相近的,只因為教養的不同,便相差很遠了。
  • 用辯證思維寫《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例文)
    有願意嘗試的,可以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作辯證思考,寫成作文交上來。 真有同學做了嘗試。基本理解是這樣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說的是人性之善。但是,人也有不善的一面,惡的一面。我們既要看到善的一面,也要看到惡的一面,要辯證地看待人的這種兩面性。——這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辯證法嗎?——不是。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行其庭先生《孟子》講義(18)
    今晚我們要來讀的兩章,極其重要:3·6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天地以生物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梁惠王》上卷,1·7章,孟子語齊宣王「是心足以王矣」,「是心」即齊宣王不忍見釁鐘之牛之「觳觫」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本章可謂是接著1·7章講。民國二年,康有為曾在上海創辦一雜誌,即名「不忍」。)。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言眾人雖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慾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識而推之政事之間。
  • 孟子|不忍人之心
    3·6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 統編新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人皆有不忍之心》教學設計課件
    問題探究(1)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內容?明確: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個方面,「側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簡稱為「心」。這「四心」是「仁、義、禮、智」這四種德範疇的發端,或者說是「四端」。(2)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那麼人性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培養的?①是先天就有的。
  • 河長說河 | 愛「河」之心,人皆有之
    河長說河 | 愛「河」之心,人皆有之 2020-12-2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不忍而難成大業
    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 東施效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東施效顰的故事聽得不少,傳說裡的東施,長得醜陋,卻有一顆愛美的心,只是弄巧成拙,出盡洋相,但你可知道,也許這一切都是一場誤會……春秋時期,越國諸暨薴蘿村分為東西兩村,有一對姓施的結拜兄弟,膝下各有一女,住在東村的施大郎之女叫東施,住在西村的施二郎之女叫西施。
  • 最喜歡欣賞美女的星座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喜歡美麗的東西,在大街上看到帥哥美女也都會看上幾眼。不過一般的人都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去看的,尤其是這些星座的男生,他們喜歡欣賞美女,不過他們的眼神十分乾淨清澈,沒有任何一點雜念,只是純粹的欣賞而已。下面一起看看這些星座男都有哪些吧!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從來不是一個膚淺的詞正相反它是人的所有品格裡最有分量的,而愛美也從來不是一種不務正業的狀態正相反它是所有人生追求裡最有價值的。隨著現在化妝技術的發展,很多妹子都有了「兩幅面孔」。我素顏的時候,就是一個路人甲。
  • 西施皺顰眾人痛惜,東施效顰眾人嘲笑,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西施皺顰眾人痛惜,東施效顰眾人嘲笑,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出現了一個絕世美女叫西施。長得天生麗質,一顰一笑都讓路人望而卻步,留戀不已。對於西施的認識,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她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一名美女罷了。對於她的故事,只有美貌的訴說,沒有聽過什麼動人不已的故事。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種美實在是難以恭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種美實在是難以恭維!喜歡美麗的東西是人的天性,歷年來世界各地都會舉行一些選美一類的比賽,在這裡大家一般會以容貌身材作為基本條件,無論如何就是起碼你要長得過得去吧。但是總有一些國家以畸形為美,在我們看來這種畸形是多麼的殘忍。
  • 歷史文化源流丨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敢於直面問題、勇於修正錯誤,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優勢。———7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 良知就是人的本質、心的本質
    但如果提出「心在哪裡」這個問題,多數人回答不上,多數人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甚至不曾有過想要思考這個問題的念頭。時常用到「心」字,卻不肯認真思考「心」是什麼,「心」在哪裡。我們往往是思想的懶漢,凡事不求甚解。但是,其實這是一個有關人的本質的最重要的問題。我請教過周圍的朋友,也請教過學者、科學家、企業家以及寺院的僧人。
  • 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
    人,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永遠朝著太陽,一個永遠蟄伏在黑暗裡。只要觸碰到內心的黑暗,就會讓自己更加憐愛那個永遠不能見光的自己。也許,你的生命裡,不會出現那麼一個人,心裡也不會有那麼一個名字,同時也不會因為一句話,而讓自己長久以來撐起的堅強,瞬間崩塌,就好像此刻,你並沒有想起任何人。
  • 孟子:人有這四顆心,福氣不請自來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修心」則是必修課。為人不可欺心,處世應有良心。孟子曾提及四顆心,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是離不開這「四顆心」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聽過這句話,是孟子說的,出自《告子章句上》。
  • 目之所及,皆是遺憾,心之所向,皆是過往
    在一段感情當中,爭吵不可怕,鬧脾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兩個人無話可說,明明站在一起,心卻離得很遠。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曾經喜歡一個人到不得了,他吃什麼,去哪裡,今天過得開不開心,你都想要關心。在茫茫人海中與彼此相遇,需要多少運氣的積累,如果遇見了,你要學會溫柔以待,別等到一個人對你徹底失望了,你才懂得他有多好。人因不惜而散,心因不真而涼,心之所向,皆是過往,目之所及,皆是遺憾!終是莊周夢了蝶,你是恩賜也是劫。這個世上,車遠了還有下一班、錢沒了還能再積攢、花謝了明年還會開、唯獨心遠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心疼我的執著。體諒我的卑微。
  • 屈老師大班健康教案《心存感恩之心》
    2、製作愛心卡,表達幼兒對長輩的一份愛心,大膽的想像,有創新的表現。  之二:去年,四川大地震中,人們在清理廢墟時,發現一位母親割破血管用熱血哺育懷中的嬰兒。  聽了老師的講述,你想說點什麼?老師相信,你們的父母也非常愛你們。
  • 眼見皆是可愛之人
    【靜思小語】心懷感恩、不計較、能信任,則眼見皆是可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