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寧 | 中山公園暗藏的這些「玄機」,你真的都知道嗎?
東方網1月7日消息:公園的歷史超過一百五十年,所以園內的古樹資源首先堪稱一絕……
中山公園是中國近代租界公園之一,論歷史,論景致,全上海只有復興公園、魯迅公園可以媲美。如今,中山公園更是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長寧,究其原因,竟然是這些暗藏的小「玄機」在「作祟」!
玄機一:華東地區的懸鈴木之王
因為公園的歷史超過一百五十年,所以園內的古樹資源堪稱一絕。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高大樹木,如東部的銀杏林約二十棵銀杏樹幹高達二十米,樹齡逾百年。其中,尤為特出的是園西北角近蘇州河的一棵大懸鈴木,於1866 年種植於園內,如今依然生機盎然、生氣勃勃,被譽為「華東地區的懸鈴木之王」。
玄機二:近百年歷史的粉霧櫻花林
中山公園的櫻花非常有名,好些也是古樹,這和歷史有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公園遊覽觀光的外國遊客以日本人為多。為迎合日本遊客的要求,工部局聘請日本橫濱園藝師在園內設計建造「日本園」,主要景點包括櫻花林、帶狀假山遊覽區等。櫻花林主要是晚櫻,四月中旬開花,晚櫻的花瓣全是重瓣,開花時密密匝匝,綴滿枝頭,比早櫻更加絢爛,遠看如粉霧。
玄機三:珍貴樹種為主的山地植物園
建園之初,花園就打算在原有樹林的基礎上,以中國珍貴樹種為主建造一座「山地植物園」。植物園除中國本土樹種,還陸續接收移植了外國僑民從國外帶來的樹木,逐步形成規模。1946 年起, 上海市工務局將植物園改建為「植物標本園」,在東南各省廣泛收羅珍稀樹種, 並按照植物進化順序進行栽培。解放以後,通過不斷調整更新樹木品種,分別闢建了棕櫚林、銀杏林、水杉林、桃樹林、臘梅林、香樟林等,使植物園景觀布局基本保持完好。如今的植物園,林木高大密集,樹冠如雲,一派大都市少見的森林景色,令人流連。
玄機四:「四不象」雕塑
中山公園南部原有一座四周以黃楊圍起來的園中小花園,叫做「薔薇園」。園子中間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質獸類像, 樣子十分奇特。兩翼闔張,似鳥非鳥, 似獸非獸,當時人們以為這是一具「日晷」,故稱之為「四不象日晷」。
玄機五:上海唯一的民國音樂臺
1922年,上海的公共租界成立了「工部局交響樂」,也就是今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為了給樂隊提供演出場地,工部局在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外灘公園(今黃浦公園)和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建造了露天音樂臺。
兆豐公園的音樂廳約於1924 年建成,形狀猶如半圓喇叭形,穹頂有很好的音樂反射效果。外灘公園、虹口公園在鬧市,有雜音幹擾,演奏效果遠不如兆豐公園。
玄機六:神秘失蹤的租界「大銅鐘」
曾經保存於中山公園的大銅鐘是公共租界的歷史遺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氣,它在1958 年「大煉鋼鐵」期間失去下落,目前陳列在公園裡的是全新的複製品。
大銅鐘鑄造於1865 年,可能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美國紐約定製或購買的,並於1881 年運至上海,安置在福州路救火會,是上海最早的救火鍾。後來救火不用鍾為信號,此鍾於1922 年移至公園陳列,供遊人觀賞。據記載,大銅鐘不僅作為報警之用,而且逢到上海人民發生反帝鬥爭時,也會鳴鐘報警。1905 年發生大鬧公堂案,當時即鳴此鍾,帝國主義者即槍殺和驅趕群眾。
玄機七:凝聚力的紅色,夏禹的土黃色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在公園一號正門的左手邊,館內共分五個部分, 展出了四百餘幅照片、三百餘件實物、一百餘件藝術品。這些展品凝聚著一個時代的回憶,「銅鈴鐺」、《萬碗壽麵慶重陽》油畫、「感恩石」等物件,娓娓道來「凝聚力工程」建設的三十年,見證了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
夏禹文化藝術館是園內一個非常特別的主題館,位於公園的三號門,它的特色是陶藝,包括展品還有手工陶藝製作等沙龍活動。藝術館每周二、四、六的下午一點至四點開放。
玄機八:「華政」最美老建築
從中山公園的二號門出去,對面就是華東政法大學的長寧校區。這片老校區在聖約翰大學的校址基礎上創建。聖約翰大學的歷史幾乎和中山公園一樣悠久,它原名約翰書院,是美國聖公會施約瑟主教於1877 年籌建。
原聖約翰大學的校舍全是1939 年前建造的,古樸典雅, 這群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建造時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人們稱之為約翰式的中國高等學校著名建築群,上海市政府於1995 年將它們列入「市級建築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