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身穿校服的學生們步履匆匆,有的嘴裡還咬著麵包,便湧入北大附中旁邊的理想大廈。一層大廳裡,坐滿了等候的家長。
從9月4日起,首批覆課的線下培訓機構迎來第一批學生。經歷了半年多的沉寂,海澱黃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在新成文化大廈,同樣重新出現了久違的學生身影。不再進入教室旁聽的家長們,正嘗試適應機構的新模式。
「來,把這個帶上,一會兒課間吃。」下午5點多,劉女士帶著剛上一年級的馨心來到高思教育理想校區。在入口處將事先填好的學生及同住人14天內健康狀況與行程軌跡記錄表交給工作人員並測溫驗碼後,兩人快步走進熙熙攘攘的大廳。顧不上太多叮囑,馨心便跟著老師直奔教學區,而劉女士則在等待區坐下「喘口氣」。
「兩點左右從學校接出來,先上聲樂課,再上跳繩課,5點鐘那邊一結束,就趕快打車過來上6點的數學課,來不及吃飯,所以提前給孩子買了點麵包。」
對於校區疫情防控期間的新規定,劉女士並不感到意外,「來之前老師已經跟我們溝通過,知道家長不能進教學區,這樣也挺好。」
「往前面坐點兒,下課給我打電話。」大廳裡,趙女士將水杯遞給兒子辰辰,順便又提醒一遍,「專心聽講,有問題找老師。」儘管有些不放心,但她還是在通往教學區的電梯前停下了腳步,「前段時間都是自己在家上網課,也沒太大感覺,今天過來見到這麼多人,心裡突然又緊張起來。」
銀網中心一層,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學生在入口處測溫後陸續進入大廈。發現距離上課還有半小時,高中生小涵到咖啡廳點了份簡餐。在她身邊,不少學生也正邊吃晚飯邊看時間。
「好久沒見過這種場面!」大廈外的便利店裡,幾乎每個貨架前都有學生和家長在採購食品,店員不禁感慨,「前幾個月主要都是上班族來買,很長時間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今天培訓機構剛複課,沒想到一下子會有這麼多人,連麵包什麼的也快沒了,貨都來不及補。」
磁器口地鐵站周圍,多家線下培訓機構也相繼複課。在豐泰中心一層掃完健康寶,蘇女士帶著孩子來到位於四層的學而思培優上英語課。
「校區入口處會進行測溫,孩子憑『測溫正常』的貼紙進入教室。」作為家長,蘇女士收到一份「溫馨提示」,「複課通知裡也有說過,希望家長儘量不陪同孩子聽課,我在教室外面看了眼,確實沒有家長再跟進去,有的家長甚至送到樓下就離開了。」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蘇女士又參觀了校區用於隔離的留觀間。「裡面還挺整潔的,旁邊柜子上放有酒精、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用品,還有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防護物資。」
令蘇女士感到欣慰的是,根據校區安排,上課期間所訂外賣會統一放到大廈一層門口桌子上,在指定時間內由工作人員拿到家長等候室的取餐架上,以滿足學生和家長的用餐需求。
晚上6點,來自高思教育的數學老師楊夢璐結束了半年多以來的第一節線下課。「剛開始的時候,我倒是挺興奮,但孩子們還沒有馬上進入狀態,好在只用了不到10分鐘,氣氛就活躍起來,重新找回那種上課的感覺。」
正式開講前,楊夢璐先給學生們說明課堂紀律,「包括要怎麼坐、怎麼舉手發言等,畢竟這些孩子才剛上小學二年級,之前恨不得一個學生有兩個家長陪。」讓楊夢璐驚喜的是,獨立上課的孩子們適應得很快,「課間到衛生間也是一個一個去,回到教室都用免洗洗手液再消毒一下,特別有秩序,比預想中要好得多。」
不過,取消旁聽還是讓一些習慣上課跟著做筆記的家長有些不知所措。「現階段,老師會通過家長群發布學生上課的情況,家長如果有問題,也可以在裡面提出。」據工作人員介紹,機構正在探索推出「雙軌陪讀」,方便家長實時查看,「教室裡原來裝的也有攝像頭,但主要是為了幫助教研部門了解老師的授課情況。下一步,會在技術和設備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讓家長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申請開通權限,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同時便於學生課後查看相關知識點。」
在順天府學教育中心磁器口校區,「家長止步」政策也在複課後正式實施。「起初我們擔心家長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沒想到大家還挺配合的,都能理解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們也會給家長提供線上渠道,在課後發布課堂內容總結,家長還能隨時跟老師溝通。」工作人員坦言,以往家長在教室旁聽,其實有利有弊,「孩子的注意力反倒可能會被家長分散,還有些時候,孩子本來想舉手回答,可又沒多大把握,一想到後面有家長在看著,怕萬一說錯回去被家長批評,就索性不舉手。現在沒有家長旁聽,孩子們更能暢所欲言,課堂表現也更真實自然。」
時隔9個月,5歲的貝貝同樣重新回到線下培訓機構的教室裡。相比起上課學到什麼內容來說,鄭先生更關心兒子能不能比原來守紀律一些。「過去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玩,上課期間都有可能在教室裡溜達,有一次還把嘴給磕了。」在校區門口把兒子交給老師後,鄭先生心裡還是有點沒底,「下課時見到老師,居然說表現還挺好,起碼沒說滿屋跑,看來孩子確實長大了,不用家長總在旁邊盯著。」然而,對於這樣的新安排,鄭先生也有自己的困惑,「之前每節課最後5分鐘老師會給家長說一下學習內容,現在還沒說這5分鐘要怎麼補上。」
把初一的兒子軒軒送進機構上數學課以後,張先生到附近買了份快餐拎在手裡,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今天第一次上課,要預留足夠時間,孩子那會兒還不餓,沒吃晚飯就去上課了,現在只能等課間休息的時候出來拿。」張先生看了看手機,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給孩子發了信息,可是一直也沒回。」
在張先生身旁,翹首以待的家長還有許多。「剛從裡面出來那會兒,看到這邊好多人,還在納悶兒呢,上前一問才知道,原來跟我一樣也是家長,送完孩子沒什麼地方可去,就到外面站著。」張先生微微嘆了口氣,「跟之前上網課比起來,線下課的綜合成本要高出許多。單看經濟帳,開車在附近停3個小時,起碼要二三十元錢,再加上油錢,還有點外賣的錢,一次總共至少要多花六七十元。」
在張先生看來,比金錢更寶貴的是時間。「周五孩子放學過來正趕上晚高峰,路上容易堵車,等開到又發現門口都停滿了,根本進不來,只能繞一圈停到馬路對面去。再算上回去路上的時間,前前後後少說也有一個小時。有這點工夫,孩子作業沒準兒都能做完了。」
張先生也曾考慮過自己先回家,等孩子下課再來接,可惜機構離家有點遠,來回折騰只會把大量時間浪費在路上,於是最終決定留下來,「過去雖然也要等,但起碼是坐在教室裡旁聽,多少還有點意義,而在家上網課的話,家長也能知道他到底上得怎麼樣,不像現在,時間搭進去了,也只是在外面等,實在覺得有點冤。」
面對已經複課的線下培訓機構,丁女士的心情也有些複雜。「上學期之所以一直盼著能複課,主要因為學校和機構都變成網課,怕孩子會吃不消。現在既然學校已經能正常上課,似乎可以考慮線上線下搭配著來,對孩子來說沒準兒也是一種調節。」
來源:北晚新視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