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女人一旦確認懷孕,家裡就開始催促其多吃多補、大補特補,助力寶寶從娘胎裡就營養充足,讓新生兒的體重從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尤其是很多老人仍然存在這種「偏見」。
01寶寶出生6斤半,奶奶嫌棄「體重太輕易生病」,醫生一句話讓她閉嘴
堂妹燕兒是遠嫁,嫁到男方後,我們並不知曉堂妹的真實生活情況,有沒有婆媳矛盾之類的問題。直到孩子滿一百天時,燕兒帶著寶寶回娘家,我們才知道,生完孩子第一天,燕兒和婆婆之間就為寶寶的體重問題出現了衝突。
燕兒屬於怎麼都吃不胖的類型,所以整個孕期體重也沒有增加的離譜,寶寶出生時正好六斤六兩,燕兒覺得很完美,連寶寶小名都想好了,就叫「六六」。沒想到,奶奶卻不高興,話裡有話嫌棄燕兒懷孕時不好好吃飯,結果孩子生下來這麼輕,連八斤都不到,說這種娃娃容易生病,以後不好養活。
正好查房的醫生過來了,聽到了奶奶說的話,醫生說,」阿姨您這是什麼老皇曆,六斤六兩的寶寶可是標準體重!八斤多的那是巨大兒,出生後遺症比六斤六兩的寶寶多多了,您就知足吧!「一席話說得奶奶乖乖閉嘴。
02新生兒正常體重是多少呢?體重與寶寶智商有關係嗎?
生活中,除了出生體重大於8斤的巨大兒,還有體重少於5斤的低體重兒,那麼新生寶寶的標準體重是多少呢?根據最新版《兒科學》顯示,新生兒的正常體重在5~8斤的範圍內都是標準的,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體重是6斤半左右,如果上下浮動0.5kg,也在新生兒理想體重標準範圍內。
另外,如果新生寶寶體重與正常數值基本貼合,也就意味著寶寶的身體以及大腦發育相對更加完善,從另一方面也就說明了寶寶發育得更聰明。但是燕兒婆婆說的「低於八斤的孩子容易生病不好養活」,卻是沒有科學道理的,相反,新生兒出生體重過大,反而存在諸多危害。
03新生兒出生體重過大,尤其是「巨大兒」存在諸多危害
兒科把出生體重超過 4 000克(8 斤)的新生兒稱為「巨大兒」,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充足,很多孕媽的問題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這也在無形之中也導致了巨大兒的出生率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約有 7%的新生兒體重超過 8 斤。巨大兒的出生會帶來很多風險:
1、影響分娩順利
即使產婦身體符合順產條件,但是想順利娩出巨大兒,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於巨大兒體格較大,可能出現身體過胖、肩部過寬等問題,從而致使產婦發生難產,帶來分娩出血量增加、會陰撕裂甚至子宮破裂的風險。此外,還會增加剖宮產率,因為很多寶媽一聽到醫生預估胎兒體重超過了八斤,自己就已經失去順產信心了,為保險起見,往往選擇剖宮產。
2、增加胎寶出生風險
對胎寶來講,體格大導致難產時,容易引起窒息、顱內出血、胎兒窘迫問題,若是分娩不順還需要產鉗助產時,稍有不慎還會引起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膈神經損傷、頭面部擠壓傷等各種產傷。
3、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導致寶寶變笨
一項由美國佛蒙特大學主導的研究顯示:與體重正常的孩子相比,肥胖兒童的大腦前額皮質較薄,工作記憶較差。而巨大兒由於先天胎足的原因,在出生後如果父母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往「肥胖兒童」的路上走,兒童期肥胖其中一個害處就是會發生呼吸睡眠暫停,嚴重的話會影你響記憶力,導致寶寶變笨。說實話,回想起中學時代,班裡的學霸似乎很少是超體重的。
4、成年後存在潛在危險
與正常出生體重的孩子相比,巨大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成為「小胖墩」的可能性更高,兒童期肥胖,成人後有75%的概率會出現體重超標問題,所以說成年後會存在潛在危險,例如出現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概率是普通正常體重人群的2~4倍。
04孕期合理控制體重,保障新生兒的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1、孕期注意合理營養,控制體重增長
懷孕期間可不能仗著「一人吃兩人補」而無節制的飲食,否則進補太多,體重增長過快,很容易導致自身體重超標、胎寶體重超標。而且,體重增長過快還容易引發妊娠期糖尿病,不利於母體及胎寶的健康。
《孕期婦女膳食指南》指出,孕婦每天保證基本膳食平衡即可,無需額外增加食物攝入量,尤其是孕期體重增長較快時,要儘量避免高能量、高蛋白攝入,防止孕早期體重增長過多,營養過剩最終變成孕媽和胎寶的脂肪。
2、孕期合理運動,緩解體重增長
正常情況下,有醫囑需要保胎的孕媽除外,孕媽在孕中、晚期,每天最好有半小時左右的活動,例如走路、孕期瑜伽、遊泳以及適當的家務勞動等,當然,孕期運動也不是「必須項」,而是需要根據孕媽自身身體狀況和運動習慣,量力而行。
3、按時產檢,加強胎寶宮內監護
懷孕後過了三個月就要去醫院建立保健檔案,領取產檢手冊,重要的是按時產檢,便於醫生及時發現危險因素,評估孕婦健康和胎兒發育情況,出現問題及時幹預,減少巨大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