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人說:「吃飯愛出汗,一輩子白幹」!確實有很多的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比較喜歡出汗,而且無論是任何的季節,只要一動筷子,額頭、臉上以及鼻尖上面的汗水就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到底是為什麼哪?
汗液是從我們身體皮膚的毛孔進行排出的,可以調節自身的體溫,排除我們自身體內的廢物,調節我們人體陰陽的平衡。而我們人體平衡如果被破壞,出汗或許就會變得非常的不正常。
那麼人為什麼會出汗哪?
中醫將出汗分為了很多的種類,其中有盜汗、自汗、手足汗出以及頭面汗出等,出汗是我們人體排洩和調節自身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我們人體通過出汗來迅速的調節自身的體溫。
人的體溫之所以可以保持相對比較的穩定,即37攝氏度左右,主要還是由於我們體內的產熱過程和散熱的過程。
通過神經系統等相關的調節作用,可以維持相對平衡的緣故。為了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在正常體溫之中 ,就需要通過出汗的方式來釋放掉自身體內多餘的熱量。
當然,異常的出汗其實也是一些相關疾病的外在表現,比如: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腫瘤都可能會導致異常的出汗。所以需要確認自己到底是不是腎虛,還得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排查。
特別容易出汗是因為腎虛嗎?警惕:如果身體這幾個部位出汗要小心
1、汗在手腳:脾胃虛
手腳心出汗也只有自己知道,它是脾胃比較虛弱的一種表現。《傷寒明 理論》之中指出,「多由脾胃溼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
2、汗在頭部:是氣虛
頭部容易出汗,大多數都是一些身體比較虛弱的人群,比如:產後的婦女或者是年邁的老人。這其實就是氣虛的一種表現。如果是吃飯的時候就汗比較的多,平時正常的話,那麼這就是胃火過盛,平時飲食一定要清淡。
另外,有一些人稍微一動就會大汗淋漓,這其實也是氣虛的一種表現。平日之中他們大多數都具有身體比較虛弱、食慾比較差、容易感冒的這一特點。這種情況平時的是就需要進行適當的鍛鍊,增強自身的體質。
3、夜間盜汗:腎陰虛
盜汗就是我們最常聽說的一種,入睡之後的汗出,醒來則汗止,經常會伴有煩熱、兩頰潮紅、失眠、口乾咽燥等相關的症狀。
夜間盜汗很多都是見於腎陰虛的男性,一般是出現在半夜,汗液布滿胸部、背部、大腿,汗量大,醒來汗止。
日常生活之中經常會出現失眠、手腳熱、口乾等相關的症狀,在飲食上面要忌辛辣刺激類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平日蓋過的床單喝被褥也一定要勤換洗,避免刺激身體的皮膚。
4、全身戰汗:熱性病
戰汗其實就是全身戰慄之後的出汗,這也是熱性病過程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果出汗之後熱退,這其實就是邪不勝正,這也是病況好轉的一種現象。戰汗一般都見於傳染病初期,如果出現應該及時的就診。
5、絕汗:虛脫
病人病情危急的時候,正氣不足,陽氣比較的衰弱,汗則就會淋漓不止。這種情況很多都是見於心衰以及虛脫的人群。
6、閉汗:很少出汗
有一些人一年出汗的次數非常少,但是自己的身體卻十分的燥熱,這種症狀則被稱為閉汗,很多都是毛孔閉塞所導致的。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用熱水泡腳、擦身體,讓身上的毛孔就此打開。
人在感到熱的時候就會出汗,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就算有的時候出汗有一點多,只要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多注意飲食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那麼什麼樣的「汗」才算比較的健康哪?
漢水之中除了水分,還有一部分的脂肪酸和蛋白質,因此在出汗之後自己的衣服上面就會出現淡黃色的「汗漬」。
其實,汗水的本身並沒有任何的氣味,但是在空氣之中開始分解出並且遭到細菌攻擊的時候,就會散發出酸性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