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龍(圖片來源:中評社)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25日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宣稱,「臺灣遭受中國(大陸)巨大的壓力,呼籲國際社會挺身制約中國。」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唐湘龍向中評社表示,蔡這次的發言,是這兩年她跟大陸交手過程,所累積的情緒總爆發,而背後有兩個意涵,一個是要鞏固基本盤,另一個是為了連任在做準備。唐認為,蔡英文從5月後稱大陸都用「中國」,是很大的一個表態,連蔡都如此,那兩岸關係就是完了。
唐湘龍27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分析稱,蔡英文接受外媒專訪表現出的強硬態度背後有兩個意涵,一個是為選舉動員做準備,以目前民進黨聲勢低迷,特別是在上周末姚文智在臺北市的造勢人氣不高,民進黨知道在臺北市不會贏,那透過這次選舉要傳達的,就是民進黨不支持柯文哲,就是因為兩岸一家親。
唐湘龍說,要特別注意的是,民進黨上周六的造勢都在批評兩岸政策,過去民進黨處理縣市選舉不會這樣,縣市選舉不會談到「統獨」,但上周的造勢,從陳菊開始,都是針對「統獨」問題來發言,把縣市選舉跟兩岸關係包在一起,民進黨從沒這樣過,這樣的狀況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有焦慮感,在年底選舉不要讓自己輸得太難看,只好回去鞏固基本盤。
唐湘龍表示,所以蔡英文接受外媒專訪所說的,明顯是顧基本盤做法,就是沒有「九二共識」,也沒有「兩岸一家親」,而蔡從頭到尾都稱對岸為中國,她是當過陸委會主委的人,臺灣的行政部門在兩岸的法律基礎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尤其是臺灣領導人正式稱呼對岸,一定用「大陸」來稱呼,要模糊點是「中國大陸」,但直接稱對岸是「中國」,自己是臺灣,就可以理解蔡作為領導人的情緒,也是刻意表現出來的憤怒。
唐湘龍舉例說,蔡英文的憤怒包括之前一個月「斷交」兩個「邦交國」,臺灣這兩年所有國際組織全面退出,加上最近大陸民航單位針對國際航空公司施壓改名為「中國臺灣」,那會使得未來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名稱被定調。航空公司改完後,臺灣在國際標準用語是「中國臺灣」,這對民進黨來講,是所有稱呼中最無法接受的,但現在趨勢是這樣,所以蔡在表達憤怒。
唐湘龍認為,這次蔡英文的訪問,是她兩年來跟大陸交手過程中,所累積情緒的總爆發,因為之前包括「軍機繞臺」、M503事件等等,蔡都「相對克制」,沒有太多情緒,但這次有,一方面反應蔡可能覺得忍無可忍,另一方面是其領導權威有危機。
唐湘龍說,民進黨這次年底選舉如果選差了,接著2020年臺灣領導人「大選」,在2019年初兩黨就會進入到「總統」提名審核程序,所以蔡英文沒有什麼緩衝空間,如果年底選垮了,蔡要爭取連任有困難,所以蔡有危機感。
唐湘龍也直言,現在這樣的發展狀況,兩岸關係已經完了,因為連蔡英文都表態後,就沒有了,他預期接下來這兩年,島內「獨派」的動作和訴求會更大且會檯面化,更落實具體化,連蔡都表態了當然就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