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交錢,開鎖技術隨便學,且包教包會;即使對方沒有身份證,只要給錢,想開誰家的鎖就給開誰家的鎖。記者日前臥底一家開鎖公司發現——
「開鎖大王」、「公安備案」、「110指定開鎖」……在我市一些小區樓道裡、街頭廣告欄上,甚至路邊電線桿上,各式各樣的開鎖小廣告讓人眼花繚亂。
記者近日暗訪發現,儘管我市2011年頒布的《哈爾濱市開鎖業治安管理規定》對上門開鎖及傳授開鎖技術的規定相當嚴格,但我市個別開鎖公司卻在實際操作中大打折扣。
交錢就教
無「證」也能學開鎖技術
日前記者在百度上輸入「哈爾濱開鎖培訓」幾個字後,搜索結果顯示出很多相關信息。記者按這些信息聯繫發現,很多開鎖公司都在招收學員,其中個別開鎖公司不需要學員提供「無犯罪證明」,甚至也無須身份證,只要交錢就可以學到多種開鎖技術。
在道外區一家開鎖公司,當記者提出想學開鎖技術時,對方一口答應並保證包教包會:「學費3000元,帶身份證和身份證複印件過來就行。」
記者謊稱身份證丟了,補辦的還沒下來。對方很爽快地說:「沒身份證也不要緊,只要補辦好身份證後,交一張複印件就行,你先學著,保證讓你學會。」
記者說:「學費太貴,能不能便宜點?」對方稱,作為技術活兒,這價格並不貴:「我保證你出徒時,小到抽屜鎖,大到保險柜鎖,不用鑰匙你全能打開。現在很多人常丟車鑰匙,開一個汽車鎖最少收300元,好車的價格更貴。如果生意好的話,一個月接幾個這樣的活,你的學費很快就掙出來了。」
隨後,記者又撥打了其他幾家開鎖公司的電話。這些開鎖公司均表示可以傳授開鎖技術,其中一些公司要求記者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辦理「無犯罪證明」,而個別開鎖公司表示只要帶著身份證和學費去就可以。
記者了解到,2011年頒布的《哈爾濱市開鎖業治安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對於從事開鎖業務的人員,公安機關應當提取指紋、掌紋等信息,並為從事開鎖業務的從業人員發放統一印製註明其姓名、年齡、單位名稱、單位地址、聯繫電話、工作編號並貼有本人照片的《開鎖服務上崗證》。《規定》要求,「進行開鎖技術培訓,應當將接受培訓人員名單報送市公安機關治安管理機構備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傳授開鎖技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出售、出借開鎖技術資料和開鎖技術工具。」
現場示範
開兩道門鎖只須30秒
14日,記者來到我市一家開鎖公司,稱想學習開鎖技術。
記者首先問這家開鎖公司負責人王經理,該公司是否有正規手續,他沒正面回答,只是查看了記者的身份證後說,他幹這一行已經十幾年了,在行業內頗有名氣。「哈爾濱『玩』鎖的人中,我算是時間比較長的,很多人都認識我,我教的徒弟也很多,市內的開鎖公司很多都是我徒弟開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開鎖技術,王經理拿出一把帶有五組密碼的密碼鎖,讓記者重新設置密碼後交給他。王經理一邊同記者聊天,一邊用手擺弄著那把密碼鎖,只用了短短10秒鐘,被記者重置密碼的密碼鎖就被王經理打開。
王經理說,開這種密碼鎖只是開鎖技術中最簡單的一種,將來他還會教記者更複雜的開鎖技術。「用不了一周,我保證讓你在一分鐘之內打開老式的十字門鎖,並能讓你不用鑰匙打開市面上大部分防盜門的門鎖。」他還說,熟練後,任何人都可以在10秒鐘內打開這種十字鎖。
王經理說,你在我這裡所學的技術必須用在合法的開鎖工作上,如果以後用所學開鎖技術參與犯罪活動,一切後果由你本人負責,和我沒任何關係。
「學習開鎖技術前,用不用我到派出所開一份『無犯罪記錄證明』?」記者問。王經理表示,有「無犯罪記錄證明」當然更好,要是沒有,留下一張身份證複印件就行。如果按正規手續辦理的話,要將材料報到公安局,還需要學員去公安局留指紋和掌紋,時間很長還麻煩。
「學費能少交些嗎?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記者問。王經理說:「你可以先當學徒工,有活兒的時候跟我一起幹,沒活兒的時候就到居民區樓道裡去貼開鎖小廣告,一邊給我打工一邊學。」記者表示接受。
記者了解到,在居民樓道內貼小廣告是開鎖公司的主要廣告方式,此前王經理僱人在樓道裡貼小廣告,每個單元一元錢。王經理囑咐記者,在貼小廣告時,要記得把別人家的開鎖小廣告撕下來。
此時王經理的手機響了,是一個讓他開鎖的電話。王經理對記者說:「你跟著我去見識一下。」隨後記者跟著王經理來到宏偉路上一個居民小區,求開鎖的是一名50歲左右的男人,他說從家裡出來時將鑰匙忘在了屋裡。王經理拿過這名男子的駕照掃了一眼,讓記者將駕照號記在一個本子上。在記者抄寫時,王經理已打開了第一道防盜門鎖。記者看到,防盜門裡面還有一個木門也鎖上了,王經理只是在鎖具上輕輕撬了一下,木門也隨之被打開。記者計時,王經理打開這兩道門鎖只用了30秒鐘左右。
王經理告訴記者,開鎖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這門技術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只要捅破這層紙,很快就能掌握。剩下的就是多練習,儘快達到熟練程度。」
給錢就幹
「憑感覺」辨別是否房主
回來的路上,王經理的手機再次響起,是另一個將鑰匙忘在家裡的人。記者跟著王經理,來到紅旗小區一棟居民樓前。
這次讓王經理開鎖的人,拿不出任何證件。「沒證件不能開鎖。」王經理說。求開鎖的人十分著急:「證件都鎖在家裡,你把鎖打開,我拿給你看。」但王經理不同意,直到這個人說「我多給你100元」,王經理這才答應開鎖。王經理拿出開鎖工具將防盜門鎖打開,從求助人手裡接過200元後,轉身準備離開。記者感到不妥,跟著求助人進入房間:「你的身份證呢?我們要登記一下。」求開鎖的人找出身份證交給記者。
回去的路上記者問王經理:「開完鎖後,怎麼也不看一看他的身份證啊?」「不用看,這一行我幹了這麼多年,用眼睛一瞄,憑感覺就知道開的是不是他家的門鎖。」王經理答。
王經理告訴記者,任何人只要出示身份證,他都給開鎖。記者問:「開鎖時,如果有人出示的是假身份證怎麼辦?」王經理說:「身份證是真是假,咱又看不出來,管那麼多幹什麼。就算將來出了事,咱也有登記的身份證號,不負任何責任。」
《哈爾濱市開鎖業治安管理規定》第十五條規定,「開鎖從業人員為個人房門提供開鎖服務,應當查驗求助人的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並登記保存。開鎖時應當有鄰居、社區或者物業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在場。求助人不能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或者開鎖時鄰居、社區或者物業管理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在場的,應當由求助人提供擔保人,開鎖從業人員應當詳細審驗擔保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並在《受理開鎖業務登記簿》中詳細註明;不能提供擔保人的,應當在轄區公安派出所民警的監督下實施開鎖。」但記者臥底的這家開鎖公司,完全沒有遵守上述規定。
警方提醒
找人開鎖應「留個心眼」
記者從公安機關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通過安全審核的開鎖公司有100多家。這些開鎖公司的客服電話已全部連接到公安機關設立的96110開鎖服務電話平臺。
公安機關提醒,市民求助開鎖服務時,應撥打96110開鎖服務平臺電話,不要輕信樓道內的開鎖小廣告。開鎖前市民應與開鎖技術人員進行身份互驗。市民應要求開鎖人員提供由公安機關統一發放的胸卡,胸卡上應該標明開鎖人員的姓名、單位、卡號、身份證號等信息,還應標有哈市公安治安管理局監製的字樣。通過96110服務平臺請來的開鎖技術人員,如果沒有佩戴胸卡,市民可拒絕其提供的開鎖服務,並向96110舉報、投訴。根據相關規定,被投訴者將被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而開鎖人員在為求助人提供開鎖服務時,應先查驗求助人的身份證、戶口簿等有效證件,並登記保存;未對開鎖過程進行記錄,或者洩露委託人的身份、財產信息的,將被處以1000元罰款。求助人不能及時提供證件時,開鎖技術人員應在轄區派出所民警在場的情況下實施開鎖,並事先要求求助人描述房間內的情形,如房間內格局及家具擺設等,以便在開鎖後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