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鈞策:區域性燃氣企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國大部分城市廣泛使用天然氣始於2004年西氣東輸一線貫通和廣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輸氣專案的建設聯營。有報告預測,2020年末,全國燃氣企業達到3000家,城鎮人口天然氣氣化率將達到57%。隨著城鎮燃氣行業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競爭加劇等環境變化,區域性燃氣企業傳統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普遍面臨發展瓶頸。本文將從區域性燃氣企業發展瓶頸、如何突破瓶頸以及典型區域性燃氣公司發展案例三個方面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一、區域性燃氣企業發展瓶頸

區域性燃氣企業傳統業務包括城鎮燃氣供、儲、輸、配、售,燃氣工程設計、建設、安裝、維修,壓縮天然氣經營等方面,其中,燃氣銷售、燃氣工程建設和安裝是區域性燃氣企業的核心業務。當前,區域性燃氣企業面臨以下發展瓶頸。

01、人員活力不足,運營成本過高

區域性燃氣公司大部分是老國企,人員冗餘現象普遍存在,通常同規模民營燃氣企業的人員規模只有國有燃氣公司人員規模的一半。此外,國有燃氣公司人員還存在整體年齡偏大,人員活力不足,創新和開拓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導致公司運營成本過高,盈利能力不足。

02、業務模式單一,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城鎮燃氣用戶主要分為居民、工商業、公建與公福三類。針對這三類客戶,區域性燃氣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過賣氣賺取差價,業務模式單一,產品服務同質化;多年來延續坐商模式,市場意識薄弱,服務質量不高,客戶粘性不足。

03、供應區域內用氣需求增長放緩

區域性城市燃氣企業供應區域內市場增長主要來自於區域內燃氣滲透率的提高和區域人口及經濟規模擴大。根據住建部數據,2018年全國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6.7%,縣城燃氣普及率達83.85%;鄉鎮燃氣普及率較低,但是受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燃氣普及速度緩慢。因此,區域內燃氣滲透率難以提高。而供給側改革深入,中小城市大量落後產能不斷淘汰,人口持續外流,這些因素疊加,決定了中小型城市區域內人口及經濟規模難以擴大。基於這些原因,在燃氣企業的供應區域內,用氣需求增長放緩。

04、地域發展受限

2004年住建部頒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城鎮燃氣行業開始實施特許經營。經過近10年的「跑馬圈地」式發展,全國發達地區主要城市燃氣管網特許經營權基本瓜分完畢。特許經營具有排他性,加上燃氣管網在特定區域內的自然壟斷性,燃氣企業難以走出區域,大部分只能受限於當地發展。

05、市場競爭無序

由於歷史原因,在一個城市內往往出現幾家甚至多達二十多家小型燃氣公司同時競爭。無序競爭產生了特許經營權劃分不明、管線重複建設或出現區域空白、惡意降低供氣價格等問題,使區域性燃氣公司的存量市場受到蠶食,經營環境更加惡劣。

06、市場集中度提高,行業競爭加劇

能源行業是典型的規模效應行業,隨著行業市場化程度逐漸增高,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持續加劇。目前,崑崙燃氣、港華燃氣、華潤燃氣、新奧燃氣、中國燃氣等全國性燃氣企業銷氣量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並且,這些大型的跨區域燃氣公司還在利用其資源和成本優勢不斷兼併收購小型燃氣公司,爭奪新的市場。區域性燃氣公司在與這些大型公司爭奪新市場的過程中處於劣勢地位,還要避免被這些大公司兼併收購。

二、區域性燃氣企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中,正略諮詢建議區域性燃氣公司將以下七個方面作為突破口,打破發展瓶頸。

01、進行市場化改革,激發內部活力

燃氣行業是水、電、氣、暖四大市政公用行業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然而,很多區域性企業還在沿用老國企的管理方式,難以適應市場化環境。區域性燃氣企業亟需抓住國企改革深化機遇,從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組織管控、人力資源管理、品牌文化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

在股權結構方面,區域性燃氣公司可以引入民營股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激發內部活力,提高運營效率;在治理結構方面,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提升企業運行效率,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組織管控方面,從功能定位出發,確定企業近期、中期和遠期組織形態,推動集團組織管控方式承接和支撐未來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在人力資源方面,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制定人力資源總體規劃,進行戰略性人才籌備和布局,引入職業經理人,建立市場化薪酬激勵機制;在企業品牌文化方面,通過重構企業品牌文化體系,塑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提升品牌影響力。

02、提供增值服務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區域性燃氣企業可以利用主營業務形成的用戶資源,發揮品牌、渠道和市場等優勢,為用戶提供主營業務以外的增值產品和服務,深挖客戶價值,增強客戶粘性,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目前,可以開拓的增值業務主要包括燃氣終端設備及配件類產品、整體廚房及家電類產品、生產及生活服務類產品等。

燃氣終端設備及配件類產品包括家用燃氣器具,商用鍋爐、大灶,工業用燃氣設備,以及配套的燃氣膠管、切斷閥、燃氣報警器和智能表等。整體廚房及家電類產品指居民客戶廚房內的整體設計安裝,俗稱智慧、智能廚房,如:抽油煙機、消毒櫃、整體櫥櫃、乾衣機、洗衣機等。國內四大燃氣供應商——港華、華潤、中燃、新奧藉助城燃業務的有利契機,紛紛開創了自己的燃氣具品牌,拓展了燃氣具增值業務。區域性燃氣企業由於客戶群體有限,可以從代理其他公司的品牌切入。例如,長春燃氣、武漢燃氣等公司利用線上和線下渠道代理港華燃氣旗下燃氣具。

生產及生活服務類產品包括燃氣保險服務、燃氣培訓服務、燃氣設施設備維護服務等。燃氣保險業務是融合了燃氣和保險的應用場景發展出的新業務,目前已經成為一些較大的燃氣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

03、發展燃氣智能化技術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許多燃氣企業不斷向智能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區域性燃氣企業應該積極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提升燃氣智能發展水平,在大幅提高燃氣企業的運營效率的同時,還能提高用戶滿意度,增強用戶粘性。

燃氣智能化技術的優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燃氣智能化可減少傳統營業點、入戶抄表及管網巡查等人力資源的投入,降低燃氣企業運營成本。第二,燃氣表智能化可以實時掌握消費者的能耗和安全用氣的數據,降低事故發生率,及時制定最佳的輸配方案,克服燃氣企業管理上的難題。第三,智能燃氣能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根據用戶建議及時做出調整,在線繳費、電子帳單、節能提示等服務的發展可大幅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04、投資區域管道互聯互通和氣化鄉鎮工程挖掘潛在市場空間

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仍然偏低,隨著新型城鎮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加快推進,鄉鎮對燃氣的需求會穩步增長。區域性燃氣企業可以積極參與省內城市之間、市縣之間、鄉鎮之間的管道互聯互通工程建設和「氣化鄉鎮」工程,深入挖掘潛在市場空間。

05、開拓多元化氣源供應渠道降低氣源成本

區域性城市燃氣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天然氣的銷售和購買差價。目前,還有部分地區是單一管道供氣或尚未接通管道氣,從而導致了氣源不足、氣價成本較高等問題,限制了當地燃氣企業的發展。

區域性燃氣企業可以拓寬氣源獲取渠道,採購液化天然氣(LNG)等多種氣源,與多供應主體合作,採購最經濟的氣源,多措並舉,降低氣源採購成本,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06、優化業務布局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條

尋求合適機會,通過投資、合作、採購、併購等多種方式進軍產業鏈中上遊,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條,是燃氣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區域性燃氣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縱向延伸產業鏈。

1.參與中遊天然氣管網、地下儲氣庫建設投資,獲取穩定收益。

2.參與LNG船、LNG槽車投資。

3.與大型燃氣企業合作,投資國內外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項目,獲得穩定氣源,降低氣源成本,增強上遊話語權。

4.投資海外LNG進口項目,建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07、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

目前,終端用戶在用氣、用電、用熱和用冷等方面的需求愈發多元化,促使燃氣企業提供管道氣供給、LNG點供、熱力供應、分布式能源聯供等結合的綜合服務,也倒逼燃氣企業從單一燃氣供應轉向綜合性能源服務。

區域性燃氣企業可以在工業園區、旅遊集中服務區、生態園區、大型公用設施等範圍建設區域型分布式能源系統,還可以戰略性投資生物質能、光伏、地熱、電力、儲能、加氫站、LNG加注站、CNG(壓縮天然氣)加注站等清潔能源業務,另外也可以嘗試在工業園區供熱、汙水處理等公共事業領域投資。

三、典型企業案例分析

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燃氣)經國有企業改制,2014年在A股上市,是有著40餘年專業經營經驗的市級燃氣企業,其核心業務是重慶市管道燃氣供應及燃氣設施、設備的安裝服務,還涵蓋了分布式能源和CNG/LNG加氣站等業務。公司城鎮燃氣輸配管網長度已佔全市城鎮燃氣輸配管網長度的80%以上,是重慶市城鎮供氣量最大、覆蓋區域最廣的城市燃氣供應與綜合服務商。2019年,重慶燃氣營業收入達70.33億元,同比增長10.39%,利潤總額達4.97億元,同比增長12.69%。

作為一家市級燃氣公司,重慶燃氣通過以下四條路徑,掙脫區域束縛,突破發展瓶頸,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

01、服務增量提質,打造品牌優勢

2015年上半年,重慶燃氣開始積極推行燃氣延伸增值服務,增加服務項目,拓展市場。同時,重慶燃氣持續創新服務機制,統籌實施「六減」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業務辦理效率,開展品牌推廣活動,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加用戶粘性。2019年重慶燃氣被人民網評為「重慶年度人民滿意品牌」。

02、重視科技創新,組建專業團隊

重慶燃氣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組建、培養了一支業務素質與忠誠度都極高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2019年,重慶燃氣全面建成全國首家省級燃氣管網地理信息平臺,助推燃氣智能化產業。在燃氣智能表、智慧燃氣、物聯網雲平臺以及北鬥精準定位等方面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創新,非居智能表覆蓋率超過85%。同年,重慶燃氣科技團隊共獲19項授權專利,參與多項科技項目並取得優秀成績,整體科技實力獲得行業認可,科技水平達到國家先進標準,提高了各經營環節上的專業化優勢,為企業高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03、突破區域束縛,拓展市場空間

從2003年開始,重慶燃氣相繼收購了重慶市數十家區縣級燃氣公司,並且通過對湖南仁師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民生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和四川領水縣渝鄰燃氣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收購,突破區域束縛,實現跨區經營。

04、加強產業鏈整合,實現多元化經營

2014年,重慶燃氣開始積極拓展產業鏈,上遊進入天然氣主幹管網建設、頁巖氣銷售、LNG加注站等,下遊大力發展新能源,深入推進產業結構上下遊延伸。

2016年,重慶燃氣抓住市場拓展的機遇,引入在重慶市周邊雲、貴、川地區及全國燃氣市場具有優勢主導地位的華潤燃氣,共同拓展分布式能源市場,吸引了眾多的高能源消耗的工業園區、商業中心和公共建築加入。

四、總結

隨著全國發達地區主要城市燃氣管網特許經營權基本授盡,燃氣行業市場競爭持續加劇,用氣需求增長放緩,用戶服務要求提高,區域性城市燃氣企業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發展瓶頸期。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得一席之地,正略諮詢認為區域性燃氣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推動存量業務向高價值領域升級,從產業鏈下遊向產業鏈中上遊延伸,大力投資開發其他清潔能源,向能源綜合服務商轉型。

相關焦點

  • 正略鈞策:我國縣域經濟開發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第二,重項目落地,輕聚集發展。第三,重硬體更新,輕機制創新。如何在百年未有之變局與「雙循環」疊加的背景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速推進縣域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的課題。一、縣域經濟開發區面臨的問題正略諮詢研究認為,縣域經濟開發區目前面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產業規劃不明確,土地集約程度低產業規劃、空間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無縫對接往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和重要問題
  • 正略諮詢:透視人工智慧的產業格局與發展機遇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弱人工智慧的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暫時佔據上風,強人工智慧在短期內難有重大突破。中國以3341家緊隨其後,佔全球人工智慧企業的21%。中美兩國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熱土,企業數量合計佔據全球半壁江山。 融資方面,截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企業共計融資784.8億美元,其中美國融資373.6億美元,約佔全球人工智慧企業融資的一半,中國融資276.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融資規模為全球的1/3強。全球人工智慧企業融資規模持續走高。
  • 正略諮詢:網際網路時代最流行的企業管理制度—合伙人制度
    網際網路經濟迅速發展加速了知識時代前進的步伐,在此時代背景下,傳統僱傭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如何適應現代企業對人才發展的要求就變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員工工作激情與潛力、端正工作態度一直是傳統僱員制下企業的管理難題。而合伙人制度是通過員工出資或出力使其成為公司利益相關者,讓員工成為自己的「老闆」,從而解決企業中的相關問題。
  • 中國管理諮詢企業排名
    根據對中國管理諮詢企業排名數據了解,中國管理諮詢企業排名前十為麥肯錫、波士頓、貝恩、和君、百思特、正略鈞策、北大縱橫、華夏基石、埃森哲、AMT。以下是中國管理諮詢企業排名前十詳細名單。據2017-2022年中國管理諮詢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0年6月國家,中國的諮詢類企業達到13萬家,以管理諮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的佔比10%-15%。
  • 正略諮詢:集團化能源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控模式分析
    現代集團化能源企業的競爭已不再簡單停留在產業、市場或者戰略布局層面,而是上升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乃至企業生態層面的競爭。所以需要不斷優化集團化能源企業的組織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管控模式,從而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和良性成長,成為集團化能源企業設計管控與體系優化的出發點和關鍵點。
  • 愛思益「贏·職道」專訪:正略諮詢合伙人談諮詢行業職業發展
    近日,愛思益求職「贏·職道」欄目採訪了正略諮詢合伙人、副總裁李必峰先生。14年前,李必峰在正略諮詢開啟他的管理諮詢職業生涯,從項目運作到項目銷售,從小部門的管理者到大部門的領導者,再到公司的管理者,李必峰對諮詢行業以及作為諮詢顧問的成長與發展都有著深刻理解。
  • 市政協委員陳百靈:完善現行法律,突破科創企業融資瓶頸
    會上,市政協委員、民政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陳百靈帶來了關於突破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瓶頸的提案。政協委員在五州大酒店酒店報到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陳百靈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金融與科技創新共存共融的生態系統尚未形成,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創新資金投放效率並不高,資金沒能投放到真正需要支持的企業,空轉和錯投現象嚴重,還存在現行法律法規不完善、企業動態信用及徵信體系陳舊、金融機構綜合服務不全面、風險控制和預警能力不強等短板。
  • 我來貸:小微企業疫情之下遇瓶頸,融資新格局待突破
    除了肺炎患者及家庭生命造成威脅的同時,一些中小微企業也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和生存瓶頸。一方面,在國家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企業返崗復工日期持續推遲,一些民生企業不得不減產或休業,現金流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對一些實體類小微商鋪和企業來說,疫情使得線下消費人數驟降,但他們還將承擔不菲的租金成本。
  • 持續深耕企業績效管理落地,品譽諮詢引領行業發展風向標
    縱觀國內市場,隨著市場績效管理需求的迫切,也湧現出和君諮詢、正略鈞策、品譽諮詢、天元鴻鼎、北大縱橫、中大諮詢等多家專業績效管理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在市場眾多競爭者中,近年來,總部位於上海的品譽諮詢憑藉良好的企業信譽、先進的經營理念,強大的專業團隊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在業界擁有較高的口碑效應,成為很多企業首選的績效管理落地合作方。
  • 交控集團召開高級管理人員會議 宣貫職業發展薪酬績效改革制度
    近日,交控集團組織召開高級管理人員會議,宣傳貫徹職業發展薪酬績效改革制度,集團領導班子成員、部室負責人和子公司(事業部)高級管理人員參加會議。會議重點就集團職業發展通道、子公司(事業部)組織績效管理辦法、子公司(事業部)負責人年薪管理辦法等進行詳細的講解,並針對績效考核管理進行了培訓。宣貫會上,正略鈞策集團合伙人顏廷文對制度的下一步落地實施及注意事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
  • 突破工作瓶頸 提升職業素能
    10月15日,漳富公司組織開展員工素能提升專題培訓,特邀湖北發爾美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科作以「幫你突破工作瓶頸」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 氣象指數保險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面臨哪些發展困境?又如何乘政策東風快速發展?  試點: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初顯成效  氣象指數保險,是以某一個或幾個氣象要素為觸發條件,如風速、降雨量、溫度等,當達到觸發條件後,無論受保者是否受災,保險公司都將根據氣象要素指數向保戶支付保險金。
  • 暢捷通T+智能運營助企業突破精細化發展瓶頸
    隨著客戶數量增多,需要管理多種銷售渠道,傳統excel難以對客戶訂單做出快速響應、及時配送;大量的銷售數據難以做到智能化統計和分析,難以制定科學和有效的銷售策略;加上管理層要經常出差,不能及時獲知企業實時運營狀況而做出快速決策判斷。不突破這些束縛企業大發展的瓶頸問題,歸來兮生態農業將就此止步不前。
  • 突破了人的瓶頸,天正長大了
    曹子烈  2011-01-28 00:00:00   《世界經理人》雜誌 當人才瓶頸在天正被突破後,隨後的發展瓶頸都不是大問題了
  • 區域性原產地證:外貿企業的金鑰匙
    如何承接這一利好,對衝疫情影響呢?「想要成功運用自由貿易協定(FTA), 在FTA貨物貿易領域享受到不同程度的關稅減免,進出口企業只需要通過申領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這個證書是關稅減免的唯一法定憑證。」省貿促會會長、黨組書記王英春說。
  • 新建議:如何突破濟南大學發展瓶頸?
    近日,網友「up~」通過後臺向老K發來投稿,對如何提升濟南大學綜合實力提出了自己看法。今天,老K將原文在平臺上發布,希望引起大家更廣泛的討論。以下為建議原文:濟南大學作為濟南市唯一以濟南命名的公辦綜合性大學,經過一段時間快速發展後
  • 突破花卉物流瓶頸勢在必行
    物流已成為現代花卉業發展的一大「癥結」。找準癥結,才好有對策。為有效突破花卉物流瓶頸,促進花卉產品市場流通,推動花卉產業健康發展,日前中國花卉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花卉物流發展座談會。來自花卉企業、政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的40多名代表齊聚北京,著重分析了全國花卉物流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了促進花卉流通的對策。
  • 突破獲客瓶頸!絲網企業3個月Facebook諮詢1500+
    海外疫情當下,中小B2B出海企業面臨的局面更加嚴峻,如何保持企業的正常發展,無疑是每個企業面臨的難題。Z公司作為絲網之鄉的新興企業,同樣也面臨著獲客難,留存難的問題。如何在逆境中拓展自己的產品領域,保證利潤點,這是Z公司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 十部門:鼓勵燃氣經營企業結合城鎮燃氣發展布局
    因生物天然氣產業跨領域、跨專業、產業鏈較長等特性,《指導意見》多次提及產業間協同發展和融合發展。比如,在項目開發建設層面,鼓勵燃氣經營企業結合城鎮燃氣發展布局,開發建設生物天然氣項目。對投資建設項目以及併入燃氣管網消納生物天然氣的燃氣經營企業,國家油氣企業在常規天然氣分配上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