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今年的火星演唱會,又、雙、叒、叕 來了!
3 天,體育場四面臺,3 秒、5 秒、7 秒全部售罄;秒空秒光這樣的形容詞其實早已說倦了,因為他的演唱會門票難搶是常態,就連他自己「彈鋼琴的手」也沒能搶著。
華晨宇,一個逐漸被放在內地華語流行音樂金字塔上層的名字,歌迷眾多。
不誇張的說,他可以說是實力歌手中的頂級流量,流量中的頂級歌手。
今年 8 月,在福布斯發布的中國 100 名人榜中,華晨宇位列 33 位。
舞臺上,他遊刃有餘,霸氣外露,所有觀眾跟隨著他的「調調」有哭有笑有尖叫,儼然音樂魔王降臨。
而這個一路走來被打上了無數標籤——「選秀冠軍、音樂鬼才、新生代實力歌手」。
甚至還有帶著些許惡意的「奇奇怪怪、孤獨自閉」,——的男孩,終是逐漸被大眾、被各個年齡層的聽眾所接受。
六年前不會有人想到,這個鄰家乖寶寶一樣的男孩,有一天會在鳥巢的舞臺上「稱王稱霸」。
一首《我》讓全國觀眾看見他,一首《齊天》打破了外界壓在他身上的六字真言。
他就是那個齊天大聖,不羈中透露著一絲純真的靈魂,卻在音樂中暗藏著翻雲覆雨的野心。
音樂中是,舞臺上亦是。
飯圈流行拿數據說話,網上一搜一大把,這裡就不贅筆墨了。如果只從演唱會本身入手,它又有什麼值得讓數十萬人趨之若鶩的地方呢?
2014 年,火星演唱會橫空出世,出道不滿一年的華晨宇就這麼大著膽子開了兩場萬人級別的演唱會
但也是這樣大著膽子,才為內地音樂市場帶來了一個突破,成為內地個人品牌演唱會的先鋒。
他不止決定很大膽,對演唱會的舞臺構想更大膽。
在 2015 年的火星演唱會上,華晨宇啟用了機械升降,這是國內第一次運用數控舞臺裝置。
靜態是這個樣子:
運用尖端技術,將整個舞臺打造出多維空間感,像無數個任意門疊加在一起。
在接下來兩年(16、17)的演唱會上,華晨宇開啟了四面臺之旅。
數控升降紗幕製造朦朧美感。
舞臺也隨之進行了質的飛躍。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17 年的浮動四面臺。
由機械臂營造起的浮動空間,透明 LED 疊層設計與矩陣、搭配鐳射燈海,實現了三維燈光包裹。
舞臺中心仿若幻境,巨鹿環繞遊走,天籟之音透過耳膜,所到之處如繆斯降臨,是真實的曼妙和生動。
來幾張圖片感受一下:
此外,舞臺內部暗藏玄機,中場一側舞臺突然升起形成「天梯」效果,華晨宇沿天梯走到最高處,燃炸一曲,睥睨全場。
而到了去年的華晨宇火星演唱會,不用多說, 「鳥巢」二字就已經足夠了。
一開場,華晨宇隨著升降舞臺從高空緩緩下落,白袍聖潔,燈光陸離,尚未開口,便已抓住了臺下觀眾的眼球。
這一年的演唱會,除去中心主舞臺,兩側加入了巨大的電光手掌,託著華晨宇一點點沿著鳥巢場地騰空挪移。
如同盛開的聖潔的花,卻充滿著科幻的未來感。
如果說這一年最大的舞美驚喜,華晨宇騰空飛行應當可屬第一吧。
一身宮殿王子裝的花花,吊上亞洲最先進的威亞設備,如飛鷹一般,成為第一個在鳥巢演唱會內場上空騰飛翻轉的藝人。
讓人捏了一把汗的同時,不禁暗暗豎起大拇指,「太敢做了」。
在鳥巢上這樣的舞臺呈現,沒有幾個人敢做。
華晨宇不僅想做,並敢做。
於是在和主辦方一起的爭取下,做到了。
這六年,華晨宇的演唱會從最開始的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驚豔。投入越來越大 設計越來越精巧,容納的觀眾量越來越多,然而票價卻從未漲過。
今年是第六年的「火星」演唱會。
體育場,四面臺,隱隱的讓人有些大期待。大概又是一個令人驚豔不已的夢境吧。
華晨宇說,想盡最大努力讓他的歌迷有更多可能搶到票。
有人問,華晨宇是憑著什麼能連開三場?
——憑的是用心吧。
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