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一說到偉大的發明家,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會想到發明大王愛迪生。可是愛迪生不是中國人,在我們中國也有同樣出色的發明家。他的成就相比起愛迪生來,並沒有絲毫的遜色,而且他所處的時代,也遠比愛迪生要早出很多,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這位來自東方的發明大王。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因為「般」和「班」同音,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國人,今山東滕州人。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
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且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出身於工匠世家,從小就參加過許多土木工程勞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成語「班門 弄斧」,就以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來形容那些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的人。可見魯班在技術發明上的傑出成就。
當然魯班最著名的發明應當是鋸子了。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鋸子讓人們方便加工大木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魯班發明的更多的是兵器。雲梯在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古代的雲梯,有的種類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雲梯的發明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現代指攀援登高工具的一種,主要做消防和搶險等用途。
《魯班書》是魯班親自編纂的一本書,上面記載了很多的木匠知識和房屋建築知識,按道理來說,這本書應該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因為這是一門手藝,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魯班書被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列為了禁書,一般人不能夠隨便的學,據傳說,有些人因為機緣巧合,學了上面所記載的東西,最後卻沒有得到善終。《魯班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道術,下冊是解法和護身法術,當然,被禁的就是下冊。但是這些法術是不能夠隨便學的,要是學了的話,就會「缺一門」,而這缺一門就是五弊三缺,分別是「鰥寡孤獨殘「和」錢命權「
相傳記載了一些能夠跟陰間溝通交流的辦法,更遑論下冊了,因為下冊的內容全是些害人害己的,按照書上的做法來的話,必然會遭殃,不僅僅是別人,更包括操練的人。其中有些法術的名字,比如「鐵圍城」、「滑油令」,滑油令就是讓人摔跤,無論如何都站不穩。還有一些,如止血的「紅孩兒」咒,化魚刺的「化骨水」等。
魯班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他擅於建築、雕刻、農業、兵器等領域的發明,這些與木匠行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