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林波
早報訊 見到卡梅隆·威爾森的過程就好像舊時地下黨接頭一般,先是電話來來回回地聯繫,約定會面的時間地點。然後被他一路帶著,繞來繞去,遠離了鬧市區的大馬路,拐進了典型的上海老牆門,找到一家從外觀根本看不出任何招牌和標識的咖啡店。
「這裡不錯,我之前來過,很安靜。」操著帶口音的中文,卡梅隆向記者推薦著。看不出如此追求平靜的一個人,居然會是一個狂熱的足球迷,甚至迷到開了一個專門介紹中國足球的英文網站,當起了現代足球版的斯諾。
冒險家
化身「藍魔」
上海在舊時有一個「冒險家樂園」的稱號,卡梅隆沒聽說過,但是他來到中國的確和「冒險」有關。在2000年大學社會科學專業畢業之後,他對於自己的未來還沒有找好方向,聽了導師的建議,「如果你想有些冒險經歷的話,你可以到中國去試試。」於是他就跑到了中國。
「一路從英國坐火車,到比利時,然後到東歐,經過俄羅斯從內蒙古進入中國。」光是這一趟橫跨歐亞大陸的行程,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冒險經歷了。當時的他還通過一個社會機構獲得了份在江陰的學校當外語老師的工作。
在中國當了一年外語老師後,卡梅隆回到了英國,在英國的波士頓呆了三年之後,除了確定自己吃新聞這碗飯的料之外,他還確定了一件事情,就是英國太無趣了,還是中國好玩。於是他又回到了中國,落腳在了上海。
身為蘇格蘭人,卡梅隆天生就是一個足球迷,從家庭的上兩代那裡繼承下來的對於足球的熱情也隨著他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也就是在同時,他開始固定在一個上海的英文服務性網站上寫關於申花的稿子,並接受其他英文媒體的約稿,給那些找不到機會在中國看球、也看不懂中文足球報導的老外們提供中國足球的資訊。而這樣的單打獨鬥發展到後來就有了「狂熱東方足球」網(Wild East Football)。
打開一個
中國足球的窗口
從2005年來到上海,卡梅隆開始為各種英文媒體寫足球報導。雖然不像中國的正式體育記者那樣擁有採訪證,有參加賽後新聞發布會等等特權。但當時卡梅隆就在虹口北看臺,將一個普通球迷看球的現場內容記錄下來,寫成申花的戰報。
「那時候中文水平很差,只有寫英文,因為沒有外國記者關注中超,一個人都沒有,所以那些在中國想了解中超賽況的老外只有看我寫的東西。」
當卡梅隆已經漸漸將申花的英文報導寫成規模,他開始想開闢一個更大的戰場,也有了做專業網站的念頭。
由於卡梅隆在此前就有過做網站的經驗,所以技術支持方面的問題就都由他來解決了。「一般每天花一個小時在整理網站上。」
而供稿方面,他們則是集合了10個義務撰稿人,幫忙提供英文的稿件,「這些撰稿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有時候卡梅隆自己也會到其他客場去看比賽,杭州他就來過好幾次。「綠城的那個體育場,黃龍!我去過很多次,杭州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網站內容中很大一部分戰報都是由撰稿人原創的。但是由於不是專業記者,一些採訪內容他們在原創之餘,也會翻譯一些中文的文章。剛開始的發稿量還比較小,經過快三年的經營,現在已經基本可以保證一周發出三四篇報導。
卡梅隆將自己的網站定位在「非盈利性網站」,因為所有人員都是義務勞動,所以網站的費用只在購買域名和流量等項目上,「每年我去交300元就可以搞定了。」
全憑一腔熱情
沒想到搞大了
原本卡梅隆還以為自己弄一個專業的網站只屬於小打小鬧,結果沒想到居然就被他給「搞大了」。
「現在每個月能夠保持在一萬次的點擊量以上,這在我們剛剛開始弄這個網站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卡梅隆告訴記者,去年的恆大強勢和申花引進阿內爾卡和德羅巴,中超關注度飆升也給「狂熱東方足球」帶來了人氣,「德羅巴來的時候達到過最高的紀錄是一天8000次的點擊量。」
網站通過分析伺服器地址大致可以了解網友所在的地區,其中一半來自中國,一半是國外。「中國這部分,應該都是在中國的老外,因為國外的媒體並不會報導那麼細。他們實在是找不出其他英文渠道去了解中國的足球消息了。」
不過他們自己也沒想到網站會在國外引起巨大的影響,不光是點擊關注的國外球迷不斷上升,網站還引起了一些國外專業媒體的注意,包括《每日電訊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等英文主流媒體都轉載和引用過該網站的報導,就在前兩天,他還接受了BBC記者的採訪。
還有不少中文的球迷網站會專門將「狂熱東方足球」上的英文翻譯成中文,「我們採訪外援的報導特別受歡迎。」因為是英文報導,面對全球,所以即使他們並不是專業媒體,聯繫採訪外援都很容易。
「主隊情結」
到哪裡都存在
雖然卡梅隆才是接受採訪的那個,但是在交談中,他老是不斷問記者,「你們幹嘛老是要問我為什麼愛中國足球,為什麼愛中超和申花隊,愛到幫他們建立網站?」卡梅隆覺得很奇怪,因為在他看來,支持自己的主隊,這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當他和記者說起他在蘇格蘭的「主隊情結」之後,這問題就不難回答了。卡梅隆把足球形容成為自己的老婆,除了表達自己的熱愛之外,還表示「一旦選定了主隊,就不能輕易地換了。」而他的主隊,在他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那就是他的家鄉隊:鄧弗姆林足球俱樂部。
這支蘇格蘭球隊自1971年降級乙組後的三十年內,不斷在甲組-乙組或蘇超聯賽-甲組之間升降,被戲稱為搖搖球隊。「但這是我們家鄉的隊伍,對它的熱愛我是從我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從小就決定了,永遠不會更改。」卡梅隆告訴記者,雖然球隊戰績不佳,雖然他們的小鎮只有三四萬人口,但是每次現場看球時人聲鼎沸,絲毫不輸給任何一場英超聯賽,「給個黃龍體育中心都能坐滿了。」
而這樣的熱情被他帶到了上海,他把上海看做為自己第二個家鄉,於是上海申花也成為了他第二個主隊。
很多人說:中國足球很差,不用看了。卡梅隆認為那是他們不太了解足球。他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在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那些歐洲豪門有很多很多的鐵桿球迷,「曼聯隊來,他們很激動地追到酒店,追到球場。他們可以高聲歌唱曼聯球迷的所有歌曲,但那並不是他們自己的球隊,甚至都不是他們國家的球隊。」
他覺得支持自己本地的球隊,這樣才能體會到看球的最真切感受:「你到現場支持自己的球隊比賽,你可以參與到其中,一起喊,一起唱。誰不喜歡看梅西踢球。喜歡巴薩,你也可以同時喜歡你自己的家鄉的隊伍。這兩方面是沒有矛盾。」
卡梅隆告訴記者,在英國本地,支持本地球隊鐵桿的球迷特別多,在球迷中起碼過半,但是中國支持本土球隊,支持自己城市球隊的球迷太少了,恐怕只有5%那麼多。
卡梅隆的中文水平並不好,整個採訪聊天都磕磕絆絆的,所以此前他沒為中文媒體寫過稿子。但是交談中,他還是一直努力地用中文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基本不用英文,遇到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了,他也會選擇雙手抱肩膀,低頭冥想一會,組織好了再說。
在說到對主隊的情感,情緒一激動,他停頓的時間就更多了。此時記者看著他沉默的臉,想像著這個身軀裡蘊含著對足球,對中國足球的熱愛,讓這個老外為中國足球做了那麼多事情。真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中國和英格蘭對陣
絕對支持中國
激動之後,卡梅隆又平復了情緒:「其實每個人喜歡什麼樣的球隊都是他們的自由,我沒有資格去評論。」
他也承認,由於足球文化的發展關係,中國足球在這方面進步緩慢而困難重重,更別說是培養球迷的忠誠度了。「經常會有俱樂部搬到另外一個城市,這樣很難培養球迷的忠誠度,不考慮球迷的感覺,怎麼發展足球的文化。」
「其實中超的許多俱樂部隊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這一點絕對需要被看到。」卡梅隆看好新的大連阿爾濱隊在下賽季的表現,即使是高舉「金元政策」的恆大也有他們的優勢。「還有你們綠城,管理層的眼光非常長遠,雖然這個賽季的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們還是非常信任那個日本主教練岡田,這個主教練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教練,你們的管理層能夠給他時間,這一點非常不錯。不像申花,換主帥換得那麼混亂。」
不過談到如今已經變成笑話的中國國家隊,卡梅隆也是一臉的無奈:「如果我是中國球迷,對於中國國家隊現在的成績也會感到失望。」
他告訴記者,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蘇格蘭國家隊這段時間成績也很差,上次參加世界盃和歐洲杯的決賽階段比賽都是1998年的事情了,近幾屆每次在預選賽階段就被淘汰了,「他們的表現太差了,所以我們對國家隊的感情也有點複雜。」
不過他沒忘記安慰記者:「如果中國和英格蘭踢球,我肯定支持中國。英格蘭輸了,我會很開心。」
就在前兩天BBC網站的體育記者專門採訪了卡梅隆,因為他們要寫一篇關於德羅巴和阿內爾卡讓中國的聯賽擴大了全球影響力的文章,在採訪時,卡梅隆就表示中國足球和聯賽現在都注重上層的內容,其實足球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發展,所以草根足球和青少年的培養尤其重要。「可是現在踢球的孩子太少了,他們要應付太多的背書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