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第一經濟大區的天河,有這樣一所學校,它矗立在嶺南文脈之地(原嶺南大學所在地),周邊高校林立;同時,學校與改革開放同齡,沐浴著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擁有永立潮頭的時代氣息和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它就是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在2017年建設成為廣州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後,學校管理、校園環境、師生發展等各方面都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成為近年來天河區最具競爭力的學校之一。
校園新增智慧元素,緊跟時代步伐
刷二代身份證或羊城通等IC卡,點擊屏幕上方「借」或「還」書按鈕,5秒即可完成借還的操作。在該校成長起來的優秀學生林艾瑩經常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到圖書館借書。這間不用人工值守的智能圖書館,給全校師生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以前借書只能利用課間,現在放學、來校時間段均可隨時借還書。」林艾瑩說,自助借還服務十分方便,更能充分利用時間閱讀。據悉,館內有文學類、傳記類、科學類、自然類等不同類型的書籍約3000冊,與廣州市圖書館聯網,每個季度更換一次。智慧圖書館融入了圖書自助借還系統、圖書智能分揀系統和讀者自助服務功能等多樣化的「智慧元素」,相較傳統的圖書館佔地更小,但功能卻更先進。此外,學校還經歷了一系列校園微改造,新型的創客實驗室、納米實驗室、虛擬實境實驗室和智慧教室等均已投入使用,功能齊備的現代化場室彰顯了智慧校園的魅力。
乘著創建廣州市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東風,學校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18年,天河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將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和廣州市第一三中學融合而成的新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在傳承嶺南文化精髓的基礎上,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廣東精神構建「現代嶺南人」特色課程,積極探索「華附班」(紅棉班)建設,提升學校特色品牌內涵,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與華師附中互派教師,以資源共享、多元發展等方式建立教育聯盟,進行深度合作。此外,學校還聯合天府路小學組建了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教育集團,為天河區實行教育集團化管理先行先試,探索改革新路。
「現代嶺南人」特色課程成為一張名片
新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無論地域以及人才資源方面,都佔盡優勢。據悉,該校有五山路、東方路、金融城(東、西)等四個校區,地處天河區委、區政府旁,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學校周邊大學林立。
在人才資源方面,程印貴校長是原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州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肇慶學院客座教授,現廣州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同時,學校擁有具研究生學位學歷,或高級職稱教師約佔37.9%,擁有全國優秀教師2名,南粵優秀教師1名,省、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共3名,廣州市名班主任5名等大批市區級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為把該校打造成「廣州一流、天河頂尖」的優質名校,天河區政府專門增加10個編制,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特級、正高級等拔尖人才,為學校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創建示範性普通高中後,學校為培養德行品尚的嶺南創新人才,與高校聯合,讓學生走進高校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在聘請羅錫文院士任紅棉班首位導師的基礎上,還聘請中國科學院張厚英教授,以及華工、華師、華農等高校20多位教授為學生授課。
為了提升學子的實踐能力而開展「現代嶺南人特色活動」:走進西關、廣府廟會等地,在行走中觀察和認識廣府文化;為傳承嶺南文化,學校專門邀請了廣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藝明和馮瑞華兩位廣彩大師指導學生開展廣彩創作。特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豐富了學生傳統文化涵養,激發了學生實踐體驗與創新探究的熱情。讓學生的視角更廣、思維更活、思考更深、個性與品質、能力與素養都得到了提升。「現代嶺南人」特色課程,成了該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培養學生成為敢於擔當的未來砥柱
在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立德樹人是辦學根本。「良好的學校教育並非只是體現在成績上,思想品德教育也非常重要。」該校校長程印貴說,培養高中生勇於承擔的責任意識非常重要。
老師和家長不能將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攬,而是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去做,如何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學會不推卸責任。因此,教師會有意識地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並且通過學農、學軍、學校大型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等。
在德育特色探索過程中,學校創設了系列化的活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漢語文化周、英語文化周等活動陪伴學生茁壯成長。藝術團、舞蹈隊、航模隊、DI創新思維團隊等近40個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發展平臺。其中廣州市十佳社團之一「113號鳥舍」,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開始的7、8個人發展到目前300餘人,成為廣州最大的「觀鳥」團體。以鳥為媒,孩子們不僅收穫了鳥的知識,還在大自然中陶冶了心性,學會了耐心、發現、方法、合作。「我們希望用觀鳥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品性,希望孩子們學會珍惜和保護大自然。」吳碧雲老師說。
此外,學校科技創新也屢獲佳績。學生們參加機器人、無線電、航模、擊劍等科技項目,以及體育、藝術、學科知識等各級各類競賽等,每年區級以上獲獎達到400人次以上,累累碩果印證該校現代嶺南學子的綜合素養。
擇校不如擇校長,擇校長不如擇好老師
去年,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牽手華師附中共建「華附班」,今年該班仍將繼續招生。「華附班」由華附老師親自任教,他們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著力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悉,華附老師在一一三中均擔任備課組長的職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了不同的觀念和引領作用。
「如何選擇一所高中?選擇一所好學校不如選擇一名好校長,選擇一名好校長不如選擇一名好老師。每個學校有其特點和優勢,我校老師過硬的專業素養,強烈的責任心和耐心是最突出的特點。」程印貴表示,學校有一大批教師骨幹力量,高二年級級長唐素麗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她是廣州市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研究高二中心組成員、天河區政治核心組成員,被評為天河區高中畢業班先進工作者、天河區優秀教師。
唐老師說,學校每年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比如「師徒結對子」的以老帶新活動、組織示範研討課評比等實踐鍛鍊平臺等,從基本的教學崗位,到班主任和級長的德育管理工作,再到參與省、市規劃課題、論文、教學設計等多種教科研活動,使一批又一批年輕老師迅速成長起來;另外,學校通過「外引內培」「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途徑,培養了一大批省、市和區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如正高級教師黃瑋以及吳碧雲、廖娟年、張楠等市級名師。
正是因為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擁有一支素質高、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優質教師隊伍,學校加工能力居全市前列。2018年,該校高考語文和理綜學科,分獲廣州市增值能力強科稱號。
信息時報 記者 徐珊珊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編輯:Cate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