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打亂了很多準留學生出國就讀的計劃。
有相當一部分拿到國外大學offer的同學,既不想延期一年入學,也不想在國內倒時差上網課。
為了避免這部分學生成為「失學兒童」,教育部發出了通知:允許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以及高校合作辦學項目臨時性擴招。
據統計,此次招生的有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的約90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關於招生解讀
想必大家更加關心的是此次臨時性擴招針對的主要是哪部分學生群體,以及後續學歷認證等問題。接下來留學君就來做一個詳細的解讀。
1、招生對象
這次招生的對象是已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計劃於2020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高校本科或碩博士研究生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符合基本報名條件。
簡單來說就是拿到國外院校offer的新生,包括本科及以上學歷。
2、招生方式
此次擴大合作辦學招生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對高校其它各類招生不產生影響。學校對報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適當形式組織招生考試,錄取標準不低於外方合作辦學者同類專業在其本國的標準。
3、學歷認證
學生完成學業後,達到學業要求的,僅頒發外方高校學位證書,並可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得認證。
這一點其實也給大家吃了個定心丸,只要順利畢業,一樣是可以拿到國外院校的學位證書,並且教育部完全認可。
關於中外合作機構/合作項目
可能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於中外合作辦學這種模式並不了解,這裡我給大家做個小科普。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
目前,在中國,中外合作辦學主體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其二則是另一些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清華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等)。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國內大學多是雙一流建設高校,約20%的外方合作院校為QS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的高校。
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
包含2+2、4+0、4+1本碩直通等模式,既可以選擇四年全部在國內大學完成學業(4+0),也可以兩年之後選擇前往國外合作大學學習(2+2),獲得國外大學頒發的相應層次學歷學位認證書,所獲證書均可獲得教育部學歷學位認證。
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優勢:
中外合作辦學,無論是機構還是項目辦學的話,中外兩方高校會拿出自己最優秀、最擅長的領域和學科來合作,以便於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推薦文章:「不出境留學」將成新趨勢?132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全盤點
要不要選擇去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
關於選擇的問題,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它的優劣勢:
首先來說優勢:
中外合作辦學外語比例高,外教多,一些學校能做到90%的第二語言教學;
還有機會前往海外合作院校讀書,並且拿到國外院校的學位;
跟直接出國留學比費用更低,學費相對便宜,雜費生活費交通費更是省去不少,更實惠。
再來分析一下劣勢:
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多達上千個,魚龍混雜,其中不乏一些低質量的項目;有專業限制,而且不少合作辦學機構的錄取要求偏高,進入的門檻高;
比起大部分國內高校學費高出不少,又無法完整體驗四年在國外的留學生活。
在我看來,如果是本科階段的學生,這個時候不妨可以選擇去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就讀,一來還是可以出去國外院校去學習一到兩年,二來將來想在國外讀研也不吃虧。
而對於那些本來申請到國外TOP100以內名校碩士的學生來說,可能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就讀會有些吃虧,畢竟只拿國外院校的學位證書,檔次也不是特別高。
總之,建議各位家長和學生一定要綜合考量項目以及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