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這個國家的國旗,居然曾用中國的國旗替代?甚至還多加了八個漢字
我們都知道,國旗這個說法的出現離現代並不是很遠。在古時的朝代中,是沒有國旗這種說法的,很多國家都是靠動物或者顏色來作為自己國家的代表。而直到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世界開始走出了孤立,通過各種方式連接到了一起。而國旗作為國家的象徵,也逐漸在世界各國開始流傳。國家和地域這種概念,也逐漸明確起來。
而我國最早的國旗,雖然比起其他國家要晚了一些,但是還算比較早的了。我國的國旗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晚清時期。當時的清朝雖然不願意融入世界,但在列強的大炮下,還是被動融入了世界中。
而外交大臣李鴻章在多次出席國際會議的時候,就曾經因為沒有自己國家的國旗,而被人嘲笑過。這讓自尊自負的清朝,感覺很不是滋味,畢竟其他國家都有不同圖案的國旗,而清朝連旗杆都沒有。這不是很丟臉麼?所以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我國最早的國旗,就應運而生了。
在1860年左右,清朝的國旗正式出現。這個國旗的名字叫做黃龍旗,顧名思義,這個旗子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主要代表了皇室的尊貴血脈。而上面繡著的龍,一直以來都是天子的象徵,也代表了天子的地位。
從這一點來看,其實還蠻符合當時清朝的特點的。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旗的意義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個潮流也逐漸影響到了清朝的附屬國——朝鮮。朝鮮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我國的附屬國,自然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屬於自己的國旗了。
所以在黃龍旗出現之後,他們也是非常的羨慕,就特地向大清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將大清的國旗,用來當作自己的國旗。反正他們也是清朝的附屬國,用同一個國旗也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如果用現在的想法來想,如果有一個獨立的國家,用你的國旗,實際上就和附屬於你是差不多的。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很值得這個國家誇耀的。但是在當時自傲的清朝政府看來,這卻是對他們的侮辱。
用他們的思想來說,那就是堂堂大清的黃龍旗,怎麼可能讓一個附屬的小國也一起用呢?你們國家又不是什麼龍的血脈,還想反了啊?所以就拒絕了。當時這樣又容易導致朝鮮不滿,當時的有志之士認為,清朝內憂外患,這個時候還讓朝鮮不滿,實在不行。於是就有人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
當時清朝的大臣們,特地找來了設計師,給朝鮮重新設計了一個國旗。這個新國旗與黃龍旗不同的是,這面國旗特地使用了中國道家文化中的五行八卦,表明了對於朝鮮的尊重。同時還在立意上,就和黃龍旗的立意錯開了。這樣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國旗,在滿足了朝鮮的同時,還保住了大清的所謂的顏面。
但是為了討好大清,這個設計師還特地在國旗上,寫下了八個漢字,叫大清屬國高麗國旗。特地表明了朝鮮的立場。此後朝鮮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就將這個國旗沿用下去了。甚至在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國家之後,韓國還將這個國旗繼承了下去,但是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優化。只不過這一次,這上面就沒有這八個大字了。
原因就在於,在1894年之後,當時的清朝北洋水師被列強海軍擊敗,最後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而清軍之所以要打這場戰,就是因為要幫助自己的附屬國朝鮮。但是這場戰沒幫到朝鮮,卻反而讓清朝損失慘重,還籤下了《馬關條約》,最後割地賠款,就連朝鮮也丟給了日本。
而朝鮮被日本拿下了之後,要是在國旗上面,再寫上這八個漢字的話肯定是不可能的。於是在日本的要求下,朝鮮政府也就借坡下驢,將國旗上寫著的漢字給去掉了。在多年之後,這面國旗也經過了多次的改版和演變,最後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樣。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馬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