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講究多,你都知道嗎?
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完美的營養食品,寶寶出生後,每個媽媽都想把這個完美的禮物送給Ta。然而母乳餵養講究多,你都知道嗎?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你掌握了嗎?母乳餵養過程中出現奶水過多或者不足、乳房炎、寶寶厭奶等諸多問題,你又知道如何處理嗎?趕緊跟著專家來學習吧!
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讓寶寶吃的更香甜,有助媽媽產後休息。
孩子出生後1-2小時內,媽媽就要做好抱嬰餵奶的準備,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可以幫助寶寶順利吮吸乳房,讓寶寶吃起奶來更順暢香甜。那么正確的哺乳姿勢是怎樣的呢?
1、手的正確姿勢: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下方、託起整個乳房哺乳。避免「剪刀是」夾託乳房,那會反向推乳腺組織,阻礙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入口內,不利於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
2、搖籃式餵哺正確姿勢:搖籃式式最傳統、最常用的餵哺姿勢,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的腹部緊貼住您的身體,用另一隻手支撐著您的乳房。因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將它託出來哺乳的效果會更好。另外可在寶寶身下墊一個墊子,哺乳起來會更輕鬆。
3、交叉搖籃式餵哺正確姿勢:相比於搖籃式的姿勢,把寶寶的身體稍微傾斜一點,這樣寶寶吃奶時,嘴的角度會有所變化,更容易吸奶。這樣的姿勢比較適合早產兒,方便媽媽控制寶寶小腦袋。
4、足球式(環抱式)餵哺正確姿勢:這個哺乳姿勢特別適合剖宮產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在媽媽腹部手術切口。乳房很大、寶寶太小或是餵雙胞胎的媽媽也很適合。就像在腋下夾一個足球那樣,用手臂夾著寶寶的雙腿放在身體側腋下,寶寶上身呈半坐臥位姿勢正對媽媽胸前,用枕頭適當墊高寶寶,手掌託住寶寶的頭,另一隻手指張開呈「八字形」貼在乳頭、乳暈上。
5、側躺式餵哺正確姿勢:這種姿勢適合夜間哺乳,身體側臥,用枕頭墊在頭下。嬰兒側身和媽媽正面相對,腹部貼在一起。為了保證寶寶和媽媽緊密相貼,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後。這種方法可以讓媽媽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得到休息,有利於媽媽產後恢復。需注意的是,這個餵養方法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很適用,但是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重,有的寶寶因此會增加吐奶的機率。
正視母乳過多或不足,保持乳汁供需平衡,既無壓力亦無負擔
母乳過多或母乳不足是很多媽媽在哺乳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讓哺乳實現供需平衡,才是保證順利哺乳的關鍵!
對於母乳不足的媽媽來說,要想寶寶有充足的母乳,要科學有效地刺激水分泌,最大限度提高乳房生產力才是關鍵。可以一定要讓寶寶多吸吮,當寶寶吮吸乳房,寶寶要吃奶的信息就會傳遞到媽媽大腦中的腦垂體,促使腦垂體分泌兩種激素,指揮乳房「現在可以分泌乳汁了」以及「這次生產的乳汁要達到多少量」。也就是說,有沒有奶,奶水多不多,其實不是媽媽的乳房決定的,大腦才是泌乳的總開關!所以媽媽要管好自己的大腦,寶寶吃不完的奶要及時排空兩邊乳房,讓大腦知道「寶寶還有需要,我要繼續泌乳」,同時喲啊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自我暗示有助大腦泌乳信號更強烈,乳房才會源源不斷地分泌乳汁。而對於母乳過多的媽媽,則要按需哺乳,保持乳汁分泌的平衡,以舒適為主,避免過度刺激乳房,少吃魚湯、豆腐湯等有助催奶的食物,否則導致乳汁分泌增多,要頻繁手動排空,給媽媽造成負擔。
注意乳房護理,預防漲奶疼痛感乳腺炎,確保順利哺乳
親餵的寶寶直接吮吸刺激乳房,如果護理不當,對母乳的衛生以及媽媽的乳房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哺乳期的乳房護理。
1、三招緩解漲奶疼痛
讓寶寶多吮吸,儘量不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以免寶寶「乳頭混淆」;
排空乳房,防止奶水堵塞;
在兩次餵養之間冷敷,以減緩乳房脹痛、不舒適感。
2、要選擇合適的哺乳文胸
避免文胸摩擦乳頭,纖維進入腺口而堵塞乳管,或擠壓乳腺影響泌乳。乳腺堵塞會造成哺乳期乳房脹痛,減少乳汁分泌,甚至引發乳腺炎。最好選擇純棉的專用哺乳文胸,並根據乳房變化適時變換
3、清潔乳頭上的痂垢
痂垢也會堵塞乳腺,容易滋生細菌,對寶寶吮吸健康不利。如果乳頭出現痂垢,可用天然植物油塗敷,變軟後再洗淨,避免強行扣痂
4、進行正常的乳房清潔
每次餵奶前,都要用溫水洗淨雙手、乳頭及乳暈。哺乳後也別忘了清洗乳房、寶寶的臉和胸腹皮膚,防止感染病菌,引起寶寶腹瀉或溼疹。餵奶時最好準備一塊乾淨的白色小毛巾,轉擦乳頭,記得不要與其他毛巾混用或混洗。
5、引導寶寶正確的含乳方法,可預防乳頭皸裂。
母乳餵養時要和寶寶「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頭、視線相對」,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並能聽到TA的吞咽聲。哺乳姿勢不對可損傷乳頭,尤其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如果乳頭裂傷,哺乳後可在乳頭塗上乳汁或橄欖油,可促進乳頭修復。
6、合理飲食及運動,預防乳房下垂。
哺乳期吃太多、熱量過剩,乳房也容易變形,斷奶後難以恢復,建議用粗纖維、優質蛋白、高鈣的食物為主,少吃油、鹽和糖。此外,堅持戴胸罩,胸罩選擇全罩杯或3/4罩杯,這樣能更好地承託乳房,減輕乳房懸韌帶壓力;再適當做擴胸運動,可以鍛鍊胸部肌肉,保持線條美,預防乳房下垂。
寶寶奶量突減不慌張,正確判斷和應對寶寶厭奶期
隨著寶寶成長,可能會出現「厭奶期」,媽媽該如何應對才能讓寶寶營養跟得上呢?首先媽媽要做好判斷寶寶是不是厭奶了,有時寶寶僅僅是因為吃得快,間隔延長和邊吃邊玩,或者暫時性拒絕乳房,如媽媽或母乳的味道變得,寶寶不舒服等,這並非意味著寶寶厭奶哦。
如果寶寶存在以下表現:一嘗試吃奶就哭;吃奶間隔時間總是超過超過四、五小時;一天之中極少有認真吃奶的表現,則可判斷為寶寶是厭奶了。
媽媽可通過以下方法應對:避免頻繁嘗試餵奶,甚至強迫餵奶,造成負面印象;增加運動,促進寶寶食慾;觀察寶寶的尿量與排便、體重變化、生長發育曲線圖,及時為寶寶補充營養。
掌握科學背奶方法, 保證背奶時母乳的分泌與衛生安全
與全職媽媽相比,職場媽媽還要學習科學的背奶方法,以保證乳汁的分泌量和乳汁的衛生安全。
1、維持規律擠乳,回家儘量親餵:這樣即可維持乳汁分泌,在感覺乳汁分泌減少的時候,更多的親餵有利於乳汁分泌的增加;
2、勞逸結合注意休息:爭取合宜的休息,減少壓力,避免疲倦時維持泌乳的關鍵;
3、母乳的收集與儲存:要使用吸奶器或學習手工擠奶的方法收集。母乳儲存要選擇有瓶蓋的玻璃瓶或者可以密封的儲奶袋,儲奶容量不超過3/4,每袋分量為60-120ML,甚至部分更少量,儲奶袋擠出多餘空氣,卷好袋口,寫上日期、量、按順序存放。
4、母乳保存時間:室溫25℃——4小時;冷藏約4℃——48小時;冷凍——3-6個月;深度冷凍(<-20℃)——6-12個月。
5、母乳取用方法:先解凍->取用合適的量->隔水或使用暖奶器加熱,39-39攝氏度->加熱後立即或1小時內使用,注意取用母乳時,要避免摩擦導致破損。
了解母乳的營養,堅定母乳餵養的決心,給寶寶最好營養支持
嬰兒出生後是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但腸道對滲透壓、腎臟對溶質負荷耐受有限,而母乳能量和營養素滿足需要,而且滲透壓和腎溶質負荷適宜腸道和腎臟。
1、母乳餵養少生病
母乳是純生物合成產物,其營養和生物活性物質構成全方位生物保護系統,使離開子宮保護的生命順利適應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健康成長。如:母乳中合理的營養是寶寶抵抗力的基本保障。此外,母乳中還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質,來幫助寶寶建立抵抗力,其中,乳汁中含量最高的核心免疫功能蛋白就是乳鐵蛋白,媽媽初乳的總蛋白質中約佔20%,成熟母乳中含量也很豐富,大於330mg/L,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機體免疫調節劑,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助寶寶呼吸道健康,降低哮喘等呼吸系統感染的發病率。
·有助寶寶腸胃健康,可減輕由於輪狀病毒感染而對寶寶胃腸道的損傷程度。對於早產兒來說,乳鐵蛋白還有助於降低早產兒中比較多見的遲髮型敗血症的機率、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機率、降低遲發性敗血症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死亡率,幫助早產寶寶順利適應外界環境。
對於幼兒來說,充足的乳鐵蛋白有助於抑制有害菌生長、降低諾瓦克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的風險、降低嘔吐和腹瀉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改善免疫狀態以及降低呼吸系統感染率等。
2、母乳餵養最聰明
美贊臣提示您,母乳營養隨著人類的進化而進化,母乳餵養行為促進嬰兒腦和認知功能發育。其中,MFGM乳脂球膜,是寶寶大腦神經纖維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母乳中含量豐富,關鍵成分高達50-133mg/L,可以幫助大腦神經信號快速完整地傳導,搭配DHA能幫助寶寶更聰明。臨時研究提示,MFGM乳脂球膜還可以發揮感染預防的作用,幫助寶寶健康又聰明!
寶寶吃得好,成長樂無憂,哺乳期不走彎路,媽媽們行動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