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遊戲電競逐漸成為主流甚至是時代發展趨勢,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大家對於高性能硬體的追求只會持續增強。如果已經確定了遊戲筆記本購買預算,以往大家可能會問同樣的價格能買到怎樣的CPU+顯卡搭配,只不過,2020年的今天你就會改變為"同樣的價格能買到怎樣的體驗交互"了。
當然,要是將同樣的預算放到神舟筆記本當中,選擇的空間就變得更加豐富。無論需要以極致性能主導還是從體驗出發,剛上架的全新一批搭載英特爾第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戰神遊戲本均可滿足需求。這次就以8000元價位出發,深入評測並分享這款主打電競屏等細節的戰神G8-CU7NK。
深入體驗之前我們先看看戰神G8-CU7NK大致硬體參數,以確認它是否屬於你預期範圍內的遊戲本: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i7-10750H
顯卡:英偉達GeForce RTX2060
內存:16G DDR4
硬碟:256GB SSD+1TB HDD
屏幕:17.3英寸72%色域144Hz刷新率IPS技術
到手價格:約8000+
從基礎參數已經看得出,戰神G8-CU7NK屬於一款定位大尺寸以及性能體驗均衡的產品,神舟這次更加一口氣滿足了以往玩家對於高刷屏、大容量內存的需求,讓玩家足可以一步到位入手專屬打造的遊戲本。經過快速的參數預覽之後,接下來就由筆者對戰神G8-CU7NK進行深入的評測分享。
外觀設計:更大尺寸,卻更顯緊湊
戰神G8-CU7NK屬於相對獨立的細分產品,採用藍天最新NH77模具方案(該模具型號體現在後綴第三個字母,即"N"),由於筆者發現目前大家對於這臺新方案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將會將外觀細節乃至機身內部結構分析作為其中一個重點。
回到整體外觀,戰神G8-CU7NK的A面、C面均為複合材質面板,而A面依然以平整簡潔作為主導設計語言。為了增強複合材質手感與質感,神舟為其A面加入了拉絲紋理細節,配合深空灰色調更能提升整機的氣質。值得注意的是,戰神G8-CU7NK不再是偏向黑色的方案,也沒有傾向之前戰神K系列偏藍灰的配色,新模具確確實實迎合了主流口味將色調回歸大家所認知的"深空灰"了。
打開B面之後,由於窄邊框方案的全面普及,戰神G8-CU7NK顯得非常緊湊舒適。如果你是神舟的"老船粉"肯定對戰神G8/G9/G10系列有著深刻印象,前幾代產品碩大的身軀肯定依然讓你記憶猶新。而從這一代新品開始,三面窄邊框的加入將會改變產品風格,讓這款定位17.3英寸大屏幕的遊戲本不再笨重。
接口方面,戰神G8-CU7NK繼續發揮遊戲本的擴展優勢。機身左側(以遊戲本屏幕方向作為基準)分別為USB3.2、USB2.0以及多媒體3.5mm麥克風/耳機接口;右側一詞為USB3.2、miniDP以及SD讀卡器接口。繼承前幾代戰神G8/G9/G10系列的排布風格,戰神G8-CU7NK的電源接口、RJ45乙太網接口、HDMI接口以及近年興起的USB Type-C接口均安排在機身後側。
由於大尺寸產品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調整結構,因此戰神G8-CU7NK可以實現諸如網線、電源等固定接口後置,並將兩則空間充分預留給外設擴展。而該模具方案最終依然選擇以性能穩定性作為主導,機身後側、左側,乃至是大多數玩家操控滑鼠的右側均預留了散熱口,實現更科學的風道以滿足散熱需求。幸好,右側散熱接口的面積明顯小於左側,且位置靠後,日常操作影響已經儘量減到最低。
鍵盤方面,戰神G8-CU7NK延續了上一代產品大致方案,並繼續提供單區多色背光燈細節。至於操控感方面,由於鍵盤間距擁有足夠的空間,誤操作概率實現了大幅度降低。按鍵手感倒是維持輕快節奏,就算是高頻率快速操作也不會讓之間帶來任何疲勞感,整體調教非常成熟。
至於觸控板區域就基本沒有值得討論的新亮點了,兩側按鍵手感稍微偏硬,觸控區域則保證了靈敏順暢操控,便利性可以保證。而基於Windows系統當前的生態,指紋按鍵的缺席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了。
從大致外觀部分可以看到,採用藍天NH77方案的戰神G8-CU7NK因為窄邊框方案的加入而變得緊湊,就算定位17.3寸屏也能杜絕碩大臃腫的問題,這是遊戲本再次回歸一定移動屬性的好勢頭。而神舟為A面/C面加入的特殊塗層也算是提升產品質感並降低乏味感,這一點確實看出了品牌的用心。
屏幕簡評:最豐滿的參數,144Hz不止於遊戲
戰神G8-CU7NK採用一塊17.3英寸72%NTSC色域144Hz刷新率IPS技術屏幕,這一串長長的參數基本就代表著同價位的頂尖水準。高色域、高刷乃至IPS技術與窄邊框的加入,與上面的配置細節一樣,神舟再一次回應船粉的訴求,為遊戲體驗帶來更全方位的提升。
我們進一步分析這塊大尺寸屏幕,來自京東方的NV173FHM-N44液晶模組,屬於IPS硬屏液晶態產品,工作亮度約為300尼特。有意思的是,該屏幕曾經是不少自行升級遊戲本屏幕玩家的首選,其成本價格相對較高,但整體質量以及口碑都有足夠保證。
不過,儘管144Hz刷新率屏幕已經在遊戲本相關產品普及,但大多數普通用戶對於高刷屏的認識依然停留在"遊戲專屬"。其實,除了極限遊戲視覺體驗之外,高刷還服務於日常操作,包括網頁瀏覽、P圖等一系列場景均有顯著提升。隨著智慧型手機也開始普及高刷新率屏幕,相信越來越多人也會理解其重要性以及交互提升。
硬體測試:剖析元件,全方位跑分橫比
來到硬體以及跑分部分,其實戰神G8-CU7NK屬於產品線的常規更新,其參數的變化乃至性能提升幅度都會在玩家們大致的預測範圍之內。在8000元出頭的價位用上十代酷睿i7處理器以及支持光線追蹤的GeForce RTX顯卡,其實已經不能繼續代表這一代神舟戰神遊戲本的全部了。
畢竟,更豐滿參數的電競屏、更多的細節改進乃至更穩定的最新藍天模具加入之後,它們所帶來的硬體充分發揮乃至用戶體驗提升才是戰神G8-CU7NK在這個新電競時代的競爭核心。
Intel Core i7-10750H
先從處理器開始,英特爾酷睿i7-10750H依然採用6核心12線程設計,基於14nm製程,基礎頻率為2.6GHz,三級緩存為12MB,TDP熱設計功耗為45W。重點在於,其最大單核睿頻達到5.0GHz,能夠收穫更強的極限性能。而英特爾為第十代處理器升級的AI計算能力、視頻支持能力等技術型升級,也明顯是從純計算性能到關注用戶體驗的變化。
CineBench R20
戰神G8-CU7NK在CineBench R20(多線程)得分為2624cb,參考酷睿i7-9750H在CineBench R20多線程得分約2480cb,其提升幅度也是意料之內了。
NVIDIA GeForce RTX2060
而搭配的GeForce RTX2060顯卡,相信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老選手"了。基於最新圖靈架構,升級TU106核心,擁有1920個CUDA流處理器以及192bit位寬、264GB/s帶寬6GB GDDR6顯存,整體參數在次旗艦顯卡當中屬於主流水平。當然,作為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的分水嶺產品,筆者個人強烈建議預算足夠的朋友儘量從GTX1660Ti等產品一步到位跨越到光追時代硬體。
直接以3DMark作為顯卡的測試基準,戰神G8-CU7NK在各個模式的綜合得分如下:
Time Spy:5642
Time Spy Extreme:2590
Fire Strike:13358
Fire Strike Extreme:6706
Fire Strike Ultra:3393
單從理論跑分來看,戰神G8-CU7NK圖形性能屬於中高端水平,1080P解析度之下大型遊戲絕對通吃,甚至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體驗2K遊戲以及VR遊戲。
如果上述跑分對於普通用戶不太友好,那麼我們就以3DMark的Fire Strike測試項跑分作為對比。可以看到,移動端GeForce RTX2060顯卡實際性能確實與桌面級同型號產品存在差距,但作為同生態產品的橫比來說其性能成績已經屬於具有跨度式的提升了。
硬碟測試細項
戰神G8-CU7NK為了解決玩家對硬碟讀寫性能以及容量之間的糾結,直接採用了256GB SSD+1TB HDD搭配組合。這一次神舟電腦似乎有些低調,我們看到這塊SSD採用的是PCIe通道NVMe接口,理論上屬於速度與成本都相對較高的產品,但筆者在神舟官網卻沒有看到他們對細節規格的宣傳。
根據固件編號,可以看得出筆者手上這臺戰神G8-CU7NK繼續使用Phison也就是群聯主控的固態硬碟,這也是戰神系列主流的硬體搭配方案了。
AS SSD BenchMark
實際測試,戰神G8-CU7NK固態硬碟的持續讀取速度為1749MB/s,持續寫入速度為1175MB/s等。按照市面產品性能排行來說,這塊固態硬碟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只不過,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玩家,這樣的讀寫速度完全能夠滿足日常各種遊戲、辦公、學習等場景需要,SATA通道固態400-500MB/s的讀取速度在它面前更是"被耍出幾條街"了。
魯大師跑分
為了能夠滿足更多普通讀者,這裡還是將戰神G8-CU7NK的魯大師跑分一併分享。總分411382僅供參考甚至娛樂使用,由於魯大師各個版本的跑分標準並不一致,其橫比參考價值也僅局限於魯大師5.20版本,請大家注意對比。
遊戲實測:光追與高清畫質,皆可嘗鮮
戰神G8-CU7NK硬體細節以及綜合跑分表現基本介紹完畢,相信大家已經對其性能定位有所印象。接下來進入遊戲實測環節,隨著近年大型遊戲的產品生態完善,越來越多大廠3A大作都自帶Bench性能測試,參考價值進一步提升。
《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
首先奉上一款算是"老遊戲"的測試,發布於2018年的《刺客信條:奧德賽》其實如今依然主流,同時其對極致硬體要求直到今天還是攔住不少設備。戰神G8-CU7NK在"很高"的畫質設置、1080P解析度、高反鋸齒參數下平均FPS數值為57,屬於流暢水平;而在"極高"畫質設置、1080P解析度、高反鋸齒之下平均FPS為43。也就是說,戰神G8-CU7NK在"很高"畫質之下能夠實現完全流暢運行,而追求極致畫質的朋友也能大膽開啟"極高畫質"完成遊戲。
《地鐵:離去》
前一段時間火熱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地鐵:離去》成為了新一代"顯卡香味"測試遊戲。戰神G8-CU7NK在1080P中特效之下平均FPS為70.58;1080P高特效平均FPS為54.22;而1080P Ultra極致特效、開啟RTX on的平均FPS為43.9。與《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一樣,戰神G8-CU7NK能夠在高特效基本完美運行《地鐵:離去》,追求最高畫質以及光線追蹤帶來的真實感之下,43.9的平均FPS其實也足夠讓玩家一次過滿足操控與視覺的均衡享受。
《古墓麗影:暗影》
最後測試的古墓麗影也是近年的熱門大作之一,其多變的場景對於顯卡的全面性能測試提供重要參考數值。在DX12、1080P解析度前提下,默認高畫質戰神G8-CU7NK平均FPS為79,就算開啟NVIDIA RTX DLSS選項平均FPS也達到77;而在最高預設畫質之下,平均FPS繼續保持在68,也就是說,戰神G8-CU7NK基本能完全hold住這款遊戲了。
續航記錄:比想像中更好的耐力
其實對於戰神G8-CU7NK這類遊戲筆記本來說,續航已經不屬於產品的核心重點。而作為一款具有移動屬性的終端,擁有一定的耐力確實也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帶著較低的期望進行測試,戰神G8-CU7NK應付日常辦公學習的續航耐力讓人驚喜。其中,單純的文檔編輯工作其理論續航時間可達8小時,對於一臺遊戲本來說絕對可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加入144Hz刷新率屏幕,因此其實際整體續航時間肯定會比理論數據更短。
快速拆機:內部更規整,散熱模組發生變化
最後來到簡單拆機部分,由於神G8-CU7NK採用藍天新模具方案,或許接下來的內容對於不少玩家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我們不妨看看這次神舟又會帶來哪些變化與意外驚喜。
神舟戰神G8-CU7NK採用雙卡扣式電池,其電池體積大幅減少,但實際續航能力如上文測試,也確實有不俗表現,也算是一個小彩蛋了。
與這兩代同定位產品一樣,戰神G8-CU7NK也傾向於機身整體性保持,並沒有採用模塊化D面後蓋。也就是說,要觸及內部元件必須得把整個後蓋拆卸。總共14顆長螺絲以及3顆短螺絲,拆卸過程也沒有壓力,整體不算繁瑣。
D面後方繼續是大面積的金屬材質導熱貼片以及防震棉裝飾,儘管其一體化感觀因此破壞,但以穩定作為出發點的藍天模具再次告訴大家,對於遊戲筆記本其最終散熱穩定的重要性遠大於局限於營銷的所謂內部結構規整。
在神舟官方商城的介紹頁面,或許當你看到"雙風扇三銅管"的散熱描述會感到一些意外與忐忑,畢竟這可是酷睿i7+RTX2060顯卡搭配啊。其實,拆開機身之後可以看到,其實這完全是神舟電腦相對嚴謹和謹慎的描述說法。
藍天NH77模具改變了散熱思路,通過1+1+1,也就是顯卡與CPU共享一根銅管並且加入更多大面積銅片輔助散熱的方式提升散熱效率以及穩定性。共享的銅管讓熱量排散變得更加合理,也可以杜絕局部溫度過高的問題。事實上,這次戰神G8-CU7NK依然還是雙風扇四銅管的類似結構,但內部銅質的分量乃至最終散熱能力都得到提升了。
內部擴展方面,戰神G8-CU7NK默認已經用上了雙通道的兩條8G*2 DDR4內存條,而HDD硬碟位也被"佔領"了。不過,晶片組擁有兩個全尺寸M.2接口擴展位,有需要有預算的朋友可以實現更強的存儲擴展。
從翅片的密度以及金屬材質佔比可以看到,神舟電腦之所以口碑日益上升,除了在硬體性能乃至細節參數體現優勢之外,更多的是成熟模具方案帶來的用戶穩定性與安全舒適感。說到底,能否將所有硬體性能完全發揮甚至榨乾,最終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散熱穩定性是否給力。
散熱穩定測試:大船無須擔心
最後的散熱測試部分其實算是比較苛刻了,畢竟本人在近期最高溫度超過34度的廣州進行數據記錄。只不過,從上圖大面積的銅管與銅片應用,相信大家的信心已經提前儲備了。
測試前環境溫度約為30度,處理器空載溫度為41度。經過AIDA64的壓力測試之後,CPU在單拷10分鐘後基本穩定在77度;而與顯卡雙拷之下,處理器溫度最終在79度左右浮動,完全沒有"超過80大關",看來聯動式散熱模組的功效最終得到完美發揮了。
評測總結:完成度更高的戰神遊戲本
近年各行各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高新科技領域都喜歡提出"產品完成度"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從以往單純的參數比拼轉變為基於消費者最終體驗完整度的完善。其實原本神舟可以繼續在8000元價位對處理器進行"原地升級",即可完成戰神G8-CU7NK升級打造。但是,他們選擇了讓這一代產品從電競屏幕、內存容量、高速固態+HDD組合,乃至是內部結構重新調整的全新模具全方位出發,力爭將這臺遊戲本的完成度進一步提高。
以往還在追求單純高配低價的年代,我們總能在戰神遊戲本身上"挑刺",而現如今在我們面前的戰神G8-CU7NK卻變得"密不透風",產品整體提升非常明顯。總的來說,神舟電腦對於遊戲本的均衡調配已經相當老道,無論是戰神G8-CU7NK再到全新一代戰神遊戲本都將會成為同價位硬體性能乃至遊戲體驗最好的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