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知道,在有關留學的選擇上,任何事都談不上容易。
在這之中,有關mphil和PHD的選擇,也曾讓很多人犯難。
另外港校雖然不多,但每個項目情況最好還是了解清楚,包括項目資源、獎學金、畢業出路等,這些信息官網可不是說特別全,真實情況肯定有所出入。
如果想不誤判,建議還是找在港校就讀過Mphil或者PhD的前輩,問問他們的一些經驗,對申請肯定有好處。
當然很多同學不一定認識這樣的前輩,沒關係,你可以來我們admitwrite平臺。我們的導師都是在全球各個名校就讀過的學長學姐,香港三大的PhDh或者Mphil前輩都可以為你提供指導。
我們的半DIY一站式服務,是「4V1」的模式,也就是4個導師負責1個學生。申請導師、文書導師、外籍導師、班主任,涵蓋申請各個環節,彼此分工又協同配合,共同完成學生的申請。另外你也可以關注我們的機構號,我們的很多港校導師都會分享他們的申請經驗,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港校申請。
今天小A以香港為例,為大家剖析關於mphil和PHD的那些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配方:港碩博優勢說明+Mphil和PhD選擇+錄取學生畫像+申請材料+申請步驟
食用完畢之後,記得收藏+點讚哦!!!
一、香港讀碩博的優勢第一,離家近並且環境差異小
在香港讀書其實不算是出遠門,可以以一個跨港的距離直接回到熟悉的家門口,對於一些英美博士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於讀博耗時長,又無明確的寒暑假,對於離家不遠的港校學生來說還可以常回家看看,或者讓家人常過來看看。不要小看這個因素,可是幸福指數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對身心健康有益。
香港是非常繁華安全的地區,而且具備歐美包容自由開放的氛圍。雖然城市森林,寸土寸金,但在香港生活的「異鄉感」確實少了不少,也更容易適應這邊的生活,從而更加如魚得水。
第二,科研實力和經費優勢香港院校具備世界級的科研水平和聲譽,從QS 排名來看,港大、港科大
好的排名也為港校吸引到了更卓越的生源、更優秀的師資、更多的經費支撐,讓大學能夠在軟硬體上都更上一層樓,從而為頂尖科研成果的產出鋪路。除開funding的經費豐富之外,會議獎金和研究活動獎金也是特別豐富。
港校對於PhD的獎學金政策非常友好,被錄取的PhD都是保證有校級獎學金的。獎學金的最低標準基本是每年20萬港幣。
香港政府更是為優秀的PhD開設了HKPF(Hong Kong PhD Fellowship),這項獎學金的標準是:免學費+每月額外發放25k港幣。
至於Mphil,導師手上也會拿到政府和校內分配的獎學金,一般每月在1萬港幣以上,學生獲得者通常需要每周需承擔最多10個小時的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一職。
香港的研究型碩博學費一年大概4萬2港幣,生活費一年大概12萬港幣,讀研究型碩博基本上可以cover掉費用,甚至可以有所結餘。
第三,更小的語言考試壓力和更短的結果等待時間對比英美等國家,香港的博士項目的語言成績要求則低了一大截,例如工科專業大多僅要求託福79分/雅思6分,少部分項目要求雅思6.5。更友好的是,絕大多數項目沒有GRE要求。
並且如果硬性達標的情況,學校還可以給語言成績稍微不達標的同學發conditional offer, 只需在deadline之前把語言成績拿下即可轉正入學。這無疑使得語言成績欠佳的同學少了很多這方面的壓力。
港校的申請周期比英美短,9月到11月期間的套磁就已經使得學生和導師雙向選擇到自己滿意的對象,而這個時候一些英美學校的網申才開始進行,最遲要等到四五月份才能拿到offer。港校較早的offer到手,也給到學生充足的準備和決策時間,很多同學還會選擇香港和英美院校混申的方式,把港校作為保底的選擇。
第四,不錯的就業前景香港院校的學生畢業後都享有香港政府給予的找工作一年籤證(IANG),不論是畢業之後去工業界還是學術界,留港回國還是世界漂,全權都是看個人選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市場也是十分利於就業的,特別是金融和科技行業,香港的傳媒行業也是一個活躍的領域。
二、Mphil和Ph.D;如何選擇?同是研究型Postgrad,兩者的區別在於:
Ph.D:四年制的博士學位,一個導師每年有1-2個博士生名額,錄取率為10%左右。
Mphil: 兩年制的碩士學位,一個系每年招錄不到5人,錄取率為5%以下。
兩者在申請難度上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有人說Mphil比PhD還更難申,相比港校PhD的大陸學生遍地開花的情況,Mphil的名額實在太少,而且港校錄Mphil也更傾向本地生和外國國際生,但實際上PhD的人數大概是Mphil的3-4倍左右,也就是錄取的Mphil的人數也並不是少到極致,所以不要相信外界說的Mphil的申請「難度上天」,如果認定Mphil是合適的,那就去申。
實際上,不能只根據難度來選擇,重要的是要知道,Mphil有點像是Pre-PhD,更多的是為讀博做的準備,如果不是堅定讀博但是有意向的學生,或者想讀博但是離夢想的博士項目存在一些客觀差距的(比如在科研經歷方面),可以嘗試讀Mphil,來給自己2年的時間體驗或積澱,根據適應情況選擇下一步。
Mphil出來之後有直接就職的,也有繼續攻讀本校博士,或再去美國等地頂尖名校讀博士的人。如果選擇畢業後轉讀博,在香港轉的話只用再讀3年的PhD, 但轉讀美國的博士還是需要一樣的時間,並不會在項目時長上比本科生要縮短。但確實在這樣的Mphil在科研經歷上,就比本科申博多了很多優勢。
至於如果堅定了目的地以及科研規劃,選擇香港直博更省時,省錢,省心,省事。PhD的前期如果覺得計劃有變,也是可以轉回Mphil的。
三、什麼樣的人容易申到理想的港校?首先自身條件就決定了申請難度:
三大件——學校背景,GPA,科研經歷是對研究型碩博申請來說最重要的成分。港三大(港大,港中文,港科技)會十分卡學校背景,如果不是985或211,申請難度會非常大,其他幾所不錯的學校如港城大,港理工,港浸會等,也會很傾向985&211院校,他們本身會錄一些優秀的雙非學生讀授課型碩士,但研究型Postgrad就會非常要求GPA以及科研經歷了。
所以一個理想的學生是:
985&211的學歷,GPA均分85以上,年級前20%的排位;語言成績過關;發刊、實驗室項目、參會、海外交流項目、實習、參賽、獲獎、作品專利等有不錯的單項或多項。
一個可以嘗試的學生是:
非985&211的學歷(普通一本或不錯的二本),GPA均分90以上,年級至少前3。語言成績過關。發刊、實驗室項目、參會、海外交流項目、實習、參賽、獲獎、作品專利等多項全能,甚至大滿貫。
如果說畢業學校是出身,那麼GPA就是體力值
如果達不到標準的雙非同學,有申博的想法,建議再在背景不錯的學校讀一個碩士(國內985&211,國外不錯的學校,港校的授課型碩士項目),之後來申請博士,會在背景上更有說服力。
四、申請材料的準備申請材料有如下幾項:
畢業證,學位證,成績單及它們的翻譯件語言成績一般選擇一項官網認可的考試提交即可;
雅思一般要求6-6.5+,有極少的文科項目要求是7分;
託福一般要求80分或85分;
英語六級成績要求490+或520+(僅CITYU接受英語六級成績)。
(香港大學語言成績要求)語言成績除了overall達到硬性標準之外,還要注意有無小分要求。另外因為很多研究生項目涉及到面試,如果口語成績拖後腿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口語的提前練習。
|GRE/GMAT 成績港校的這項一般只商科需要提供,至於分數要求,學校一般沒有明說。比如港科大商學院
對於轉專業申請研究型碩士的學生,有一些學院給予了機會,因此會要求GRE subject test,比如香港大學的Psychology專業。
|個人陳述/目的陳述這一項有少數的項目需要personal statement
有些項目甚至沒有要求RP,而轉而要求PS或者SOP,這時候這兩個材料就要涵蓋RP的內容,描述出想從事的研究領域。這兩個材料主要需注意下面幾個點:
PS 是一個重「個人」的personal statement,需要最大程度地突出和展現自我給委員會。學校會設定頁數或字數上限。PS需要語言精練,主要說你對科研有了解,感興趣,有志於科研。PS就是突出自己,以及自己和科研,和學校的契合。
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三大元素:自己的過去(與經歷相聯繫)、現在(與興趣相聯繫)和未來(與計劃相聯繫)。一個好的PS不僅能成為你的肖像,並且這個肖像是特別的,有記憶度的,細節耐看的,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切忌空泛的PS。如果不知道如何著手,也可以先讀一讀一些學長學姐成功的PS文。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Mphil項目對於PS的要求)SOP是一個重「目的」的statement of purpose,需要向委員會說明你要進入他們的program的目的,囊括你在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經歷,擇校理由以及未來規劃。在SOP裡,你需要介紹你自己,展示研究經歷,並告訴招生官你很適合該項目。
▎Research Proposal(研究計劃)RP有很多項目會要求,就算不要求的項目,其實在你聯繫導師的時候,也會需要你至少準備一個能和導師討論的版本。
RP需要反映是你當前的研究興趣,對這個領域的認識(what),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why),研究的方法,工具和時間表(how)。需要在RP中突出你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認為該領域理論上的不足和待解決的問題,你對該領域研究潛力的展望,以及你的相關idea。篇幅長度要求不同,注意refereces的引用。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對於RP的要求)一個好的RP要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並對得上導師的專長。
▎學術CV學術CV有區別一般意義上的工作CV,是對一個人學術背景的完整陳列,需要內容充實全面。可以把發表的論文專著,申請的專利,參加的學術會議,獲得的獎項,研究的項目,研究的經歷和興趣,Professional Experience,擁有的技能,各項成績,以及推薦人(references)等寫上去。
一定要在早期的時候豐富經歷,積累projects,論文,競賽,專利,實習,教職, 人脈等,想法設法使簡歷可看,豐富,充滿乾貨。同樣,很多學校會把即將畢業的PhD學生的個人信息和簡歷放在官網上,你能夠直觀地去看到他們的CV,這就是你參考的範本,也可以從他們的CV展望你讀完PhD的潛在成果。
▎推薦報告不同於推薦信,推薦報告「referee’s report
推薦人一般需要客觀地,站在一定高度上去具體地評價你的學習能力、專業強項、分析和創新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最好有實例並能體現細節。
其實關於這種形式,學校的初衷是想讓推薦人對學生做最真實的評價。關於這點如果本身該推薦人很有水平,並且能很好地安利你,其實可以就讓推薦人填真實評價即可(他們本身寫過一些也知道怎麼寫了)。但可能出於保險的考慮,有些同學還是願意自己先寫出樣本,然後和推薦人對,好讓推薦人提前有一個參考,其實這也是一種方法。
其實推薦報告只是正式提交上去的材料。有條件的同學還是儘量要到推薦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為佳,因為在套磁的時候可以用。一般推薦人找2個就好,如果能找到水平不錯的多個推薦人,有些學校是接受多放的,有些並不,但是如果能保證有在學術領域比較有威望的推薦人,那就是很好的。
一個好的推薦人
一般設計專業需要提供作品集,文科專業需要提供writing sample,writing sample也就是之前寫的論文的一些樣本。
Plus, 自己以前研究性質的產出:論文(thesis or an publications),研究項目報告(research project report),自己發過的論文(a list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等一般會作為材料直接提供。
如果有一些技能證書,獎項證書等等,也是需要整理補充、提交的材料。
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材料,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專業要求,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
申請timeline的把握是讓申請有條不紊進行的關鍵,香港碩博申請應當「七步成章」:
Step 1 確認研究方向,選擇學校和導師
第一步是初始也是重要的一步,儘量在暑假開始前,最遲暑假結束之前把選擇做好。
研究方向的選擇上,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調研找到靈感領域,可以諮詢自己的導師的意見,讓他推薦幾個研究方向,並廣泛深入閱讀,評估自己研究課題的可操作性。
選校上,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學校綜排、專排,軟硬實力,專業匹配度,導師學術水平,研究方向適配度,校友,錄取要求和數據,學費及獎學金,自身人脈,校方名額等。有些學生除開港校外還要申同時申英美的學校,再加上前期和導師套磁試探口味需要一定過程,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定位準確更是申請成功的關鍵所在。
選導師上,最常見的就是去學校官網導師的主頁下面了解每個導師的研究方向,其實也可以通過自己對學術圈的了解(通過閱讀文獻,研究成果報告等等)去找比較厲害的導師,更可以通過自己的現有人脈(本碩老師,博士生等)打聽。一定要選擇科研興趣相近的博導。
其次導師的風格上會有一些不同,有一些導師會給學生很多指導意見,通常年輕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會有很多時間指導學生,但相應他們因為升職目標就會對學生有比較高的要求。比較有名譽和威望的博導申請競爭可能會大一些,但他們往往能給你帶來很多學術人脈和資源。
好的導師一定是專業領域上做的不錯,視野寬廣且善於引導學生,並且願意適當考慮學生利益的。除開網搜目標導師,也可以向當地的學生打聽導師的情況,以做選擇。
Step 2 準備語言成績和文書材料
一般9月份開始各大高校已經會確定好PhD項目及名額情況,所以建議從6月份開始準備材料。CV,RP,套磁信和RL是需要比較早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因為套磁的時候需要用到。
Step 3 套磁
套磁應該初步定好方向,看好學校和導師之後進行,但是同時套磁的回覆會讓你了解到學校的招生情況,和你被錄取和青睞的可能性,因此套磁和定向選校可以說是同步並反覆的過程。
套磁是一個規模戰和持久戰,從規模上來說,你的目標套磁對象應該是在幾個,不要小看這個數量,因為套磁是很具有針對性的,會耗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從時長來說,從大三(或研究生畢業前一年)下學期就要開始就排序幾輪的套磁,很多人會選擇大三暑假,或9月申請開放時集中套,並策略性地選擇好假期和節慶日,跟一個做好數周到數月的互動。
套磁的前提是要確定好套磁對象。一定確認導師的研究領域是你感興趣的並且你能match的,並在套磁之前一定要詳查導師的資料,文章等等,以便套磁能夠說出你的了解,你的契合點,以及和導師進行探討。
發套磁郵件時,要明確點明碩士/博士申請的主題;正文直接說自己是誰,目的是什麼,不要超過四行;視情況把自己的CV和PS,cover letter,推薦信(拿得出手的)附在附件裡。應該針對每個導師的興趣對應地修改你的這幾個附件。
套磁不是一步到位的過程,你會經歷很多回復,如果是積極的回覆(和你討論,讚許你,安排面試等)那就繼續深入套磁;如果是消極的回覆(無招生計劃,對你不感興趣等)就儘快move on。
香港導師和歐美導師的區別在於,香港導師的決定權往往很大,基本上是他們直接指示招生委員會,而不是受招生委員會的先行強制約束。因此套磁成功則在錄取上能十拿九穩,所以套磁這關鍵一步還是要多多用心。
關於如何套磁的詳細乾貨,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在申請中套磁起到的作用大嗎?套磁都有哪些誤區?該如何套磁?27 贊同 · 1 評論回答
Step 4 網申
學校申請基本為網申,一般9月開放申請,並且一般可以隨時更新材料。
香港的項目分春季入學(1月)和秋季入學(9月),申請截止日期春季一般是11月,秋季一般是12月。因此對應要提前準備材料,盡力在截止日期半個月前網申。
有些項目是分幾輪錄取,比如港大,輪次截止日期分別為12月,4月,和8月。需要儘量在main round 截止日期前申請,因為後面的「clearing round」都是補位輪,名額少且競爭大。
有些項目是「Acceptance by rolling-basis」,也就是學校在申請開放後就會同步評估先申請的學生,然後項目人招滿了申請就截止了,所以越是提前申請越好。
Step 5 面試
有一些項目導師會每個人進行面試,有一些項目會選擇性的面試一些學生。一般面試的進行時間是網申提交之後,大部分是在2月。
面試的目的是,學校想了解你的背景經歷,英語口語能力,研究能力和與他們的match度,以及你對科研和學校的興趣。
面試多為電話或Skype視頻面試或電話面試。面試之前儘量準備一系列導師可能問的問題。一般面試問題分三種:常規類,學術類,個人類。
常規類的問題類似於再讓你進行一次statement of purpose。提問包括自我介紹,為什麼選該項目,為什麼想做研究,為什麼能有信心完成等等。
學術類
個人類問題會比較隨機,比如問你的日常興趣,你看的書,哲學歷史等等,有些面試官會直接設立場景和問題,讓你現場反應。這個主要是考驗你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自信的有邏輯地闡釋即可。
其實對於面試,不必過度緊張,保持禮貌和自信地對答即可,可適當佔據主動性來表達自己。面試其實不會太苛刻,只要準備和現場發揮地八九不離十,面試就能夠通過。
關於面試建議的乾貨,可以參考:
【留學乾貨】留學面試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3 贊同 · 0 評論文章
Step 6 拿到offer
一般學校公布offer的時間是3月,但實際上港校導師的話語權很大,所以在前一年套磁的時候,通過導師的態度就可以預判到自己的offer。
香港的offer是有conditional offer的,常見的con學位證,有的會con語言成績,有的會con均分。只不過被con的學生本身已經足夠優秀打動導師,con的只是還沒有拿到一些條件,但是學校也評估你沒什麼問題達到這些條件的人。被con同學要認真的準備補全材料。
Step 7 申籤及行前準備
如確認被錄取,可以馬上開始準備籤證。辦理籤證一般需要大約4-6周。
籤證所需材料一般為:offer,申請表,各種資金材料,證件材料,公證書材料。一般步驟是直接按學校指示,填好表格和材料直接發給學校,學校再發給香港IMM
讀到這裡,港校研究型碩博的各方各面也就略見一斑了。親愛的東方之珠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網際網路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匯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衝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