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敏
來源 | 智能相對論
娛樂圈又一位男星因為家暴上熱搜了,這次輪到了一直以青春陽光形象出現的人氣小生——蔣勁夫。
這已經不是家暴新聞第一次上熱搜了。
前一段時間剛剛熱播的《延禧攻略》男主角許凱也被傳出家暴醜聞,快樂男生劉洲成因為被妻子爆出家暴廣大網友紛紛對其路轉黑。家暴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並且這類家暴者永遠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有人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瘋狂英語李陽曾經因為他獨特的英語教學方法風靡全國,而多年之後又因為家暴醜聞再一次轟動全國。當時隔7年之後,李陽依然在為他所犯下的錯找藉口。
據RGQ報導李陽再次提起當年的家暴風波:「有人問我,你把你老婆打一頓,對孩子有影響嗎?」
「沒有」臺下坐著的100多個學員齊聲答道(大部分二三十歲,小時候學過李陽瘋狂英語)。
「沒有什麼影響。三個姐妹打不打架?經常打呀,我跟她媽打一架又怎麼樣?家裡打一架正常啊,說李陽老師家暴,你爸你媽打過沒有?」李陽接著說。
「都打過嘛。」
「都打過嘛,為啥沒人報導啊?你沒有名氣嘛。」全場響起掌聲。
俗話說伴渣如伴虎,在一個家暴成性的男人身邊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心理學家認為兩種人更容易成為家暴者。一種體現為大腦對情緒感性強而衝動控制能力弱的人,簡單來說就是這類人偏執、心眼小、情商低,他們對生活中的憤怒、挫折更為敏感,對自我情緒管控極差。而另一種則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在他的大腦中已經形成了「暴力是可以發洩衝動,制服他人的最好辦法」的意識,並且這類人極其享受暴力帶來的權利感和支配感。如此複雜的人性,一段感情在經營之前怎樣去辨別渣男呢,中國式婚姻教會我們的是無數次的忍耐,而沒有教會我們辨別渣男。
或許人工智慧可以教我們識別渣男
當人們出行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時,人們的一言一行也正在被網絡記錄,而依附於網絡的性格數據網也在悄悄建立。在一段感情中,我們無法在力量上抗衡家暴,但是可以先消滅源頭,比如識別渣男,杜絕和渣男交往。網際網路伴隨著90後的成長,90後這個群體「宅」、「孤僻」,生活中的朋友屈指可數,網上朋友一大堆,而社交也越來越網絡化,大部分人的情感社交依賴於相親網站,國內有很多婚戀網站已經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客戶匹配相親對象上。婚戀網站通過後臺人工智慧的算法計算匹配度以達到最高的成功率,在約會之前就拿到對方的性格分析報告,而根據用戶所提供的資料分析,也初步對對方原生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通過智能分析對方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是否有暴力因素存在就一目了然了。
而且依據人工智慧所分析的性格也非常準確,美國記者AartiShahanni最近和IBM合作,讓IBM的人工智慧系統Watson來分析她的Facebook和Twitter,以此生成一個性格圖表。這個性格圖表分析對象的50種性格全部以百分比形式表現出來,AartiShahanni還發現圖表中顯示了自己親密朋友都難以察覺的性格特點。在別人眼中一直以為她是一個外向的人,而她本人生活中其實並不外向,在這張圖表中她的外向分僅僅佔比32%。她對這一結果表明:「我本來覺得在Facebook上我的表現非常自我,而在Twitter上則像一個「無所不知」的人。但從分析來看它們是如此的一致。」並且她表示對於分析數據不能同意更多。
除了根據社交數據分析性格,人工智慧還能根據外貌判斷統治欲。美國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算法,能根據人物的頭像照片去判斷其性格,例如是否可信,是否有統治欲,甚至智商如何。為了實現這一功能,研究團隊首先讓人工參與者判斷6300張黑白頭像照片,說出他們的感知,包括照片中的人物是否可信、是否有統治欲、是否聰明,以及年齡多大。隨後,研究者用這些照片和標籤信息去訓練並優化機器學習算法。在訓練完成後,研究團隊用另100張照片去測試,機器學習軟體能否像人類一樣,對人物頭像做出判斷。最終結果表明,機器不僅能形成與人類似的第一印象,其印象形成所基於的面部特徵也與人類一模一樣。(例如,通過嘴型來判斷是否可信,以及通過眉毛低垂來反映是否具有統治欲。)而研究表明大部分家暴者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儘管這個研究並沒有產品應用,但是在鑑別控制欲方面人工智慧已經幫到了我們許多。
如果家暴正在發生,人工智慧或許是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家暴發生時,力量強大的一方一般以男性為多,施暴者將強大的力量施加在受虐者身上,受虐者毫無力量去反擊。早在2013年4月25日,南京富二代吉星鵬凌晨四點多回家,和妻子祁可欣發生衝突,丈夫一怒之下揮刀刺向妻子,妻子被砍二十多刀,經搶救無效死亡。而該男子一直都存在家暴行為,甚至在妻子懷孕期間也曾毆打妻子。當暴力正在發生時人們無法立刻阻止,因此家暴容易釀成大禍,但是智能裝置可以幫你報警。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起家暴事件中,28歲的男子愛德華多·巴羅斯(Eduardo Barros)在看到女友收到一份手機簡訊後,認定女友背著他出軌。憤怒地巴羅斯掏出槍指向女友,一邊毆打女友一邊惡狠狠地叫罵,「你報警了嗎?」這個問題被正在工作的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捕捉到了,機器根據這一信息,就遵照「主人的指示」撥打了911報警,女主人因此而幸運的得救了。儘管報警是因為一句模糊的威脅,但是AI在緊急事件中意外的表現,讓人們不由得對反家暴有了新的期待。
當Siri有了情感,它或許能幫你報仇。
儘管機器人擁有情感目前還很遙遠,隨著機器人技術越來越成熟,人們總希望它能做點什麼。2016年8月,微博ID為「我的前任是極品」的一個大V工作室出版了一個自製短片《別擔心,是愛情》系列3:《Sorry Siri》——Siri殺人事件。
短片中人工智慧已經升級到可以與人進行精神交流、可以遵循主人的命令進行無人駕駛等更高級的階段。和女友發生矛盾的男主深夜駕車回家,Siri認為他情緒激動,不宜駕車,於是強行為他轉換成自動駕駛狀態,而接下來駕車由Siri掌控。在與男主的談心中,Siri坦露它愛上了另一位Siri(男主角女朋友的手機裡面的Siri)。原本以為這是Siri與男主角互相治癒的故事,可是反轉來得太快,這是一則反家暴的公益片。原來之前在一次男女主角發生爭吵,男主對女主進行家暴,男主毆打女主角,撕扯她的頭髮,而就在推扯過程中男主將女朋友的手機摔得粉碎,而那位女Siri也隨之毀滅。
故事再回到車上,Siri希望男主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道歉。而就在男主角拒絕Siri希望他道歉的要求之後,男主角的車開始失控,生死一線上男主假裝道歉,然後反悔,最後Siri帶他奔向了死亡。這個短片,儘管作者表達了對家暴者零容忍的態度,但是短片中的黑科技Siri已經可以模擬出人的大腦,甚至可以談情說愛,可以為女主人報仇著實讓人驚訝。智能相對論易敏認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升級,面對家暴,Siri也許真的能夠制止家暴,但我們並不希望是這種方式來結束,我們僅僅希望施暴者能夠悔改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反家暴Or反人類,智能技術如何自處?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反家暴短片,不少網友表示:「看完覺得更像是對未來人工智慧的一種警惕宣傳片。」還有網友表示:「機器人的第一法則不是永遠不能傷害人類嗎?」另外一些網友則表示:「人工智慧不可能達到那樣。」當人工智慧發展到擁有自我意識,他們也會擁有戀人、朋友,當他們成為彼此獨立的個體。2017年12月5日,CIFAR研究員、多倫多大學的Blake A.Richards和同事在期刊eLife發表了論文《嘗試用分離的樹突進行深度學習》。他們在論文中提出了一種算法,對大腦中可以如何進行深度學習進行了模擬。通過實驗表明某些哺乳動物的神經元也能進行深度學習,如果神經元與深度學習之間的關聯得以確認,我們就能開發更好的腦機接口,隨之而來就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各種可能。我們的確提倡反家暴,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人工智慧如何去反家暴也應該值得人們思考,我們不應該以一種更加暴力的方式來對抗家暴。
【完】
智能相對論: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人機互動等。
本文由智能相對論原創,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