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字,絕對是屬於生僻字行列的。如果不是仝卓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恐怕很多人根本想不起來漢字中還有這麼一位小夥伴的存在。念錯的,一般不是讀成了「紅」,就是讀成了「工」。這當然一點都不稀奇,誰讓漢字表意又表音呢?
不過,讀對的人,我想八成應該感謝《水滸傳》,仝這個字一定會讓你想起美髯公朱仝。不過,當年朱仝幾乎是滿大街被念錯,大體也都是朱紅、朱工這樣的錯法。仝,讀作tóng,一共有3個字義:「同」字的異體字、姓氏和人名。
但是,同和仝這兩個字也沒多少相似的地方啊,怎麼仝就成了同的異體字了呢?說實話,因為手頭資料有限,我確實沒有查到準確的解釋,只能靠猜。猜的基礎也只能是從同字的甲骨文入手了。
在甲骨文中,同字是由凡字加上口字構成的。當然,那時候的凡字和現在的寫法也是有差異的。如果在這個凡字中間加一豎,就很像演義中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了。當然,這個字怎麼看,和仝字差別也蠻大。只不過,似乎可以從凡字的一撇一捺中依稀看得出仝字上邊人字的痕跡。也許,這是傳抄過程中筆誤等行為造成的吧。
作為姓氏,仝姓雖然不是大姓,但其實也沒很多人想像中那麼小。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仝姓人口數量排進了前500,位居478位,全國有大約100萬人口姓仝。仝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不僅來源於漢族,也來源於少數民族同胞,比如蒙古族、女真族和回族改姓。
源於漢族的仝姓中,有一支是司馬遷在遭受腐刑之後,為了讓子孫避禍,於是將司馬姓氏改為「同」,又因為同與仝相同,便傳下了仝姓一脈。而在同姓後代中,又引出了佟、童二姓。其中佟姓北上,最終來到了東北;童姓南下,最終定居江南。當然了,最初還有一支是改了馬姓的。
仝字在現代漢語中只剩了tóng一個讀音,但是在《說文解字》中,仝的注音是quán,指的是完好之意。入字指的是內裡,工字則指代玉。所以仝這個字取的是「玉在石中而本質獨全」。而quán這個讀音,相信也會是很多人讀過的。
與仝字有關的一個漢字是砼,讀音還是tóng,指的是混凝土。這個字從誕生到現在才不過67年,絕對屬於漢字家族的小字輩。它的發明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時間是1953年。在建築工程學中,混凝土絕對屬於常見的詞彙,因此,學生在課堂記筆記的時候就會經常寫到這個詞。
但混凝土三字筆畫繁多、費時費力。於是蔡方蔭教授便用人工石三字代替,取混凝土是「人工合成的石頭,堅硬如石」之意。後來人工石三字合成了一個字,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砼了。
往期精選:曹魏末帝曹奐的悲喜人生:堂兄成了爹,父親變成爺,皇帝還是傀儡
曹操25個兒子,真正的人生贏家卻不是登基稱帝的曹丕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