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安秋陽
視頻剪輯、排版 | 馬睿婷
圖片、視頻素材 | Farland老師提供
2月17日,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外教Farland老師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既有料又有趣,既專業又炫酷的直播課,手機、MacBook、iPad齊上陣,還加了綠幕,隨意切換各種新奇好玩的教學場景,還有環形燈補光、連麥互動等細節默默加成,圈粉的同時獲得了同學們的紛紛點讚。
Farland老師曾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通訊員、CNN國際頻道經濟新聞主播,2019年到南京大學任教,本學期他講授的課程是《國際新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但又不想影響學生們的學業,學校鼓勵老師們開設網課供學生們在線學習。
上課前,大家進入Zoom會議直播間,屏幕上彈出一份問卷調查,9道問題涵蓋同學們偏好的媒介類型、新聞類型以及在演講、寫作、拍攝等方面能力的自我評價,這個課前預熱將不少同學從慵懶的假期拉了回來。
距離上課不足3分鐘,直播間裡迎來了20多位同學,同學們或是盯著屏幕,相互觀望,或是調整攝像頭,尋找合適角度。Farland老師也在緊鑼密鼓地調試機位、檢查顯示屏,他不時試試麥克風,詢問同學們能否聽得清楚。
下午2點鐘,同學們統一的暱稱「英文名+中文名」整齊明了,一個清脆有力的聲音響起「Ladies and Gentlemen」,上課正式開始了。
Farland老師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互動後,逐漸亮出他的直播「神器」。綠幕技術可以將綠色背景替換為任意的照片或視頻。不明情況的人還以為他正在電視臺做直播。只見他的背景從美國到南京,從中山陵到杜廈圖書館,教學直播間瞬間變成大片現場,隨意切換的場景讓同學們跟著他暢遊世界,又穿越回熟悉的校園。
Zoom的直播間居然有Farland老師的4個窗口,怎麼回事?他逐一打開剩下3個窗口的攝像頭,為同學們揭秘。原來他把所有的電子設備都派上了用場,兩臺MacBook分別在正前方和右下方,iPad和手機錯落地分布在左前方,這些設備同時工作,齊頭並進,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覺呈現。
他的一舉一動被同學們盡收眼底,這不僅讓同學們擺脫了長時間單一角度觀看直播所帶來的審美疲勞,也使得網絡直播更貼合線下課堂教學形式。
每位同學不僅是聆聽者,也是參與者。在課堂上,Farland老師總是鼓勵同學們用肢體手勢或者發送表情和他進行互動。他也積極尋找讓同學們動起來的方式,通過鼓勵同學們寫摘要、記筆記讓手動起來,也通過連麥進行互動、練習讓嘴動起來,教學效果足以和線下教學相媲美。
「老師講課很好很有感染力,而且高科技!」新聞傳播學院18級傳媒實驗班的葛佳怡聽完課興奮地講道。這次圓滿的教學直播背後,是Farland老師迎「南」而上,積極探索不斷試錯的結果。
2月5日,Farland老師得知可以進行網上教學消息後,就立即對學校教務處下發的相關文件進行了翻譯和仔細閱讀,他改變了之前推遲上課的想法。
2月9日凌晨,Farland老師向助教提出了他對網上教學的許多疑問和擔憂,「視頻如何分享呢?」「學生如何展示自己的作業呢?」「直播時網絡卡頓怎麼辦?」等等。除了老師講課外,他還需要學生「展示和講述」,分享他們自己拍攝的視頻,這些如何通過網絡來實現?
在助教的幫助下,Farland老師了解了微課+教學立方、直播+教學立方、SPOC這三種網上授課模式各自的優缺點,他對直播方案鍾愛有加,但是他還是對其他可行的方案都做了嘗試。
「我特別喜歡Zoom這個功能,可以實時向學生展示電腦屏幕上的內容。」 「如果看不到學生,我會很難過。」 Farland老師通過微信對助教說。
在前期的不斷測試中,Farland老師發現Zoom的體驗不錯,他最終決定選擇Zoom進行直播教學。為了用好Zoom,他在Youtube上開始學習如何使用Zoom直播,還報名參加了Zoom官方的會議直播演練,此外,他還積極尋找同學進行直播教學演練。
2月14日和15日,Farland老師先後進行了3次直播教學演練,每次演練長達1個半小時,逐漸找到了最清晰的麥克風模式、最佳的直播角度,並克服了通過共享屏幕播放視頻卻沒有聲音的難題。
「Practice makes perfect!」 Farland老師在直播演練的微信群裡說。
「使用新技術可以引導學生用新方式去更好地開展傳播,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更少的東西做更多的事情!」 Farland老師說。
下節課他將通過共享屏幕欣賞和點評同學們的作業。
(感謝白淨老師對本文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