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站)暨大美南澳活力海島「旅遊+」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辦賽5周年圓滿收官。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跳臺跳水冠軍孫淑偉,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世界擊劍錦標賽男子花劍團體冠軍黃良財出席開幕式並宣讀「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環保宣言」,亞奧理事會副主席、亞青會組委會副主席宋魯增為大賽總決賽鳴鑼開賽。
總決賽跑進僑批紀念地及海島重地
本站總決賽跑進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三度跑進汕頭。賽事設置了少兒組、專業組、成年組、體驗組的超短距離定向賽、短距離定向賽,還特別設置了僑批探索組城市定向賽。賽事分兩天進行,首日比賽在汕頭市金平區小公園及「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西堤公園進行,次日在南澳島深澳鎮南澳總兵府進行。
汕頭小公園位於汕頭市老市區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也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騎樓街道。西堤公園是「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和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西堤古碼頭遺址地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參賽運動員在賽事中遊覽西堤公園和小公園,感悟僑批文化,重溫汕頭「百載商埠」的濃厚歷史文化積澱和潮人海外奮鬥史。南澳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參賽運動員與現場群眾在此打卡總兵府、宋井、雄鎮關、古城牆等歷史遺蹟,感受南澳的煌煌人文。
文體旅活動輪番上演,推動文體旅融合
除定向運動火熱進行外,活動現場眾多文體旅活動也輪番上演,將汕頭華僑文化、海島文化、歷史旅遊、文化旅遊與定向大賽相融合,使賽事全程貫穿潮汕特色、華僑特色、海洋文化特色。
南澳島深澳鎮賽事主會場設置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農、海產品展等展示區,現場還開展了非遺表演《麒麟舞》、潮樂演奏,精彩的節目令人目不暇接。此外,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內的明代沉船「南澳Ⅰ號」與陽江市的南宋沉船「南海Ⅰ號」進行了互動展覽,讓參賽運動員與遊客進一步感受南澳的海絲文化、海防軍事文化。
賽事會場之一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開展了潮汕童謠表演,潮劇文化展示,潮繡、瓶內畫、工夫茶、木雕、沉香、制粿等潮汕非遺文化展示與現場製作技藝展示,體驗潮汕傳統文化魅力。現場還布設了僑批局場景,給群眾贈送「僑批」,並設置了開埠區老照片展示。
此外,11月22日晚,在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潮汕音樂文化專題展演,為觀眾奉上一場潮汕音樂文化盛宴。
大美南澳,活力海島
南澳人文歷史悠久、生態保持良好、海島資源豐富,在歷史長河中主要形成了海絲文化、海防軍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節慶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種類型的文化形態,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首批12個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之一。
依託得天獨厚的濱海資源優勢,南澳不僅成為遊客的天堂,也成為體育愛好者的樂園。衝浪、鐵人三項、帆船帆板、馬拉松、騎行、登山、徒步等國際國內賽事、活動競相在南澳舉辦,2021年第三屆亞青會帆板、衝浪和沙灘排球三項比賽也落戶南澳,「旅遊+體育」在南澳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力與美的碰撞讓體育精神在南澳這一片土地上燃放出新的花火。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1日,汕頭舉辦了2021年第三屆亞青會組委會成立大會和迎亞青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活動,賽事會場之一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還設置了「喜迎亞青會 共建開埠區」主題宣傳展示區,為汕頭亞青會造勢助威。
南粵古驛道品牌化與普及化成效顯著
本站賽事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開辦5年來的第65站比賽,也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的收官之戰。五年來,賽事取得了一系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堅持辦賽5年,已成為國際知名品牌賽事,且獲得國際定向聯合會的認可和讚譽,國際定聯主席萊歐·哈達納認為,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辦賽理念與國際定向聯合會一直以來秉承的宗旨和價值高度契合。2019年定向世界盃決賽暨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廣東佛山成功舉行,這是定向世界盃首次走進中國,落戶南粵古驛道。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是廣東省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著力打造的品牌賽事,充分利用廣東古驛道、古港、古村落及嶺南特色文化等優勢,將「全民健身」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紅色文化」充分融合。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通過5年的努力,極大提升了定向運動的普及化,定向運動已成為全民群眾性體育運動,對於全民健身意義非凡。
五年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走遍了全省2千多公裡的古道舊巷,到訪了48個古道鄉鎮、66個古村落、5個古港碼頭、2個島嶼,吸引了37個國家及地區超200萬人次、5千多個村民家庭參與體驗賽事活動,極大地推動了古驛道沿線周邊古鎮、古村落的經濟社會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大賽為貧困村、古村、古鎮創造了直接經濟產值30多億元。五年來,大賽還吸引了超過2萬多名青少年學生定期參與比賽,開展青少年定向運動培訓超過20萬人次,實現定向運動進校園、建立高水平專業隊的美好願景。使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觀賽、參賽、辦賽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收穫了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年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共舉辦65站96場賽事,媒體報導總數(原創、轉載)高達37802篇,通過網絡直播,有近1.3億人次觀看。2019年在佛山南海舉行的定向世界盃向全球直播,全球約15億人次觀看。在這其中,作為南粵古驛道宣傳陣地的南粵古驛道網長期致力於大賽的報導,進行了400餘次圖文直播,派員近350人/次前往現場報導,發布超過870篇文章,宣傳輻射人群過億。
11月22日頒獎儀式上,大賽組委會頒發了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優秀組織獎、優秀傳媒單位獎,2016-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最佳推廣站點獎、卓越報導獎、優秀三師專業志願者獎、突出貢獻獎、優秀裁判員獎、優秀教練員獎、積極參賽單位獎、傑出貢獻獎、優秀競賽技術服務運營團隊獎以及優秀視覺形象設計獎。
對此,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專門發來賀信,他講到:
今天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2020年度賽事在南澳島成功舉辦,為持續五年不間斷的賽事畫上了圓滿的分號。南澳島是中國曆朝海防重鎮,是古驛道的終點也是海上驛路的起點,見證海上絲路波濤洶湧的歷史。
五年來,每一站的奔跑,都是對先師的最好紀念,五年來在古驛道我們尋找過東江縱隊的足跡,回眸王亞南和郭大力烽火育人的身影,重溫毛澤東同志的尋烏調查,又見洪靈菲、戴平萬和馮鏗的韓江,領略湯顯祖戲劇的生活體驗……
五年來專業選手和業餘愛好者汗水滴在青石板路上,村民人生中第一次登上領獎臺,70歲選手依然青春,三年賽事創造奇蹟,定向大賽世界盃第一次離開歐洲來到芭蕉生長的亞熱帶⋯
五年來媒體朋友不離不棄,將運動之美和智慧之光傳遞四方,從零到國際水準的轉播,改變了貧困山村的命運,寒冷中發抖的身體還有保持鎮定的主持聲音……
五年來藝術家創作的文創產品,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揚光大,為村民增加了脫貧機會,文旅結合有了內涵,鄉間留守兒童有了歌唱的快樂,年輕大學生創造力有了更多的民族基因……
五年來賽事工作團隊、裁判記分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寒,山區崎嶇的小路是你們最早走出來的……
2021年的賽事即將啟程,首站賽事花落誰家,讓我們一起期待,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將以更加專業的態度為大家奉獻更精彩的定向賽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周婉琪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廖藝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