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含淚推薦」 虛假宣傳滿天
腰封文字不靠譜讀者紛說被忽悠
近日,豆瓣網上名為「恨腰封」的小組因著名博主王小峰的同名博文而迅速躥紅,成員激增。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書之人在小組中暢所欲言,紛紛表達對圖書腰封的「恨之深,責之切」。
近些年,新書出爐時總會在封面上包勒一條或橫或豎的狹窄折頁,稱為腰封或書腰紙,上面印有與圖書相關的宣傳、推介性圖文。平裝書加腰封的做法屢見不鮮,而腰封上浮誇的宣傳、虛假的廣告往往引起諸多不滿。上海作家陳村直言:「印上名人推薦或者什麼假大空的廣告的腰封,根本就是狗皮膏藥!」
介紹作者和內容,圖書用腰封本無可厚非;然而一味吹噓、胡亂扯虎皮拉大旗,腰封最多只能換來「很雷很霹靂」的罵名。
面子工程 點睛成為「雞肋」
據業內人士介紹,腰封初見於精裝書,起到保護書皮封面的作用,隨後印上宣傳廣告、推介文字,以充分利用這一紙帶。自上世紀90年代從日本傳入以來,平裝書加腰封漸成風尚。作為書的第一條廣告,「抓」人的腰封不由分說地闖入讀者視線,迅速聚焦讀者注意力,成為封面之外的「面子工程」。
在浩如煙海的圖書世界裡,唯有設計精良的封面及腰封能夠瞬間捕捉讀者的注意力。這種利用「眼球效應」彰顯創新設計的做法,在這個注意力匱乏的時代,無疑是極具現實意義的「發明」。出於設計的考慮,一些封面或封底放不下的字號段落盡數羅列於腰封之上,圖文的對接、拼貼,外加醒目的色彩,打造「雙層封面」的效果;一二句書中出彩的文字、小而精緻的作者像,讓讀者在翻開書之前先睹為快,腰封確實功用不小,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然而時下,腰封當道,已至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文字極盡浮誇之能事,誇讚、吹噓之辭,全都擠進那狹長地帶,恨不能將世間好話說盡。
「恨腰封」小組的創始人在博客中坦言,飽受腰封的噁心仍不作為,直至讀完閻連科老師的《我與父輩》,看到這條轟也轟不走的腰封,毅然連夜建組。該書腰封上赫然印著:「萬人籤名聯合推薦,2009年最感人的大書,最讓世界震撼的中國作家閻連科,錐心泣血的文字,千萬讀者為之動容,創預售銷量奇蹟,超越《小團圓》。」字字扼腕驚嘆,句句戰戰兢兢,實在是「集腰封惡俗元素之大成的垃圾腰封代表作」。
「不喜歡腰封由來已久。」作家程乃姍告訴筆者,她一般不隨便推薦書,自己出書時也要求出版社不要腰封,「有了腰封,讀起來不方便,而且上面那些誇大其詞的稱讚,往往離作品很遠,多半讓人拿下來就隨手一扔。」
逢書必「封」 浮誇貽害無窮
筆者走訪了季風書店,大致觀察了靡然成風的腰封現象,不難發現,當下的腰封浮誇風如「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逢書必「封」。
筆者發現,以名作家推薦為賣點的佔絕大多數,動輒「百名作家震撼推薦」抑或「兩岸三地數十位專家聯手推薦」,仿佛「作家推薦團」綁定銷售;其次便是難以考證的「全球排名第一的暢銷書」、「首月銷量突破菖菖大關」;或是「不可不讀的書」、「一生必讀」、「2009年最感人」、「最新」、「最佳」的「最高級」羅列;再者就是「借東風」搭順風車,「超越《小團圓》」、「趕超《哈利·波特》」、「比《沉思錄》更系統」、「比《道德情操論》更現代」,來個攀親帶故,混個臉熟。
《沉思錄》更系統」、「比《道德情操論》更現代」,來個攀親帶故,混個臉熟。
日本知名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情書》俘獲千萬中國觀眾的心,被奉為經典,而同名小說《情書》一經推出,便銷量斐然。然而「安妮寶貝作序推薦,郭敬明的偶像巖井俊二清新唯美第一書」的腰封文字直教人稱「很雷人」。一連三位讀者拿起該書又放下,嘴裡嘀咕著:「巖井俊二,比他們大牌得多吧?」同樣,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惡意》與《宿命》近日大賣,前者說是「暢銷天王東野圭吾最得意力作」,後者稱是「天王作家東野圭吾最重要作品」,實在讓讀者無從抉擇。
「再發展下去,腰封就成第二封面,第三第四封面,恨不能封面前印上一本宣傳冊。大家有,等於大家沒有,什麼書都加上腰封,實在是不倫不類。」陳村透露,所謂「名家推薦」絕不可信,「我曾經評點過一本書,說了好話,結果出版社張冠李戴,在另一本書上印上了這句話。」陳村直言,「書賣得好不好,靠的不是書皮外面的一層『袈裟』,也不靠名人推薦,靠的是書本身。」
圖書腰封中的誇大其詞甚至虛構之詞已成不良風氣,作者與出版社因此不歡而散的事例也不在少數。某書腰封上印著「著名作家王安憶翻譯的第一本書」,令王安憶憤慨不已,當著媒體直言「絕不屬實」,「想把腰封扯下來」。蔡駿小說《天機》的腰封宣傳語「《天機》是他一生無法逾越的高度」,這種「終結」式用語讓蔡駿與出版商一度反目,要求出版商更換此書腰封,否則拒絕參加《天機》所有籤售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