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教授20年手寫原創80餘萬字的科普文章 草稿堆滿了書桌

2020-12-17 瀟湘晨報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有一位將科學普及作為自己職責和義務的科普達人,他就是該院主任藥師,湖南省首批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劉紹貴教授。

如今,70多歲的劉教授仍然堅持在臨床一線,每天他不是在藥房、藥庫驗藥,就是在辦公室著書立說,20年手寫原創80餘萬字的科普文章,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普達人。

科普達人:20年手寫原創科普文章80餘萬字

1964年,劉紹貴從湖南中醫學院畢業後,進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工作。至今,他已在中藥學領域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藥臨床應用、中藥鑑定、中藥炮製及醫院藥事管理等多個層面均有深入研究,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理念,被稱為我省德藝雙馨的首席中藥專家。

2019年,在該院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樹典型 立標杆」評選活動表彰大會上,劉紹貴被評為醫院「十大模範人物」之一。

除了在中藥學專業與醫院藥學領域有較高的造詣外,劉紹貴更是湖南乃至全國中醫藥界一位卓有影響的科普達人。在2018年《環球時報》和《生命時報》組織的2018榮耀醫者評選活動中,他榮獲「科普影響力獎」;同年,因在健康傳播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2018年度健康傳播影響力人物」。

劉紹貴的科普寫作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1978年,他應邀參加《中藥基本問題》一書編寫併兼審校,此書以通俗的問答形式展開,1979年出版,應了當時行業人員的急需。科普能為更多大眾服務,這讓劉紹貴感受到了科普的力量。從此,劉紹貴將傳播中醫藥科普知識作為他的職責和義務,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科普寫作。

70多歲的劉紹貴教授,現在仍然堅持在臨床一線,每天他不是在藥房、藥庫驗藥,就是在辦公室著書立說。據不完全統計,從1999年至現在的20年間,劉紹貴僅寫作科普文章就有400餘篇,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用筆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篇幅長的文章近萬字,篇幅較短的也有千餘字,按平均一篇文章2000字計算,這20年來,他創作的科普文章達80餘萬字。此外,他還接受省內10餘家媒體採訪,應邀在省會和部分地市進行多次科普養生巡講。他是湖南乃至全國中醫藥界卓有影響的科普達人。

牢記使命:傳播中醫藥科普知識是他的職責和義務

劉紹貴說,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方法,以及融化於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傳播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使之為公眾所理解和運用。它是科學技術通向人類社會的橋梁,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與科學研究同等重要。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遂的哲學智慧,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基因,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本質特徵,在哲學和理論層面與中華文化具有同構性,是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文化是中國人幾千年以來與疾病作鬥爭的生存技術。

中醫藥科普和中醫藥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廣博,底蘊深厚,在科普宣傳中佔有極大比重,且比任何一類科普更貼近生活,關乎人的健康。歷來就是中醫藥文庫的重要構成部分,歷史上曾經出現大量的中醫藥科普讀物,如《醫學三字經》《本草成方便讀》《湯頭歌訣》等,在中醫藥學的傳承進步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向大眾傳播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知識是每一位中醫藥人的責任和使命。劉紹貴說,中醫藥人應以中國哲學、文學、史學為基礎,以中醫藥典籍、中醫藥名家、中醫藥文物、中醫藥史跡為對象,研究中醫藥理論、臨證診療、用藥發展規律、中醫藥名家學術思想、中醫藥人的道德理念、價值取向、行業規範,以及名家風範,同時,歷練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積澱,與世俱進,不斷吸納新知和正能量,鑄造和運用自己的「神來之筆」,在寫好高深的學術研究論文的同時,寫出更多的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科普文章,讓中醫藥知識服務於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助推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助推中醫藥文化的國際交流和傳播,助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胡翠娥

相關焦點

  • 陝西師大七旬老教授手寫錄取通知書10年,每人一天寫近百份
    陝西師大七旬老教授手寫錄取通知書10年,每人一天寫近百份 張雅/北京青年報 2016-07-17 07:58 來源:澎湃新聞
  • 手寫百萬字教案 七旬教授走紅校園(圖)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嚴廷德教授幾十年從教生涯積澱下十幾本厚厚的手寫教案。  「老師,您這麼多教案得手寫多久啊?」當記者詢問這些手寫教案時,嚴廷德的回答再次讓年輕人們嚇了一跳,「我手寫教案可能有30多年了吧,一共寫了一本字典、5門課程的教案。」  20多年前,嚴廷德教授手寫並編撰了一本古漢語字典,之後一邊上課一邊整理教案,再後來還手寫了《古漢語通論》、《大學語文》教案。
  • 武漢七旬醫生手寫萬張學習卡,師徒40年純手工建患者資料庫
    武漢七旬醫生手寫萬張學習卡,師徒40年純手工建患者資料庫 澎湃新聞記者 周琦 實習生 高亮 2017-03-13 15:10
  • 重慶大學蕭允徽教授手寫110萬字教案 驚呆學生
    重慶晨報記者王鑫報導  「7本重慶大學蕭允徽教授的手寫筆記,如印刷一樣工整,太震撼!」昨日,袁女士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今年是重慶大學建校85周年,該校檔案館近期展出了部分教師的教案、科研日誌實物。其中就有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蕭允徽全手寫的《結構力學》教案本。
  • 儀徵62歲木匠手寫32萬字小說
    手寫稿 這是62歲儀徵老木匠蔣萬忠寫的長篇小說《寤園夢》。他初中未畢業,至今還不能熟練打字,用手寫下32萬多字的小說,獻禮抗戰勝利75周年。   花了六個多月完成小說   「儀徵是革命老區,是一片紅色熱土。」蔣萬忠說,他一直想以儀徵抗戰為背景,寫一部家鄉抗戰題材的小說,這個想法多年前就開始醞釀。
  • 6旬保安抄書練書法 11年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圖)
    原標題:六旬保安抄書習字練書法 11載抄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在內江市東興區西林寺下的一家魚館裡,常年有一位老人在這裡伏案寫字,老人今年67歲,11年來,他幾乎每天沒停止過抄寫,從名言警句到唐詩宋詞再到《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他抄寫字數已達500餘萬。
  • 老人手寫編85萬字村志,記錄古鎮2000年變遷,6年完成手稿半米高
    1945年出生的龔小元,是石家莊藁城人,一生都在與文字打交道,即使退休,仍筆耕不輟。2009年起,他手寫編撰了《南董古鎮志》,用85萬字記錄下了他土生土長村莊2000多年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變化,前後費時6年,村志脫稿時手寫稿已有半米多高。
  • 七旬教授手寫「最美板書」走紅 比PPT還好看
    還記得學生時代,老師上課手寫的板書嗎?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梁昌洪在課堂上的板書火了。嚴謹、工整的板書配合偶爾出現的科學家頭像,被網友評價為「比PPT還要好看的課堂板書。」上課中的梁昌洪教授。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 供圖梁昌洪教授今年已經74歲,從教幾十年,他一直堅持手寫板書上課,教學嚴謹又生動,課程常常是一座難求,「畫畫是我小時候的愛好,後來上課的時候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好的聽課,能生動的記住這些內容,就放到了板書裡。」
  • 90歲交大老教授手寫感謝信,只因...
    90歲交大老教授手寫感謝信,只因......近日,中鐵一局碑林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封來自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陳瀚先生手寫的感謝信,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小區改造工作的切身感受和激動之情。
  • 大連老教授的手寫教材「美哭」90後大學生
    &nbsp&nbsp&nbsp&nbsp手寫的教材、手繪的圖紙、手編的程序和代碼……日前,大連理工大學舉行的「一本書籍、一則故事、一段記憶」主題書展,展出了老一輩學者編寫的400餘本經典教材、教學手稿。從先輩書稿裡看精神、看風氣、看傳承,很多「90後」大學生參觀後發出感嘆:「簡直美哭了!」
  • 6旬保安抄書練書法 11年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
    (原標題:六旬保安抄書習字練書法 11載抄寫500萬字1200餘本手抄冊)
  • 太驚豔,這位老教授火了!手寫板書比PPT還好看!
    而這位教授今年已經74歲,從教幾十年,他一直堅持手寫板書上課,教學嚴謹又生動,課程常常是一座難求,「畫畫是我小時候的愛好,後來上課的時候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好的聽課,能生動地記住這些內容,就放到了板書裡。」
  • 十餘位老教授毛筆手寫4500份錄取通知書 網友:感動!
    近日,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了2019級新生錄取通知書開筆儀式,約4500份新生錄取通知書將在一周時間,由10多位老教授用毛筆手寫完成,被譽為「最具情懷、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陝師大老教授書寫通知書現場。梅鐿瀧 攝陝師大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會邀請老教授們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
  • 節能環保手寫板,親子活動的好幫手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每天都要用掉大量的草稿紙,雖說它們是由用過的紙張裝訂而成的,但每次扔掉的時候都忍不住自責,那種感覺像是自己在砍樹。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幾款液晶手寫板,它們既能當草稿紙用,又能當備忘簿用,還可以是親子活動的好幫手,總之,既節能環保,又安全健康。
  • 教授退休後撰寫600萬字專著 辭書在韓國翻譯出版
    昨天上午,湖北大學為該校文學院80歲退休教授汪耀楠的專著《注釋學》一書被韓國翻譯出版舉行發布會,汪耀楠教授是著名辭書學家,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上海辭書出版社、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所所長駱瑞鶴教授等業內知名教授出席致賀。  這是我省傳統學術專著首次在國外翻譯出版。
  • 七旬老漢靠自學成為北師大碩士生
    這話不假:20世紀50年代教小學,他在縣裡進修過蘇聯教育學,還自學了大學本科漢語語法,各類課文教學方法等課程;60年代教初中政治課,他參加了社會科學培訓班,並自學了社會發展史有關政治書籍等;70年代末,他教高中政治課,參加湖南省的馬克思主義培訓班;80年代中末期,他兩次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的業務學習培訓…… 年齡最大的碩士生
  • 高校退休教授連續14年手寫通知書
    【高校退休教授連續14年手寫通知書】今天,@陝西師範大學 校園內,10餘位退休老教授再次如約聚首,以雋永的毛筆小楷,為今年新錄取的4500餘名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據了解,從2007年開始,這一傳統已堅持14年。這樣的錄取通知書,你喜歡嗎?
  • 手寫錄取通知書,教授們堅持了14年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8月13日上午10點,隨著學校老教授呂九如先生書寫出的第一份毛筆錄取通知書在現場發出,陝西師範大學2020年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正式拉開了帷幕。據悉,這是該校2007年以來,連續14年用這一方式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
  • 手寫錄取通知書,教授們堅持了14年
    陝西師範大學2020年手寫錄取通知書現場。張哲浩攝/光明圖片  8月13日上午10點,隨著學校老教授呂九如先生書寫出的第一份毛筆錄取通知書在現場發出,陝西師範大學2020年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正式拉開了帷幕。據悉,這是該校2007年以來,連續14年用這一方式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今年,該校共有十幾位退休教師為4500餘名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載體,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 師者|陝師大退休教授連續12年手寫錄取通知書:為傳承文化
    前一天,陝西師範大學2018級新生錄取通知書開筆儀式舉行,今年是該校組織退休教授們為新生用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的第12個年頭——從2007年開始,該校便組織退休教師為新生用毛筆寫錄取通知書,堅持至今。對此,該校教務處老師汪新莊17日在手寫通知書現場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有2名教師「連續寫了12年」,其他人則是逐步補充進來的。「有兩名參與寫通知書的老師現在都不在了。」據光明網報導,2016年4月,從2012年開始參與手寫通知書的老教授賈溫性因病住院。住院期間,他還在詢問書寫工作的安排情況,並不無遺憾地說:「太抱歉了,我住院了,今年寫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