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內衣集塑身豐胸提臀為一身,並且對肥胖、乳腺增生等多種疾病有預防緩解療效,甚至可以提高懷孕機率,是不是非常「神奇」?而以上的各種「神奇功效」就是中脈的「加盟商」在網上對中脈Laca內衣的宣傳內容。
魯網3月19日訊 一套內衣集塑身豐胸提臀為一身,並且對肥胖、乳腺增生等多種疾病有預防緩解療效,甚至可以提高懷孕機率,是不是非常「神奇」?而以上的各種「神奇功效」就是中脈的「加盟商」在網上對中脈Laca內衣的宣傳內容。近日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稱據記者調查得知,中脈零售價6510元的內衣,出廠成本不過數百元。而記者查閱資料得知,中脈Laca內衣曾因涉嫌傳銷及誇大宣傳被多家媒體報導。
天價內衣成本僅數百元 宣稱不僅塑身還能治病
據澎湃新聞報導,中脈「加盟商」稱中脈Laca內衣系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南京中脈)產品,整套中脈Laca內衣對外售價六千餘元。此外,中脈「加盟商」會在網上通過各種手段宣傳中脈Laca內衣的「神奇」功效。記者在澎湃新聞《這是坑|六千多元的中脈內衣成本僅幾百,能量石曾被定性虛假》看到,「拉卡健康美體」公眾號運營商為自稱中脈「加盟商」「譚中」,該公眾號宣稱中脈Laca內衣中的「能量石」「有7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釋放負離子,遠紅外線的同時,每秒鐘發出299000次振頻,相當於我們慢跑十公裡的路程」。「拉卡健康美體」公眾號文章甚至羅列出這款內衣的「十大功效」,包括「改善宮寒,消除子宮肌瘤」、「消除腋下淋巴結/瘤,消除副乳,消除乳腺疾病遠離乳腺癌」等。
圖片來源: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還有一些微信公號宣傳文章稱,中脈Laca內衣能夠增加懷孕的概率,原因是「中脈LACA功能型美體內衣帶有能量石和遠紅外線,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而且能量石以每秒出299000微震頻在子宮穴位置與24小時給予能量按摩有效地讓子宮不受寒,精子容易生存,不易凍死,存活率佔85% 。」
魯網記者查閱資料看到,2017年看看新聞也曾報導南寧市中脈Laca形體管理會所銷售的天價美體內衣,銷售人員稱內衣中含有能量石和遠紅外線,對穿戴者的身體是有益的。可促進乳房二次發育。據看看新聞報導,南寧市中脈Laca形體管理會所邕江館店員稱,「內衣裡的石頭是能量石,是火山噴發出來的那個石頭。它是靜態振頻的話是可以有(每秒)299000次的震頻。在(罩杯)這裡放3顆能量石的話,乳腺堵它是可以疏通的,還有在乳根穴這裡放的話,都是可以對我們乳房可以二次發育。」而在南寧市白沙工商所工商人員檢查後發現,這家店鋪銷售的中脈美體內衣的質量檢測報告上,並沒有任何有關中脈美體內衣含有遠紅外線和能量石的介紹。
圖片來源:廣東新聞頻道
那麼,擁有如此「神奇功效」的內衣成本幾何呢?澎湃新聞報導也給出了答案,記者探訪調查了多個曾經或正為中脈美體內衣代工的工廠發現,零售價6510元的內衣,出廠成本不過數百元。據澎湃新聞報導,早在2014年,廣州工商執法人員就以虛假宣傳處罰過一處南京中脈經營場所,經檢測,所謂「能量石」,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氧化鎂和氧化鋇,南京中脈無法證明該石頭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中脈Laca內衣產品面料的主要成分約為60%的錦綸和40%的氨綸,南京中脈無法證明該面料與英倫皇室塑身衣面料之間的關係。而在2015年,廣東新聞頻道曾報導《天價內衣laca背後秘密》,揭露中脈laca「天價內衣」背後的秘密,當地工商部門已經立案調查。
賺錢靠拉人頭 經營模式被指涉嫌傳銷
除了中脈Laca內衣的「神奇功效」引起輿論的關注,其經營模式也曾被多家媒體曝光,賺錢靠拉人頭,涉嫌傳銷。澎湃新聞記者在調查中得知,中脈加盟商的收益,來自零售利潤、批發獎勵和市場管理獎三部分,但前提是需要先交納4萬、8萬、16萬、20萬等不同檔次的加盟費,成為其加盟商,不同檔次對應的級別和收益計算方式不同,也決定進貨的折扣。廣州海珠區一家中脈會所的館主「馮子煜」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到,市場管理獎是模式的精髓,每個層級的加盟商都可根據團隊的業績,從下級加盟商投入的加盟費中獲得的一定比例的回報。「馮子煜」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投資4萬元加盟費的加盟商,可獲2%的市場管理獎;投資8萬元,可獲得5%;投資16萬元,可獲得7%;投資20萬元,可獲得10%。魯網記者查閱資料得知,這並不是首次南京中脈因經營模式問題被媒體曝光。2014年,人民網曾以《拉人加盟可獲抽成 南京中脈科技被指涉嫌傳銷》為題報導南京中脈拉人加盟可獲抽成的團隊銷售方式,質疑其涉嫌傳銷。同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神秘內衣調查:賺錢要靠「拉人頭」?內衣店被指似傳銷》也曝光中脈Laca內衣的「拉人頭」分紅模式,並指出中脈Laca內衣並非經過商務部備案的直銷產品,不能通過直銷銷售。而記者通過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看到,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直銷產品信息列表中,並未包括中脈Laca內衣。
圖片來源:商務部直銷企業管理網站
據報導,澎湃新聞將採訪獲得的證據資料,向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投訴平臺進行提交反映。對於事件進展,魯網記者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