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人生觀不只是分為有神論和無神論這麼簡單。(點擊閱讀:科學?宗教?人生觀有4種「血型」,你是哪種?)
之前發過一篇關於睡眠的文章(點擊閱讀:睡覺前喝奶,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嗎?),結果好幾個讀者留言問了這樣一個類似的問題:擔心孩子長不高,諮詢能不能打生長激素針,好長高些。
結果昨天出了個烏龍:編輯文章的時候,我們從後臺圖片庫插入圖片時選錯,把WHO的體重/身高曲線,錯當成身高/年齡曲線插入了文章。發送完了有同學提醒才發現,只好刪除了。今天將圖替換成對的重發一次。好像好幾年都沒犯過需要刪文重發的低級錯誤了。深表歉意。
此外,昨天已經有很多同學留言,但文章刪除留言也無法看到了,深表歉意+1。我們貼其中兩位屬於「相反」情況的留言,希望大家能夠了解:生長激素針是針對矮小症的,不是覺得不夠高想長快點就能用的,是否能用的前提是,需要在正規醫院對應科室做全面的檢查。
此外,昨天的留言中,有同學指出文章不全面,特發性身材矮小患者(ISS,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生長激素不缺乏,也可以使用激素針促進身高。
ISS是指沒有明確病因(不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或者其他疾病導致)的矮小症,我們昨天文章沒有特別提及的原因是:1,ISS依舊是指身高明顯低於3%(一些診斷標準認為是1%左右)的兒童,也就是說,首先要確診為矮小症,而不是目前國內隨便看一眼說不夠高就讓打的濫用情況。2,雖然美國FDA批准可以使用生長激素針治療ISS,但也有一些研究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效果並不明顯,而且治療費用昂貴。
那我們再回到之前的話題,小朋友只是身高不夠,可以通過打生長激素的方式增高麼?
生長激素是人體腦垂體分泌的激素之一,在小朋友的成長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孩子成長中缺少生長激素,那可能會出現身材矮小的情況。而身高可能是家長們最在意擔心的事情的之一,所以這兩年在後臺,我們被問到能不能讓孩子打生長激素長個子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突然出現這樣的現象,當然不可能是因為中國孩子突然大範圍出現了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諮詢的理由也越來越讓人無奈,有些是在醫院看別的病,醫生就說你家孩子個子不高,打個激素吧;有些是體檢的時候被推薦;有些乾脆是看其他家被醫生安排打了,自己也想打。
這更多的指向一個問題:濫用生長激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孩子缺少生長激素,的確是可能出現的疾病,叫做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這種疾病的症狀之一也的確是身高矮小,但並不能一矮小就認為是生長激素缺乏,身高較低的原因非常多,更多的是因為基因等因素造成,和生長激素無關。舉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甲亢可能會讓人吃得多,但如果你突然吃了很多,合理的理由不是因為甲亢,而是你今天太餓了。
生長激素缺乏症出現的概率並不高,大概只有萬分之1到3的孩子會遇到,先天的情況比較多。因此並不是查個身高,或者體檢醫生看一眼就能判斷的疾病。如果一個醫生沒做什麼檢查診斷,就說孩子是生長激素缺乏,那你接下來應該做的,是換個醫生,而不是打生長激素。
那如何判斷真的是出現生長激素缺乏了呢?
首先還是看孩子的身高,但並不是比隔壁家矮一些,就是生長激素缺乏的表現。別忘了,生長激素缺乏是萬分之幾才得的疾病。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標準,身高要明顯低於3%的孩子,並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才應該考慮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可能性。
3%的曲線,就是我們日常看到身高百分位數圖中最下面的那根線:
2-5歲男童身高/年齡曲線
2-5歲女童身高/年齡曲線
在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也不能自己隨意使用生長激素,而是首先要去醫院確診,確診需要一系列診斷,可能包括X光片、驗血、核磁共振等等。
如果確診的確是生長激素缺乏症,那麼可以採取注射生長激素針的方式進行治療,但使用多少量,療程多久,這個需要兒科內分泌科醫生的專業指導意見。(補充一下,如果孩子身高明顯低於3%曲線,並且被正規專業醫生確診為矮小症,但生長激素分泌正常,又找不到其他病因,這屬於特發性身材矮小ISS。這類情況的確有批准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但也有醫學研究認為效果不好並且成本昂貴,因此是否使用就需要和主治醫師進行更多溝通了)
對於已經確診的確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注射激素治療的副作用比較少見,主要是頭疼或者肌肉疼痛等問題。但對於本身並沒有缺少生長激素,身體分泌激素的量正常,只是因為家長或者醫生說個子不高,就濫用激素治療,則可能反過來導致體內生長激素過多的風險。生長激素影響的不僅僅是身高,還包括身體各部位骨骼的發育。這就是為什麼生長激素過多導致的巨人症患者,面部和手部也常伴有骨骼畸形的情況。
其實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平時很多家長一聽到激素就開始恐慌,但說到可以打激素增高,就不覺得過多的激素有風險了。
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子只有萬分之幾,所以對於絕大部分家長來說,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最核心的還是那幾個:充足良好的睡眠、均衡豐富的營養、以及日常運動的習慣。當然,還有一個,就是遺傳基因。
如果這些你都調整好了,那麼就剩下一個關鍵的因素需要考慮了 —— 時間。每個孩子都不是勻速長高的,一會兒長得快,一會兒慢一點才是常態。這也是很多長高產品營銷的秘訣:先忽悠很多用戶用,總有幾個能趕上孩子長高的時間,就形成口碑了。
下次如果因為對比別人家的孩子身高,感到焦慮的時候,請閉眼默念如下法咒20遍,自然回復心情平靜:
先高不算高
先高不算高
先高不算高
先高不算高
.
更多和睡眠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睡眠」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