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玉溪市兒童醫院接診了多名誤食「海洋寶寶」的患兒。那麼「海洋寶寶」是什麼東西呢?這些孩子又為何會將「海洋寶寶」吃到肚子裡呢?跟著一起來看看。
「海洋寶寶」
這種五顏六色的小珠子就是「海洋寶寶」,也被稱之為水精靈、泡大珠,雖然它直徑只有2毫米左右,放在水裡浸泡後,很塊就會變大膨脹幾十倍,甚至數百倍,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裝飾品。
彩色顆粒的海洋寶寶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極易被誤食,誤食後不慎堵塞呼吸道,可能會導致窒息,要是進入了消化道,可能會造成腸管擴張、腸梗阻,嚴重時甚至造成腸壞死、腸穿孔,危及生命。
玉溪市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 董建清
孩子吃進海綿寶寶後,家長也沒有注意,它就在腸道裡面不斷的吸收腸道的水份,慢慢的變大,一般大到三四釐米。這種孩子一般都是引起了腸梗阻的一些症狀,腹痛嘔吐了以後,不解大便才來就診,這個時候,可能已經給孩子造成了腸壁的壞死。
那麼,這些原本用來裝飾盆栽的「海洋寶寶」孩子是怎麼接觸到的呢?帶著疑問,記者到部分孩子家長提到的學校周邊商鋪進行了暗訪。原來,這種「海洋寶寶」被當做了小玩具,在小學和幼兒園周邊部分商鋪進行售賣。
這些「海洋寶寶」包裝不一,但都色彩鮮豔,價格在1至5元不等,均為三無產品。記者特意買回兩盒進行試驗,這些原先很小顆粒的「海洋寶寶」在水中浸泡五六個小時後,居然「長大」數倍,捏起來軟軟的還有彈性。
玉溪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馮榮學
我們急診最近遇到了好幾例小孩誤食海洋寶寶,又叫泡大珠,吃了以後引發腸梗阻,對小孩的危害的確是比較大。
據了解,「海洋寶寶」其實是一種吸水性樹脂,裡面所含的丙烯腈或丙烯酸酯都有一定毒性,是絕對不能給孩子當做玩具的,尤其是三歲以內的幼童,因他們沒有辨別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極易誤食,家長們一定要小心。
此外,除了「海洋寶寶」,一些金屬、尖銳和具有潛在傷害的物品也必須遠離兒童。
玉溪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馮榮學
我們經常遇到小孩誤食的東西,有乾燥劑、海洋寶寶、鈕扣電池等。鈕扣電池的腐蝕性更大,因為它裡面有鎳等重金屬成份,如果誤食進去,它的腐蝕性比剛才說的「海綿寶寶」那些更大。還有我們常遇到的一些食物,花生、核桃、果凍等等,甚至我們遇到過吃餛飩也會跑到氣管裡面,造成缺氧危險。
哇家玉溪七彩雲微信號:yxtvwjyx
@全媒體記者:吳 健 黃 剛
原標題:《警惕!你家寶寶玩的「海洋寶寶」可能是奪命黑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