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半路出家》,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原本覺得自己活得挺明白的,結果我被這本書搞得有點不明白了。
困惑其實不是一件壞事,以前不困惑,並不代表這些問題以前都想通了。恰恰相反,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問題。這就好像如果不學高等數學,肯定不會因為曲線下面積該用微分算還是該用積分算而感到苦惱——這並不表示以前會算,只是說明以前不會考慮這個問題而已。
儘管本書讓我變得「不明白」了,但它好歹讓我認識了一位正在努力搞懂這些「不明白」的出家人——賢書法師。
以下這個比喻不知道是不是會褻瀆法師:如果讓我比喻一下賢書法師像什麼物品,我會說,他像一塊大肥皂。為什麼說像肥皂呢?小的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裡面說肥皂的分子是一半親油一半親水的:它能一半融入汙垢之中,一半融入清水之中,然後就好像連接這二者的一個鏈條一樣,把汙垢和水拉在一起,從而使水能夠帶走汙垢。
具體到我想表達的意思上來說——我,就是那個汙垢;賢書法師,就是肥皂,把我帶到清靜的智慧大海之中。
汙垢想要和水融到一起,沒有肥皂的話實在是很困難;自己一個人讀佛經來修行,其難易程度並不比汙垢融到水裡更容易。
佛經其實並不是很適合我這種愚痴到愛給自己找藉口的人看,因為佛的話大部分都是講給菩薩們聽的。佛經上講世尊怎麼怎麼樣、菩薩怎麼怎麼樣,《淨土聖賢錄》裡面講祖師們怎麼怎麼樣,我讀過之後雖然也會心嚮往之,但是看過去也就過去了,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很有動力逼迫自己真的按照他們的那些做法去做。因為人家是佛陀、菩薩嘛……我,是普通的眾生嘛。
看了《半路出家》,乃至因為這本書慢慢地開始親近賢書法師,才覺得,法師們,其實不是超人。比如說,他會在書裡寫,莫名其妙地煩,這樣也煩那樣也煩;自己看到經論就很頭疼,有時候看到滿篇書名號就直接跳過去不看了;他還會寫,糾正自己的習氣,不主動去觀過,是很難的事情……
這樣的法師,當他把自己的「缺點」展現給我們看的時候,反倒讓我躍躍欲試地想跟他一起努把力。畢竟,他和我一樣,每天「只能記下來20多個字」。
這就是這塊肥皂「親油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