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開講啦」活動的第二期,開講人是數學組老教師康老師。
原本我想,老教師在這樣的活動中一般都會講幾十年來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康老師卻直面錯誤從剖析自己的一節錄像課中的失敗片段開始了本次講座:
那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約分》。在課堂上康老師為了讓錄像進程順利完成,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對孩子們的培訓。所以整個課堂可以說是毫無瑕疵地完成了,表面上一看也確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當康老師回頭反覆審查錄像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數學課堂沒有了老師的創造和孩子們對未知的探索。整節課是被老師牽著鼻子在走。故而康老師有了這次深刻的反思,得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創造性地教,探索性地學」。在自我反思的同時強烈地呼籲在座的所有老師要活化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數學課本上的例題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進行合理的重新排序,或者進行有梯度的修改例題從而幫助學生從簡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學習。
在課堂上要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對於這一點,我的理解是: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經過探究性思考後產生的疑問是非常有價值的。身為老師不要害怕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問題,要有勇氣直面問題。學習貴在存疑。作為老師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們對未知的懷疑和好奇心。不要為了保持課堂一時的安寧而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意外」發生。其實,課堂上的「意外」很多時候才是一節好課的衡量標準。這時候才能真正考察出一位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很多老師對此謹小慎微的原因首先是不自信。對自己沒信心的同時對學生也沒有信心;其次是課堂掌控能力不夠強;第三就是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充分。
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磨練才能應對課堂上那些精彩的「火花」。
在講座最後,康老師講了一段推心置腹的話:「明年我就要退休了,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說出我想說的話。我們學校有著很多優良的傳統,其中對教師成長最有益的就是——傳幫帶,即傳承解一優良傳統,帶動年輕教師工作,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康老師的這一席話讓我不由得開始思考:是啊,這樣以老帶新,既激發了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又能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這樣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肩上都擔起了傳承的使命,在這份責任心趨使下的內動力會讓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從精神層面得到滿足的這種合力其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今天看到康老師站在講臺上,讓我不由得想起十六年前剛到這所學校的那些日子。每一位老師愛護我,幫助我成長的那些點點滴滴至今仍歷歷在目。我深切地感受和經歷了「傳幫帶」的優良傳統,不得不說我是幸運的。
聽到康老師的肺腑之言,我熱淚盈眶。你記得,你身體力行,你提醒我們......我要說:「康老師我們記住了,無論何時前輩傳承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未來的日子我們將帶著傳承教育優良傳統的使命努力前行!
感謝你,我的老師,我的同事,我的戰友——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