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莫一晌貪歡
編者按:香港《南華早報》金融編輯陳澍在專欄文章中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捫心自問:香港獨樹一幟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未來一二十年內能否保持住?若不能,那麼香港如何才能保持競爭力,而不是淪為又一個內地城市,並被上海等一線城市甩在後面。和訊網評論中心特翻譯此文,以饗讀者。
新批准的上海自由貿易區會成為規則改變者嗎?
上周三晚間,當我看到北京裡程碑式地批准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這條突然新聞時,腦中冒出上了上述問題。
出乎意料的是,當我第二天搜尋相關報導時發現,上海贏得中央政府政策支持的最新喜訊並未佔據任何香港中文報紙的頭版。
我於是問同事:「難道香港太自信還是過於固步自封?」
在總理李克強3月份參觀浦東新區以及上海貿易港口設施後,上海經歷了日新月異的變化。6月底李克強做出決定,7月3日中央電視臺報導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後,國務院宣布上海自貿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縮影。(編者註:7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會議強調,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上海力爭成為國家經濟引擎,並超越香港成為地區佔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此雄心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上海市市長楊雄更是表示這座城市的未來取決於自由貿易區,可使上海超越對手。
對手?是誰呢?楊雄並未指名道姓。
從更實際的角度看,國務院首先想通過上海自貿區進行試點,然後看其模式能否擴展或複製到其他內地城市,這則不會立刻威脅香港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城市和最繁華港口的地位。
但從長遠來看,特區政府必須捫心自問:香港獨樹一幟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未來一二十年內能否保持住?若不能,那麼香港如何才能保持競爭力,而不是淪為又一個內地城市,並被上海等一線城市甩在後面。
中央政府熱衷於利用上海自貿區作為進一步金融自由化的試驗田,因為其支持上海2020年前躋身世界三大重要金融中心行列,與紐約和倫敦並肩。
北京已挑選前海試水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政府希冀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而該地與香港僅有一個小時車程。僅從經濟視角觀察,留給香港反思其未來的時間顯然相當有限。
周三晚間,上海自貿區獲批的消息出爐前,我正在家看電視。我看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再次談論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預算事項。
時間就是金錢,當我們還在花費大量時間談及像西九龍發展問題時,其他城市已經開始行動並深知想要努力達成的目標。
(文章原載於7月8日出版的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B14版,翻譯:和訊評論中心 柬楠)
(責任編輯:孫建楠 H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