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訊 記者龐麗靜 青島報導
在9月8日青島港前灣四期工程開工儀式之後,青島港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表示,世界有多大的船舶,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這是常德傳在多種場合的表態。
然而,對於五年沒有建新碼頭的青島港來說,在港口通過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
據世界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去年的統計,青島港兩個貨櫃泊位幹出了世界第二位日本神戶港3個泊位的箱量,幹出了其它港口四個、五個泊位的箱量。20萬噸級礦石碼頭一個碼頭幹出了5個碼頭的吞吐量。用全國港口1.3%的泊位幹出了全國7.1%的吞吐量,創造了具有特殊含義的「1>2」的奇蹟。
常德傳在近日召開的青島企業重組發展論壇發言中稱,青島港之所以能夠創造「1>2」的發展軌跡,就是因為以「建碼頭發展、不建碼頭挖潛力照樣發展」為理念,完成了對港口內部的重組。
港港聯盟。2005年底青島港與威海港合資成立了青威貨櫃碼頭公司,共同經營威海港貨櫃碼頭,合資第一年沒有增加任何投資,依靠文化和管理,實現了貨櫃箱量增長70%,利潤增長5000萬元。今年又與日照港合資成立了日青貨櫃碼頭公司,共同經營日照港貨櫃碼頭,5月20日合資公司正式開業,三個月來吞吐量同比增長53%。
港貨聯盟。與世界500強中石化聯合經營油碼頭,將港口180萬立方米油罐群有償轉讓給中石化,形成了穩定的油源,併合資成立公司共同經營青島港油一期、油二期碼頭,共同建設了30萬噸級的油三期碼頭,使青島港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原油中轉基地。依託這一優勢,青島成為國家首批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之一。青島1000萬噸大煉油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這又將進一步促進青島港油港的發展壯大。
港航聯盟。青島港先後與馬士基、鐵行、中遠、長榮、東方海外等世界著名船公司合資合作,共同經營貨櫃碼頭和貨櫃物流業務。世界前20強的航運公司全部在青島港開設了航線,其中2002年,青島港的貨櫃吞吐量超過了日本所有的港口;2003年7月21日,與當時世界第一大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集團、世界第二大航運公司英國鐵行集團、中國最大航運公司中遠集團,三國四方在人民大會堂隆重籤約,共同出資8.87億美元,打造了世界級貨櫃碼頭公司,在國際航運界引起很大反響;2004年青島港貨櫃吞吐量便超越500萬、達到514萬標準箱,成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今年貨櫃吞吐量預計超過900萬標準箱,可望超過美國最大的港口洛杉磯港,趕超美國所有的港口。明年青島港預計港口吞吐量超越3億噸,貨櫃超越1000萬標準箱。
常德傳在9月8日表示,青島港有30萬噸級的鐵礦石碼頭、30萬噸級的原油碼頭、有可停靠15000標準箱船舶的貨櫃碼頭,有10萬噸級的煤炭碼頭,還有沿黃流域最大的糧食碼頭,這些硬體,能夠適應世界航運市場的變化。
據統計,青島港近五年來,209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相當於為青島港創造了3000多萬噸的能力,貨櫃裝卸「振超效率」和鐵礦石裝卸「孫波效率」分別6次打破世界紀錄。在全國率先建成了一批世界級的貨櫃、鐵礦石、原油等大碼頭,打造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躋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前灣四期是目前國內外最長的順岸碼頭之一,按照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理念進行設計,碼頭前沿將配備前伸距70米、起重量100噸的雙吊具貨櫃橋吊,堆場配備電動軌道場橋。整個貨櫃碼頭實施信息化、數位化控制運作。
常德傳認為,港口是國家資源、世界資源,不應看成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資源,應該在更大範圍、更大層面把港口資源整合起來,為中國經濟、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青島港目前已經開拓陸向、海向兩大市場,陸向市場北起東北、內蒙古,南至四川、貴州,西至新疆、甘肅;海向實現了航線全球通,構築起了服務於我國中部崛起、西部開發,聯通世界,適應港口大發展需要的廣闊市場。
常德傳表示,今年力爭完成吞吐量2.7億噸,比去年淨增4000萬噸以上,完成貨櫃900萬標準箱以上;力爭明年吞吐量超過3億噸,貨櫃超過1000萬標準箱;力爭到2015年,完成吞吐量4億噸、5億噸的大跨越,把青島港建成為現代物流中心、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