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範圍及梅山蠻族系源流

2020-12-23 婁底新聞網

梅山範圍及梅山蠻族系源流

字號: 2011-05-07 17:23作者:本網綜合 來源:湖南作家網 我要評論()

梅山不是指具體的一座山,而是指一帶山區。大體範圍見載於《宋史》,在「潭邵辰鼎之間」,包括今安化、新化、冷水江等縣市全境和漣源、新邵、桃江等縣市的一部分。

益陽譚兆龍指出,全國以「梅山」為地名者甚多,不僅益陽一家,還有浙江梅山、江蘇吳縣梅山,江西省至今仍稱梅山者則更多,安徽、廣東、福建也不乏以梅命名的地方。他認為,梅山幾乎遍及長江以南中下遊數省乃至江浙等地,而江南各省的梅山是有關係的。他指出,「只有跳出小梅山走進大梅山,方識梅山真面貌」。新化匡達人與安化仇文農認為,首先進入梅山的是越人梅鋗部屬;之後夷人扶氏取代山越進入梅山;再以後繼扶氏遷入梅山的瑤人蘇氏仍稱梅山峒蠻。新邵劉軍、劉棟明認為,梅山文化的興衰與梅山地區民族的遷徙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其中越人的遷入和當地土著峒蠻溶合共存促進了梅山文化的繁榮。安化龍沛林考證,古代梅山所居氏族(部落)不下10種,計有濮人、巴人、俚人、盧戎、白虎夷人、越人、瑤人等。他認為,梅山有容納多民族的文化內涵,方使得梅山文化成為與中原文化並駕齊驅的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邵陽劉偉順認為,梅山蠻的族別應該是「當瑤」,區別於花瑤。當然,關於梅山蠻的族系問題學者們看法不一,或認為梅山蠻是古代南蠻的一支,屬於外來民族且是多民族的混合體;或認為梅山峒蠻的主體民族是古代的越族;或認為梅山蠻是古代南方苗、瑤、侗等民族的混合體,統稱莫瑤。益陽姚旭天從考古學角度闡明,15000年史前民即在安化活動。魚塘灣遺址中「鬲」的發掘證明了安化楚越文化的交融,東山出土越式青銅器更證明了越人在安化的存在。隆回胡光曙關注隆回小沙江瑤族民俗,他重申馬少僑「楚文化是巫文化,是梅山蠻的孑遺,是梅山地域內現在僅存的瑤族唯一的聚居地」的觀點,意欲引起專家們對它的地域特色、歷史淵源同整個梅山文化關係的興趣。城步尹建德則介紹說,在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苗瑤等族中仍保留有大量梅山文化的遺存,象《張趙與急急》的故事與《張五郎學法》就大同小異。益陽尹質彬認為,梅山民俗雖有特色,但根據民族條件,它並未構成梅山族。城步趙益興指出,宋代開梅山,實施的是一種民族綏撫政策,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冷水江劉國忠則推論出古梅山文化孕育了《桃花源記》,記中描繪的恰是古梅山的圖景。(姜友富/編輯)

Tags:梅山 梅山蠻族 桃花源

責任編輯:梁雄軍

相關焦點

  • 論文賞析:宋代梅山蠻族屬考釋
    北宋太平興國至熙寧年間的開梅山,是中央王朝處理南方少數民族問題的重大事件。開梅山及其在梅山蠻地區實施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梅山蠻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治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成功範例。關於梅山蠻的族屬,由於史籍的不同記載而引起今人闡釋的歧義。
  • 梅山文化正探-「梅山蠻」的來歷(2)
    梅山文化正探-「梅山蠻」的來歷(2)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25作者:佚名 但這次朝廷兵敗寫入歷史時,又只好用「蠻」字作概括和註腳。也正因為歷史上有這幾處「蠻」的記載,在宋熙寧五年(1072),宋神宗覺得用武力徵服不了梅山居民,便改用懷柔政策。他認為:「重湖之間,蠻瑤錯處,不能用武力,一教化同風俗,宜開拓而統領之。」 於是,便命大臣章墩進山招納。
  • 梅山文化正探-「梅山蠻」的來歷(3)
    梅山文化正探-「梅山蠻」的來歷(3)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25作者:佚名 ,也就是說,相比之下,蒙古人對「梅山蠻」還是很寬厚的。但梅山人卻無這種殊榮和感恩,雖然他們不問也不管梅山境外的事情,但對朝廷和外族人的統治,他們還是愛憎分明、深知亡國恨的,他們一改千年以來的戒例,許多人都參加了反元復漢的秘密民間組織,我們今天在金鏞武打小說裡看到的「五毒教」「魔教」,這其中的大部分成員就是梅山人,梅山人是有民族感,也是愛國的。
  • 梅山地域考
    辰州屬於羈糜州,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由舒姓、向姓等土酋大姓統治,在梅山蠻強盛時,也曾不止一次受到梅山蠻攻擊,他們原來佔有的土地被梅山蠻侵佔了不少。這個範圍就很清楚了,梅山就是位於潭、邵、辰、鼎四州之間的一塊「飛地」,當時為梅山蠻所佔據。具體說起來,它的東邊和潭州的益陽、寧鄉、湘鄉三縣接壤,南邊和邵州的邵陽縣接壤,西邊和辰州的沅陵、漵浦二縣接壤,北邊和鼎州的武陵、桃源二縣接壤。
  • 走進「茶馬人家」 一品梅山「蠻味」
    千年以前,安化馬幫為運送茶葉走上萬裡茶道,一路風餐露宿,在古道上留下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江湖飲食氛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安化人,梅王宴就在這獨具特色的梅山飲食文化中應運而生。「安化24小時健康茶生活」今天我們來一品梅王宴,感受梅山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 【根在梅山】梅山與新化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呢?本期節目為您揭曉……
    宋代朝廷曾在這裡設置了梅山峒蠻防禦據點,開梅時又在這裡修築了關峽和五糧二城,呈犄角之勢,以切斷梅山峒蠻和飛山蠻的聯繫。 >梅山系苗語「皋羋」漢譯,是故為「羋山」的異寫而得名; 還有的認為,梅山自古以來因多產楊梅而得名。
  • 梅山文化的顯性基因庫
    李翔 開梅山,開梅山,梅山萬仞摩星躔。 捫蘿鳥道十步九曲折,時有僵木橫崖巔。 肩摩直下視南嶽,回首蜀道猶平川。…… 這是宋代開梅功臣章惇的詩句,描寫了一個山巒疊嶂、百姓安居、世外桃源的梅山形象。 何謂「梅山」? 梅山是一個古老地域稱謂,據元人脫脫主修的《宋史·梅山蠻傳》記載:「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
  • 跨越千年的梅山文化
    梅山,一個古老而凝重的字眼,一個長滿動人故事的區域。在群山峻岭的湘中腹地,有一個叫安化縣的地方。這一地域史稱「梅山」,相傳「舊不與中國通」,為梅山峒蠻所據,首領叫梅王,後人習慣將此地稱為「梅山古國」。當年,黃炎帝聯手襲擊蚩尤,蚩尤率部落一路南下,最後「歸隱」梅山,孕育了梅山獨有的蚩尤文化,又稱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區自遠古到今一直保存較為完備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梅山地區人們世代創造、傳承的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已成為湖湘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 梅山文化-梅山神
    梅山文化-梅山神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25作者:張式弘 來源:梅山文化網 我要評論() 二、梅山神 (1)1、漢人供奉的「張五郎」梅山人奉信巫教,他們祭祀之神是祖師張五郎,亦稱梅山教教主。
  • 梅山武術:崇山峻岭間的古樸武學
    梅山武術起源於湖南省梅山一帶,以今天的新化縣、安化縣為中心。新化古為梅山腹地,山高林深,地形閉塞,「舊不與中國通」。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梅山峒蠻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創造、改良,總結出各種格鬥技術,形成體系。
  • 對梅山文化,我們依然飽含深情——寫在開梅山始祖戴千勝誕辰990...
    梅山文化,是宋神宗至民國時期在資江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繼承了許多苗瑤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婁底是梅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古代的「梅山」,其地域大致以今天的婁底、邵陽、益陽、懷化部分縣市為主體。而今婁底人,也常將本市稱為「梅山大地」。廣義的梅山,是雪峰山在古代官方稱呼,而雪峰山是指這個大山的主峰地帶,用雪峰山概稱則始於民國,僅百年餘歷史。
  • 築夢梅山|梅山,我們整裝待發!
    >梅山#Dailly LifeJul.19th 2019 天氣 :晴2019年7月19日7:30,我校「築夢梅山校團委副書記魏夢璐,「築夢梅山,繪夢織夏」暑期社會實踐隊二隊全體成員出席了本次出徵儀式。簡短而莊嚴的出徵儀式結束後,浙江師範大學「築夢梅山,繪夢織夏」暑期社會實踐隊隊員們信心滿滿,整裝待發!二隊到來之時也是一隊的離別之際。隨著交接儀式的進行,十幾天的支教生活也將畫上句號。
  • 依託梅山文化 發展特色旅遊
    為此,我們組織課題組,就梅山文化旅遊開發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一、梅山文化的歷史和旅遊開發現狀1、梅山文化旅遊開發具有久遠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梅山地處湖南中部。漢代就有梅山之稱,分上梅(新化)、中梅(安化)、下梅(益陽近安化一帶),聚居的多數是瑤族、苗族群眾。宋朝時成為了梅山王國,首領叫扶漢陽,也稱梅王(扶王)。
  • 新化梅山古鎮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保護規劃批前公示
    新化: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新近歸化」之意。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戰國楚地,秦時屬長沙郡,漢時屬長沙王國益陽縣。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元時屬寶慶路,行政長官稱縣尹。
  • 高平民俗文化——「梅山喪鼓」
    保留下了很多珍貴古老的民俗文化,其中以「梅山喪鼓」文化保存最好。梅山鼓喪1、調子沉鬱悲涼,歌詞徐徐從舌頭下順著口腔翻卷而出。這是一首唱給亡人的歌、追悼親人的歌、懷念老朋友的歌、對已亡人祝福的歌。漢後,苗瑤等百越民族與中原勢力抵禦周旋的地帶集中到了湖南湘中,特別是宋時對抗愈演愈烈,《宋史·梅山蠻傳》記載的「上下梅山峒蠻,其地千裡,東接潭(潭州,今湖南長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陽),其西則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則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洞庭湖以南,南嶺山脈以北,湘、沅二水之間成西南——東北走向的資水流域——雪峰山區域,土地面積近5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域,我的故鄉高坪峪正處在這一區域內
  • 1072年梅山記憶(之一)
    梅山峒蠻是怎樣歸化中原,北宋章惇怎樣肩負起「開梅」重任?本文作者試圖通過史料,開合歷史與想像的區間,探尋古梅山的記憶。本報分節予以連載,以饗讀者。義大利著名哲學家、史學家貝內德託·克羅齊在《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中說:「當生活的發展逐漸需要時,死歷史就會復活,過去史就變成現在的……一切歷史都成了現代史。」歷史並沒有離我們遠去。
  • 梅山蚩尤揚天下 文武兼備晏西徵
    梅山始祖蚩尤,與黃帝、炎帝同尊。蚩尤發明武道於梅山,舊祀為兵主,故曰「中國梅山,天下武源」。今梅山武術,因其地宜、傳統而出,套路繁多,短小精悍,勇猛剛烈,靈活多變,徒手、器械皆有「戰勝猛獸,叱吒風雲」之英雄本色。其樁穩勢固,出手潑辣,發勁猛狠,吐氣揚聲,講究神、氣、意三合一,氣沉丹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 「梅山七怪」是什麼妖怪?「梅山七怪」被封了什麼神?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還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團隊,那就是梅山七怪。梅山七怪,顧名思義就是在梅山上的七位妖怪。他們法力高強,無惡不作,聽信讒言和姜子牙作對。那這梅山七怪有什麼來歷呢?又有什麼本事呢?    梅山七怪是梅山上的七位妖怪,結拜成兄弟,個個修得一身好本領。  一、袁洪  袁洪本體是一隻白猿,修煉千年,精通八九玄功,修為最高,為七怪之首。
  •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  「梅山剪紙」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在傳統生活中它主要表現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日、壽誕 、生育 、鞋花樣、生活裝飾、生活娛樂(影子戲)這些方面,梅山剪紙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當地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清·嘉慶十六年《安化縣誌》記載: 「梅山地區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動中需要用土紙剪成各種桃符、紙錢等,這些活動一直流傳至今。
  • 封神知識點:梅山七怪世人知,梅山知何處?四川廣東廣西
    引子:梅山 封神中,有梅山七聖;西遊中,也有梅山六兄弟。他們的來龍去脈,上一篇已經講了,然而限於篇幅,並沒講清楚「梅山在何處」這個問題,本篇要寫的,正是梅山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