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三女生拍片記錄華縣皮影生存

2020-12-16 騰訊網

華縣皮影老藝人在表演。東方IC供圖

宋瑋、宋瑞、趙欣(從左至右)與張韜。 (西安外國語大學供圖)

5月23日,西安外國語大學新傳院07級畢業作品展,當長達70分鐘的紀錄片《影人兒》播放完畢,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但在三位作者心裡,當歷時三年持之以恆,當費盡心力做一件事,獲得認可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其間的辛勞和感觸或許是最大的收穫。

「全班最好的選題」

趙欣、宋瑋、宋瑞是西外編導專業的學生,也是同舍好友。大二的一次專業課作業,她們提交了策劃:華縣皮影雕刻的興起與皮影表演的衰落。在專業課老師董陽看來,那是全班最好的選題。於是,她們開始了三年拍攝的第一步。

三個西安女生,到百公裡外的華縣農村拍片子,不是簡單的事情。且不說只能利用周末時間,也不說途中轉車的疲憊,僅僅是找尋拍攝對象,就已經讓她們頭疼不已。甚至有幾次,她們猶豫是不是應該放棄這個題材。

趙欣已經著手新的選題,宋瑋也花了三個夜晚寫出了另外的策劃案。但當宋瑋把新選題提交時,董陽老師否決了。「老師對我說,你還是拍皮影吧。」宋瑋說,當時自己非常無奈,「因為我已經想不到,還有什麼辦法繼續拍攝華縣皮影。」

在她們彷徨的關頭,一位叫張韜的攝影師,闖入了她們的視野。

艱難尋找老藝人

張韜的出現,是整個拍攝過程中最幸運也是最曲折的故事。「如果當時沒找到他的話,就絕對不會有這部紀錄片。」趙欣說。

在找不到任何線索的情況下,宋瑋再一次在網上搜尋,得知2009年9月,在中大國際曾舉辦過「張韜攝影與皮影藝術展」。三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前往華縣尋覓張韜。

張韜是個攝影家,30多年來,他一直將鏡頭聚焦在華縣皮影老藝人身上,見證了華縣皮影幾十年興衰歷程,也成為很多老影人的知心好友。

這些老藝人都在七八十歲的年紀,住在華縣的黃土塬上。他們有的已經去世,有的年老體弱。

因為華縣沒有熟人,她們輾轉打聽到張韜的大概地址,然後僅憑從網上看到的照片,在小區門口等。最後終於通過小區住戶,聯繫上了張韜。出於對華縣皮影的熱愛與對華縣皮影現狀的憂慮,張韜答應帶著她們拜訪老藝人。

她們關於華縣皮影的新旅程開始了。

「皮影戲是他們的生命」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韜帶她們尋訪了85歲的趙振才,80歲的魏振業和76歲的孫前恩。

孫前恩老人是皮影愛好者,他利用自己的退休工資,自發為皮影戲寫書編材料,已經有20年。

魏振業老人患有腦血栓,記憶力下降,行動不便,唱腔是再也吼不起來了。

儘管如此,這些老人們仍然堅持著對皮影戲的熱愛。

「對他們來說,皮影戲已經不是年輕時候維持生計的把式,也不是年老時的消遣。皮影戲已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趙欣說。

「用自己的認知記錄」

三年的拍攝中,她們記錄了皮影戲衰落掙扎中許多感人的人和事,她們對皮影戲的未來和出路也有了自己的感悟。這個曾經離她們遙遠的古老藝術,已經在她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趙欣說:「文化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這個古老文化落寞的時候,皮影的性質已經悄悄改變了。它不再只是民間風俗,現在大家以刻皮影為生,賣皮影賺錢,演皮影戲吸引人們,它已經和商業化密不可分。但我們可以帶著真誠的態度,用自己的認知,用自己的理解,把它記錄下來,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西外新傳院院長王天定教授說,能夠持之以恆深入農村堅持三年,她們所體現出的專注、認真、努力和耐心,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實在難能可貴。

延伸閱讀

皮影戲的艱難生存

華縣皮影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藝術,起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明清為鼎盛時期。在誕生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華縣皮影戲卻日漸衰微,面臨著「外熱內冷」和「後繼無人」的窘境。

近10多年來,華縣皮影戲藝人幾乎每年都有出國演出的機會。潘京樂、魏金全等老藝人都曾赴德、日、法、新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進行文化藝術交流。

但皮影戲在國外的熱度,還是暖不了在國內的冷落。回國後,皮影藝人們面對的仍然是貧瘠的黃土高坡,以及習慣了電視和流行音樂的大眾。

85歲的老皮影藝人趙振才從藝76年。後繼無人是他最痛心的事。「老的死了,小的沒人學。年輕娃去學校後,腦子裡裝的都是電視電影,別說皮影了,秦腔戲都不懂。」說到皮影的傳人,他搖頭嘆氣,「他們看著皮影戲沒出路,沒前途,學戲給誰唱?」

2009年,第一個「女子皮影團」剛成立一年便宣告解散,原因是學皮影無法養家,沒有經濟來源。現在只有女藝人呂芳齡仍每天堅持練琴唱戲。「以後老師們要是不在了,華縣皮影就滅絕了。起碼現在我在學,先把技藝掌握了,以後如果有小娃娃要學,可以給他們教。」 呂芳齡說。

在皮影戲日漸失去市場的同時,皮影雕刻卻成為市場的新寵。華縣專事皮影雕刻的企業有13家,雕刻藝人300多人,薛宏權、汪天喜等雕刻大師的作品,遠銷至美、日、德、法等國家,深受歡迎。

皮影從聲影並茂的舞臺上被搬到了畫框裡,規規整整地成為一件件工藝裝飾品。有人說,華縣皮影現在是「皮」存「影」亡,只被作為一件收藏品,其實質早已變味。

多年關注皮影戲的攝影家張韜建議,政府應該將相關保護基金,直接發到藝人手中,皮影藝人們有了資金,不愁生計,就能一心一意地專事皮影。

《影人兒》作者之一的宋瑋則認為,主要是皮影戲的發展跟不上時代趨勢,老影人們缺乏經營頭腦,需要結合商業模式,有人來組織他們進行演出活動。

王天定教授認為,應該通過經濟運作提高知名度,利用經濟收益來推動文化的保護。

目前已有人計劃採取這種方式。皮影雕刻大師薛宏權表示,他希望以後開一家皮影兒童劇院,結合現代技術將皮影做成動畫。他說,劇院可能不賺錢,但他願意「用賣皮影的錢來養著劇院」。

(西安晚報)

相關焦點

  • 藝術瑰寶之華縣皮影,建議大家都看一看
    清末民初,皮影戲在中國廣大地區傳播開來,並形成不同的地域風格。 二、華縣皮影的興盛 「華縣皮影產生於漢文帝時期」。華縣位於中國陝西關中東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歷史上自周迄唐向為京畿重地。陝西皮影在全國頗負盛名,華縣皮影獨佔鰲頭。「『碗碗腔』是華縣皮影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 歷史悠久的華縣皮影戲
    《萬福蓮》先由陝西著名戲劇作家魚訊、黃俊耀改編為《女巡按》在西安演出,戲劇大師田漢觀看後改為京劇《謝瑤環》,聲名大振。《火焰駒》拍成秦腔藝術片,在全國上映,影響久遠。  華縣皮影戲曾經有著輝煌的過去。《重修華縣縣誌稿》記述道「……清末民初演唱者二三十家」,民間極盛時多至48家,著名的班社有「吉慶班」「景隆班」「祥盛班」「德勝班」「仁義班」等。
  • 大唐不夜城:參觀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
    在熱鬧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角落裡,西安音樂廳北側的西安當代戲劇中心二樓,有一家低調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2020年5月9日下午,在朋友的帶領之下,我有幸參觀了這座博物館——
  • 對話皮影藝術人生 傳承千年文化精品
    陝西的皮影以西安為界,分為東路皮影和西路皮影:東路皮影雕刻精細,色彩斑斕,富麗堂皇;西路皮影形體略大,裝飾簡約,氣派大方。中國皮影尤以陝西華縣皮影最為有名,國際正式名稱叫"華劇",即華縣皮影戲曲之意,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熱鬧的大唐不夜城的角落裡,西安音樂廳北側有一家低調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
  • 採訪||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調研汪氏皮影
    ​今天,工作室迎來了一批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她們對汪海燕老師進行了採訪,聽汪海燕老師講述她與皮影的故事。汪海燕老師講解皮影知識期間,同學們參觀了工作室的皮影作品,汪海燕老師也親自為他們講解了關於皮影的基本知識,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 華縣皮影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姜建合
    2009年3月被評為「華縣皮影戲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 渭南皮影,如何能走出一條傳承保護發展創新之路
    28日下午的「隔帳陳千古 憑燈舞樂聲——陝西華州皮影傳承保護與發展學術論壇」,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孫冬寧主持,邀請了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藝術館、上海戲劇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陝西科技大學
  • 西安外國語大學簡介
    西安外國語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4 所外語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的普通高校。其前身是西北大學俄語系、蘭州大學俄語系、中共西北局黨校俄文班合併組建的西北俄文專科學校,招收俄語專業本科生,1958年更名為西安外國語學院。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正式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6 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安外國語大學。
  • 陝西公布19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陝師大皮影等入選
    央廣網西安9月7日消息(記者雷愷)經高校自主申報、陝西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遴選,陝西省教育廳認定西安交通大學等19個基地為全省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這次認定的陝西省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學的秦腔傳承基地、西北工業大學的中國傳統壁畫藝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眉戶戲、陝西師範大學的陝西皮影、長安大學的富平碑刻技藝、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傳統瓦作技藝、
  • 精美手工皮影人物 一個1000元難買到
    2017年8月20日,陝西渭南華州區,魏金全展示自己雕刻的演出專用皮影。魏金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1964年8月出生於陝西華縣東陽鄉魏家塬一個皮影世家。其父魏振業(又名四喜)是華縣著名的碗濟腔皮影戲前聲,又是華縣皮影戲四大班社之一的光華皮影社社長。
  • 陝西西安:博物館裡刻皮影
    1月7日,在陝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一名前來參觀的女孩被吸引,駐足觀看王可現場製作皮影。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製作皮影。
  • 民間藝術:關於皮影藝術的各方面的探討,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陝西華縣皮影獨具特色,其造型、雕刻、著色不但有異於東北系皮影、湖南湖北之大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而且與陝西西路皮影也情趣各異,流派紛呈。陝西華縣皮影的主要特點為造型小巧玲瓏,雕刻精緻細膩,色彩鮮明強烈。
  • 西安周至皮影雕刻
    西安周至皮影雕刻技藝是流傳於周至縣馬召鎮上孟家村。清光緒年間由禮泉老藝人趙一刀傳入,並一直在葛氏家族中傳承發展,到葛佔峰時已傳承五代。周至皮影雕刻是在泡製好的牛皮上畫好圖案後,用專用刀具雕刻成各種戲劇人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然後塗上各種色彩,再用牛皮絲組裝合成。
  • 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天津外國語大學,誰更值得報考
    西安外國語大學辦學歷史:西安外國語大學始建於1952年,其前身是西北大學俄語系、蘭州大學俄語系、中共西北局黨校俄文班於1951年合併組建的西北俄文專科學校;1952年,中共西北局黨校俄文班併入西北俄文專科學校,學校開始招生;1958年更名為西安外國語學院
  • 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西安外國語大學計劃招收1000餘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現將碩士研究生招生有關事項說明如下:一、報考條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 陝西省重點大學,西安郵電大學和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陝西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陝西和甘肅兩省郵電人員訓練班及隨後的西安郵電學校。1959年升級為西安郵電學院,是國家在西北地區布局的唯一郵電通信類普通高校。2012年升級為西安郵電大學。
  • 西安外國語大學回應「封閉管理生活條件差」:將改善校內條件
    新京報訊(記者 馬明仁)西安外國語大學被指封閉管理期間出現校內購物條件差且貴,洗浴設施不足等問題。21日,西安外國語大學發布通報稱,將簡化學生外出報備程序,改善校內購物條件,嚴肅處理亂漲價行為。西安外國語大學發布通報。一則現場視頻顯示,20日晚,西安外國語大學多個宿舍樓內學生進行集體喊樓,現場聲音混雜。
  • 西安印記·小雁塔與皮影戲
    曾經去過一座古都西安,在這裡逛了一座小雁塔,欣賞了一場皮影戲,感受了一段從未經歷的旅程。走進古樸的院落,這裡充滿了鄉村與時尚的氣息,有些老物件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發揮不同的價值。在這裡可以遇見許多石盤、石磨、拉車等等,西安的拉車軲轆很大,工藝更加精細一些。有些牆上或是窗臺,處處裝飾著古都的色彩,甚至有些門口還立有兵馬俑的身影。
  • 西安高校之民間奇葩排行,交大女生躺著中槍
    西安外國語大學名列榜首,陝西師範大學位居第二,西安工程大學位居第三。聽說,西外雖然美女多,但並不適合男孩子生存與發展。有詩為證:大一是男生,大二像男生。大三像女生,大四是女生!2014寒假,西安美院以68天的超長假期力壓陝西省境內眾多學校,成為放假最土豪的大學,贏得了眾多學子的羨慕嫉妒恨。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9天的「超長」假期)。
  • 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遷館西安音樂廳 看非遺皮影如何「趕潮...
    皮影文化,應該被更多人看到。11月27日,擁有200多件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藏品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原址正式遷入西安音樂廳北側。在大唐不夜城的璀璨光暈下,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觀賞與讚美。本次遷址至西安音樂廳,將原先較為偏僻的館址遷至臨街場館,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更多的遊客進館參觀,也使得這數百間國寶皮影,與市民的距離更近一些。觀眾可以「跳進」皮影世界讓皮影與市民更近一些,不僅僅是遷館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