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九藝情報局
/關於考研的事都是大事/
蘇州大學2018年真題題目
試題題目:廣場
場地位於南方某省,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廣場。尺寸如圖所示,是一個近似直角的三角形,在場地東北角有一個地鐵出入口在地下五米處,此外,場地中還有一處大型雕塑,建議保留。場地周邊用地主要是商業區與住宅區,西南側為城市幹道,北側,東側為次幹道,地鐵站附近人流量巨大,共享單車停放無序。
在場地中規劃一處1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覽館,建議做地下建築,建築平立剖不要求,只用畫出建築外輪廓(地下部分虛線表示),標註出入口。
規劃一處咖啡館,面積在200-300平方米, 要求配置足夠的戶外休息空間。平立剖不要求。
規劃至少一處共享單車停車場,停放數量位置自定。
要求一處可容納至少100人的戶外劇場,要求配備階梯形看臺。
規劃設計後,廣場,建築,地鐵站出入口,看臺等需要成一個整體。
平面圖,比例自定
鳥瞰圖,需表達清楚場地豎向關係
剖面圖,表達清晰豎向設計
分析圖若干與設計說明
設計說明務必條理清晰、字跡工整,可在設計平面圖恰當位置書寫。
規劃設計正圖均要求用墨線繪製在繪圖紙上,徒手與輔助工具繪製均可。其中,平面圖不得施色(施色者將酌情扣分!),效果圖是否施色自定。
圖中未註明的現狀情況,可不予考慮,也可考生自擬。
附圖:
題目明確指出設計的是廣場,同時兼具地鐵站出入口空間的功能。
作為廣場而言,題目沒有明確要求綠地率,則綠地率原則低於50%。且周邊用地為居民區與商業區,場地內部又有地鐵站、合計1300平方米左右的建築、共享單車停放點,因此場地被使用的概率較大,故而綠地率在40%左右比較合適。
周邊分析:為商業餘居住用地,並未明確指出位置,因此只能默認這個條件只是在暗示這個地鐵站還是在城區以內,場地的使用率不會低了。
場地與城市道路銜接部分巧用硬質鋪裝變化和綠化邊界將廣場與人行道劃分開來,同時植被還能起到強化邊界的作用,這樣人們的視線可以透過植被到達廣場內部,不會在視覺或功能上阻礙行人對廣場的接近;常採用的形式有花池、樹池、花籬等將休憩場地和植被相結合的方式。
現狀分析:場地中有一處保留雕塑,原則上是放在場地中的重要位置並且要突出出來,最好是場地的核心,高程不得變動。周圍應用開放的空間突出雕塑,硬質廣場和草地均可。
通常地鐵站周圍的共享單車的停放數量大、離地鐵口極近,因此共享單車的停放位置儘可能的離地鐵站出入口近一點,最好主要的出入口附近能夠都有分布。共享單車停車場應離地鐵口100m遠左右。
人流分析:場地的北面、東面為一般城市道路,西南側是城市主幹道;場地內有一地鐵口。
可以推測場地行人量比較大,這裡會有從各個方向穿行通過的行人,所以場地適當考量無障礙設計,並注意道路與服務設施的連接,以及道路鋪裝設施等對人流的引導。
建築分析:任務書中要求設置咖啡館且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咖啡館和茶室的考點相同,對於戶外的要求是有優美環境,可以適當的配置綠植營造輕鬆的休憩環境,打造輕鬆的氛圍;
豎向分析:題目中的地鐵口、展館、看臺都是對豎向設計的要求。
1.蘇州大學的考題自從新任出題人翟老師命題以來,命題風格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1)場地面積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到2公頃之間,但圖紙內容要求相當深入,相當於擴初圖紙的1:250比例的設計精度,鋪裝,小品,路緣,欄杆要進行精確表達。
(2)跳出了我們以往進行快題作圖的慣性思路,植入當代景觀設計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念;景觀都市主義在快題中進行考察屢見不鮮。
2.任務書從多個角度暗示本題的設計要點在於處理地上與地下的關係,」地下建築「需要挖地,「梯形看臺」需要豎向高差,要通過豎向上的設計,將廣場、建築、地鐵出入口銜接為一個系統,如此多的條件都在暗示本題的核心考點就是要把場地的豎向做出「花」來,立體交通,下沉式廣場,大臺階,坡道,臺地等等的都可以出現在設計中,而這一切的豎向設計都是以地鐵站的出入口作為「基點」的,脫離了這個地鐵站出入口空間一切將不復存在。
3.地下空間需要注意的是通風口在設計中的體現。
4.整個廣場的設計風格應該採用流暢的曲線或折線的構圖,在植物組團較多的地塊可以適當調整地形,使植物搭配增加層次感,景觀更加豐富。
北方地區
常見喬木:國槐、青楊、小葉楊、白樺、蒙古櫟、梓樹、槭樹等;
常見灌木:珍珠梅、日本小檗、榆葉梅、連翹、紫丁香、暴馬丁香、紅瑞木、水蠟等;
常見草本植物:三色堇、大麗花、翠菊、黑心菊、波斯菊、百日草、萱草、玉簪等。
江南地區
常見喬木:懸鈴木、銀杏、香樟、廣玉蘭、羅漢松、鵝掌楸、櫸樹等;
常見灌木:海桐,構骨,黃楊,狹葉十大功勞,桃葉珊瑚,灑金東瀛珊瑚,冬青等;
常見草本植物:山麥冬,寬葉麥冬,沿階草,吉祥草,石蒜,紅花酢漿草等。
海南地區
常見喬木:椰子樹、大王棕、中東海棗、 蒲葵、棕櫚、木棉、高山榕等;
常見灌木:美人蕉、扶桑、花葉假連翹、滿天星等;
常見草本植物:一品紅、紅莧草、萬壽菊、孔雀草、雞冠花、彩葉草、非洲鳳仙等。
STGK在南萬騎原車站前設計了一個廣場,這是站前場地重建的一部分。在此區域內,車站和居住區之間大約有4米的高差,陡峭的臺階和斜坡把場地分成了兩個部分。設計師建議在車站和住宅區之間創建一個緩坡。沿著這個斜坡設計了一個梯田式的空間,設計靈感來自稻田,通過車站和居民區的聯繫使景觀成為一個整體。現在的梯田廣場可以滿足各種活動對場地的需求,例如休憩、散步和舉辦活動。
這個廣場不單單是由設計師們設計的,也是周圍社區的孩子們設計的。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舉辦了一個專題研討會,讓孩子們找到並介紹當地的景點和他們喜歡的地方。
在工作工坊中,他們製作了關於瓷磚鋪裝的示意圖和介紹說明,鋪地磚上的文字和圖案向遊客們展示了當地社區的迷人之處。設計師打算基於當地社區的情況來設計廣場,因為他們相信這會讓這個站前廣場更具吸引力,並更加貼近當地社區。
1.項目分析:
項目原址是位於蘇格蘭阿拉伯丁市中心的聯合臺地花園,由於受到公路和鐵路的分割,這個始建於19世紀面積僅為1.3萬m²的花園,事實上是兩個不相干的部分,導致其形式割裂,流動性差,且原設計垂直空間利用較少。在2012年,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務所接手了此項目。
2.設計構思:
利用垂直疊圖技巧(這個方案被形象地稱作「花崗巖蜘蛛網」),通過不斷疊加各種多層且繁複的空間,將未來城市文化中心的城市花園整合成了一個集地面、地下、地上,三維一體綜合開放利用,以及多層面立體化交通系統共同組成的層疊是的城市公共領域。「蜘蛛網」的拱形「筋」成為了花園的步行體系,其四通八達,連接著周邊的denburn路、belmont街,Union街和Rosemount高架橋;而其下的開放空間則被用於展覽、聚會和藝術表演等多種用途。
3.設計手法:
a.垂直空間的利用:利用地面、半地下、地下、地上空間,創造多功能疊加的場域。
b.形式統一,多樣化的功能:在統一的形式中,場地對不同分區賦予不同的景觀類型及功能,如草階、大草坪、林地以及硬質活動空間。
c.豐富的內容:建設花海,草坪,林地,廣場四位一體的景觀綜合體。
👇
英語 | 政治 | 設計史論
風景園林 | 環藝設計 | 工業設計 | 視覺傳達
QQ:2502205621侯老師
電話:13291286166(同微信)
「了解更多」 考研資訊
九藝考研——針對設計類美術類專業考研平臺。
九藝考研於2006年成立,專注設計類美術類考研十四年。打造手繪、理論與文化課為一體的全科式考研培訓。九藝考研總部位於濟南,並在北京、南京、合肥、江西、瀋陽等地開設分支機構。適合學習人群:九藝考研面向全國招生,適合在校大學生和已經畢業有考研意向的設計類美術類專業學員。數十年在九藝所有團隊人員的努力下,培養研究生達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