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辛瑋光重點介紹了模型技術及系統規劃方法在流域水文、汙染源解析、補水調度、岸線及水下地形優化、流域治理、河湖生態修復、海綿城市等方面的應用。
在流域水文方面,公主嶺市新城水系項目通過水文模型模擬不同水文期、不同雨量情景下河流徑流量,提出水的優化調度方案。
在汙染源解析方面,台州市長潭水庫項目採用基於事件驅動的分布式非點源模型,定量分析汙染物來源,精準施策制定流域治理方案。
在補水調度方面,昆明市滇池草海項目模擬不同補水情景下水體循環流動狀態,優化補水方案。
在岸線及水下地形優化方面,合肥市方興湖項目通過水動力學-水質耦合模擬,分析湖泊水流死區和藻類富集風險點,對水下地形進行優化。
在水質淨化方面,合肥市南豔湖項目根據汙染物湖內遷移轉化規律模擬結果,制定了包括前置庫、人工溼地、旁路循環淨化系統等措施在內的水質綜合保障方案。
在河湖生態修複方面,西安市昆明池項目運用水生態模型,模擬分析不同生境條件下湖泊水生態系統恢復狀況與自然演替規律,優化水下森林系統構建方案。
在海綿城市方面,萍鄉市海綿城市試點項目通過構建「上截-中蓄-下排」城市雨洪蓄排系統,有效解決了老城區內澇問題,實現了雨洪資源的高效調度利用。
最後,通過南寧那考河項目,系統性介紹了黑臭水體治理的綜合策略。基於汙染源詳細溯源調查,制定排口分類整治方案,結合沿岸海綿城市建設和水體生態修復,實現管網與河道水系協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