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抓獲嫌疑人。
本版文/本報記者 吳俊鴻 通訊員 廈公宣
一名浙江女子,一次境外購物,銀行卡內207萬元離奇失蹤。一夥神秘口罩男,在廈門各大銀行ATM取款機,頻繁大量取款。兩個原本看似不相關的信息,引出一起驚天跨境偽卡詐騙案……
昨日,廈門警方對外發布一起特大跨境套取銀行卡信息、偽造銀行卡詐騙案,抓獲13名嫌疑人,涉案金額1300多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起廈門歷史上最大偽卡套現詐騙案的破獲,受到公安部領導高度關注,公安部經偵局局長孟慶豐予以批示肯定,經偵局近日專門為廈門警方發來賀電。
一次
境外購物
銀行卡內207萬元離奇失蹤
今年6月上旬,浙江陳女士的銀行卡,發生了一件離奇事——自己去了一趟「臺灣遊」,回來後發現,卡上207萬元存款消失了。更「神奇」的是,她的銀行卡一直在身邊。
她向警方回憶稱,最後一次使用那張銀行卡,是在今年5月份下旬,她去臺灣旅遊。在一家商店購物時,剛開始,她拿著兩張信用卡結帳,店員反覆刷了數次,然後將卡還給她稱,卡沒有反應,建議換其他的銀行卡。
東西都挑好了,陳女士也沒多想,就將身上一張有200多萬元存款的儲蓄銀行卡,拿去刷卡付帳。10多天後,她已回到浙江,突然發現,卡上的餘額幾乎被清空了,足足少了207萬元。
「卡一直在我身上,小偷是如何偷走我的錢?」陳女士慌忙報警,當地警方介入調查。
一夥
可疑男子
偽卡團夥戴口罩瘋狂取現
銀行卡上巨款離奇失蹤,報警地在浙江,嫌疑地點又是臺灣,從空間上看,幾乎和廈門沒有太大關係。
不過,今年7月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個異常:一段時間來,廈門各大銀行ATM取款機前,出現一夥可疑男子,他們取款時,頭戴帽子,口罩遮臉,每次取走大量現金。
「大熱天,這樣打扮也不怕中暑。」這一夥口罩男馬上引起了民警懷疑。
調取監控、分析作案軌跡,經過海量數據分析,民警初步懷疑,口罩男的背後,是一個盜取他人銀行卡信息、並製成偽卡冒領的信用卡詐騙團夥,其中嫌疑人有臺灣籍人員,涉案金額巨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立專案組偵破。
一場
全國追緝
中秋節突襲抓獲五名嫌疑人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民警發現這一團夥作案地分散、反偵查意識強,給警方破案帶來很大挑戰。
為了掌握充分證據,專案組先後輾轉湖北、山西、浙江、廣東等十餘個省市,行程數萬公裡,收集大量線索。今年9月初,專案組掌握到一條重要線索,數名主要嫌疑人將在中秋節期間,來廈門進行一筆「大生意」。
「大魚,終於要浮出水面了。」專案組在中秋節當天,分別在島內酒店、集美一小區等地,抓獲團夥主要成員於某、沈某,以及施某等5名嫌疑人,初步查明他們作案10起,涉案金額1300餘萬元。
12月7日,最後一名主要嫌疑人郭某到案。截至目前,作案鏈條中的三個小團夥,包括郭某等共13名嫌疑人已被分別採取逮捕、取保候審、刑事拘留等刑事強制措施。
【揭秘】
團夥成員互不知姓名
作案時乘飛機集結
餘額數萬元的銀行卡,根本看不上
他們生活在不同地方,平日裡,忙著各自事情;他們以外號相稱,從來不問對方的真實身份。
不過,一旦有作案需要,他們像美劇《飛天大盜》一樣,可以乘坐飛機迅速集結,分工「協作」。他們有人負責買通店員馬仔,並套信息、制偽卡;有人負責提供用來轉移資金的POS機;有人養了一批「車手」,頭戴帽子,口罩遮臉,負責大量取現。短短一年時間,他們作案10起,盜取1300餘萬元。這是夥什麼樣的人?他們是怎麼作案的?
1
買通商場店員
克隆顧客銀行卡
●執行人
於某,33歲,湖南常德人,外號「老楊」
作案手段:找商場店員、夜場服務生等做「馬仔」,讓他們通過讀卡器克隆顧客銀行卡信息,並偷窺記下密碼,由此做出偽卡
遊一趟臺灣,銀行卡內的200多萬元怎麼就離奇失蹤了?原來,問題出在臺灣購物時的刷卡店員身上。而這個店員,其實是這個套取銀行卡信息、製造偽卡詐騙第一個環節中首要人員沈某的一個「馬仔」。
「馬仔」通過讀卡器,克隆下女子銀行卡信息,然後偷窺並記下銀行卡密碼。接下來,「馬仔」將克隆下來的信息和密碼,提供給了沈某團夥。沈某團夥將銀行卡信息讀取出來,再通過電腦,將信息複製到空白卡上——就這樣,一張克隆偽卡,就完成了。
在臺灣、大陸等地,沈某發展了大量這樣的店員「馬仔」。這些店員「馬仔」,包括商場收銀員,夜場服務生等等。此外,據警方介紹,這個沈某涉嫌電信詐騙以及販毒案,是一名臺灣方面的通緝犯。
克隆卡做完了,接下來就是轉帳,因為不敢去銀行櫃檯,在ATM櫃員機取錢,每天取錢金額有限,一次取2萬元,容易驚動持卡人,於是,沈某需要能一次性將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轉走的渠道,於是,接力棒就到了「2號人物」於某手中。
2
名牌大學研究生
提供POS機
●執行人
沈某,33歲,臺灣嘉義人,外號「眼鏡」
作案手段:向商戶購買二手POS機,通過非法渠道解碼,提供給製造偽卡的沈某,讓沈某可以一次性把偽卡上的資金轉移走,方便取現
說起這個於某,他還是國內某名牌政法大學研究生。今年以來,他向一些商戶購買二手POS機,通過非法渠道把POS機解碼,然後在網上發布廣告,聲稱可提供POS機。
不過,於某和沈某、施某的相識,是通過中間人介紹。他們之間,都是以外號相稱,於某的外號叫「老楊」,跟原本的名字沒有半點關係,這也是於某反偵察意識的體現。
他們分布全國各地,平時忙於自己的事情,要作案時,選一個地方聚集,於某隻要拿著POS機出現就可以。據民警介紹,於某十分小心,每次為了減少周折,都是乘飛機「赴會」,擔心POS機被查,甚至通過快遞,郵寄到目的地,人到了再取POS機。
在這條套取銀行卡信息、製作偽卡黑色犯罪鏈條中,於某的「工作」十分簡單,幫助沈某團夥POS機轉帳。由於POS機一般都是商戶使用,不存在金額限制的情況。
「那200多萬元,一下子就被轉走,用不上數秒鐘。」民警說,於某的POS機轉帳環節,可獲得20%到30%的抽成。
「學來的專業知識,沒用來維護正義,卻用來作案和反偵察。」說起於某,民警這樣介紹。
3
在逃臺灣通緝犯
在廈大量取現
●執行人
施某,39歲,臺灣新竹人,外號「光頭」
作案手段:糾集一幫人,戴著帽子、口罩,到各個銀行的ATM機把從偽卡中轉移走的資金取出來
大量金額通過POS機轉帳出來後,接下來就是取錢了。這一環節,沈某、於某交給了施某。
施某涉嫌電信詐騙,是個臺灣方面的通緝人員。不過,數年前潛藏到廈門,找了一個女友,他拉上女友的弟弟,以及其他家人等,開展他之前在臺灣的「老業務」——幫一些違法人員取錢。
在詐騙的圈內,這些取錢的人被稱為「車手」。據介紹,在臺灣「詐騙界」,關於「車」的名詞,還很多。比如,販賣銀行卡信息的人,會建立一個叫「人頭帳戶」的資料庫,這個「人頭帳戶」包含「銀行卡信息+身份證件」。一個「人頭帳戶」叫「車子」。如果帶有網銀的話,叫「大車」,沒有網銀,就叫「小車」。
於是,像施某這樣的團夥,因為是取錢的,就叫做「車手」。
據介紹,由於最後的錢是在施某的手上,他可以抽成20%。不過,在這個「詐騙江湖」裡,也存在不講信用的情況,施某的一個同夥,曾「黑吃黑」,取了100多萬元,不給「上線」。他拿著錢,在廈門買了房子。
「10起作案中,單筆最大的是207萬元,最少也在數十萬元。」民警介紹,一張銀行卡,如果裡面只有數萬元,沈某這些人,根本看不上。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