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各大財經媒體統一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說是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以及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三家商業銀行同日發布公告,暫停對於個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新交易開戶業務。給出的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稱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新冠疫情等影響,貴金屬市場價格波動劇烈,投資交易風險加大。而就在此前,上金所還發布公告將紐約黃金12月期貨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從12%提升到15%,直到12月15日收盤清算後再恢復至平常水平。
幾大銀行如此的統一步調再加上上金所的提前戒備,黃金期貨市場頗有些山雨欲來的意思,讓人不禁想起4月份中行的原油寶事件。那次正是銀行專業技能不成熟,缺乏對期貨產品風險的正確認識,導致5月原油期貨合約負油價交割,投資者不但沒賺錢,還要倒賠錢進去,鬧出了不小的醜聞。這次提前預防是不是黃金也要有大的波動,自從8月份黃金創下2074美元的新高以來,已經連續下跌了三個多月,周五晚間受到消息影響,更是跌破1800美元關口,最低觸及1774美元,創下4個月以來的新低。
其實讀過我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早在7月底黃金突破1944美元的時候,我們就寫文章說黃金已經進入了高風險區間,建議止盈出局,核心邏輯就是投資者對於黃金的預期開始逐步兌現,後續每一件事情,不論好壞,都是預期兌現的一部分,到時候黃金只會持續走低。主要原因也是基於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漲得太高了,從2018年底到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黃金已經從1200美元漲到2074美元,漲幅超過70%,年化收益超過40%,對於一個避險資產來說,已經非常高了。要知道股票型權益類資產長期的年化收益也不過12%,等於一年多時間黃金就賺下了股票市場4年的平均收益,說不高擱誰恐怕都不信。
其次黃金是個避險資產,本身並不能產生價值,這跟我們買股票做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企業你買進去了他能每年給你創造利潤,但是黃金可什麼都不會幹,這就決定了它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長期看根本不適合做為投資品。
第三疫苗研發進展超預期,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普遍積極,這應該是黃金最大的利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這輪上漲的主要因素一個是美元持續寬鬆,另一個就是疫情衝擊風險釋放。現在疫情防控取得超預期進展,黃金的避險作用也就逐漸削弱。
第四就是預期翻轉,在7月底我們看待黃金的時候就說過,當時的恐慌情緒已經悲觀到極致,這就造成一種反向逆差,因為都是極度悲觀,以後的每條消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預期兌現的那天,到時候大家發現,也不過如此,反而讓利空出盡成為了利好。在投資市場裡,恐懼才是最大的利空,一旦情緒釋放,市場也會逐漸平穩,所以我們才在那個時候建議止盈黃金。
最後對於那些還拿著黃金的投資者,建議逢反彈就立即出局,現在不論是投資者預期還是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大趨勢都已經不構成對黃金的支撐,也讓黃金失去了上漲的核心動能,所以有機會就趕緊跑,千萬別扛著,黃金這東西沒什麼成長價值,一旦套進去,就得等到下一次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恐怕沒有個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
其實黃金還有一個支撐就是美元的持續貶值,但是反彈力度會非常小,因為所有的預期都已經反應在基本面上,即使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來,也不會對黃金的整體趨勢有較大影響。而且上一次美元觸及2000美元高點可是2012年,那還是中國大媽腳踢華爾街的時候,但是後來慘劇大家也都看到了,一套就是8年,所以期貨這東西,根本就不是普通投資者該玩的東西,更不應該拿它作為投資品,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避險和對衝美元,如果你不能對這兩個趨勢有清晰的認知,就千萬別碰。由此可見這次幾家銀行也是站在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從統一角度來看明顯也是收到更高層的授意,提醒投資者切勿看見下跌就認為有機會抄底就跑去追買,最後套了個正著。
如此統一的主動限制交易來保護投資者也就是我們這邊,主管部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要在西方國家才不會有人管你是賠是賺,你要閉著眼瞎買就得認虧,說白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有法律條框和父母護著你,但在資本市場,你要越雷池一步就是賠錢,除了你自己,沒人會對你的錢負責。所以,如果你還想從資本市場裡賺錢,哪怕是為了規避原油寶和追黃金被套這樣的坑,都得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