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嫁閨女縫喜被有何講究,為什麼要在喜被一角留個口子?

2020-12-22 關山聽風

農村嫁閨女縫喜被,是我國民間婚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歷來就有諸多的民俗講究。

嫁閨女時,閨女嫁妝之一的喜被,置辦過程,在全國各地習俗大同小異。只是在縫喜被的時候,要不要在喜被一角留個口子,習俗還真不一樣,這就應了民間那句俗話:「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有的地方有這種規矩,有的地方則沒有這樣的規矩。就是同一個鄉鎮,不同的區域,風俗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因此,「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說明了我國民間風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1、過去嫁閨女的喜被,為什麼要縫?

喜被,又稱嫁妝被、合歡被等。縫喜被,是一個傳統的說法,因為過去的被子分兩種,一種是印心被,一般由棉花被芯、被裡子、被面子組成,要經過手工縫被。一種是兜被,也有的地方稱夾被,就是有被套的那種蓋被,把被芯裝入被套內就行了。舊時,兜被是不太講究的被子,一般只有窮苦人家,或者在外做工、當僕人才蓋這種被子。印心被是舊時比較講究的被子,嫁閨女當我要置辦這種被子。

民間常有「裡子」和「面子」之說。比如,形容一個家庭到底怎麼樣,人們就說,既要看裡子也要看面子。又比如,看一個人的外表和內材怎麼樣,人們一般也說,既要看裡子也要看面子。這句話的來源就是古代我國民間的兩種被子,兜被既沒裡子也沒面子,叫「統被」,舊時人覺得是一種很醜的被子,檔次也很低;印心被既有裡子也有面子,是一種上檔次的被子。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由於被子製作的材料有了很多的變化,有被套的被子在人們的眼裡上了檔次,而印心被顯得很土氣,被認為是檔次很低的被子。不過上了年紀的人還是喜歡印心被,不習慣蓋有被套的被子。有被套的被子,蓋著蓋著被芯和被套分離,在裡面縮成了一團,還是印心被暖和。

2、嫁閨女喜被置辦的講究

過去嫁閨女的喜被,講究棉被(也有蠶絲被、羽絨被等)要新棉花,被裡子和被面子也要新的。如果使用以前用過的,就是「舊」的,人們聯想到「新人」和「舊人」之說。民間認為很不吉利,意味著嫁出去的閨女婚姻曲折,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閨女婚姻生活過得很幸福?

喜被的重量也有講究,一般指棉被的重量,要成雙數,忌單數。一般分夏被和冬被兩種,夏被為四斤,寓意四平八穩,冬被六斤,寓意六六順,冬被也有八斤的,寓意家發人發。

嫁閨女的喜被,在置辦床數上講究成雙數,忌成單。比如四床、四六,八床,一般來說喜被床數越多,說明嫁妝越豐盛。現在農村閨女嫁妝,人們不再講究家具之類的大件貨了,但喜被的傳統依然還流行。現在一些地方一位是八床至十二床。

喜被的顏色,舊時主要有兩種,一是被裡子,要白色的,有的地方可稍帶紅色花紋,有的地方為純白色,寓意夫妻白頭偕老。被面子在過去一般只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紅色,一種是綠色,紅色和綠色的喜被床數各一半。紅色代表男人,綠色代表女人,即男紅女綠,姻緣成雙。這是由於舊時的工業不發達,人們的對被面的選擇餘地不大。現在人們對喜被顏色的選擇有了多樣化,喜被的顏色也就呈現了多樣化,但紅色依然是結婚時的主基調的顏色,只是深淺變化而已,其它顏色就看各人的喜好。

喜被的圖案講究,在過去,主要指被面的圖案,一般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龍鳳呈祥(寓意吉祥富貴)、鴛鴦戲水(寓意夫妻忠貞)、鯉魚跳龍門(寓意多子多福)等。現在的喜被,年輕人喜歡個性化,圖案自然也就多樣化了,有的不一定採用傳統吉祥圖案。

3、喜被的縫製日期

什麼時候縫喜被,舊時,各地的風俗不盡相同。比如說,有些地方,當閨女到了當嫁的年齡後,不管有沒有婆家,父母就開始為閨女準備嫁妝了。有的地方要等閨女有了婆家後才開始準備嫁妝。有的甚至要等男方定了結婚的日子,才置辦嫁妝。因此,各地縫製喜被日期的講究就不太相同。

我國民間縫喜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選農曆逢雙的日子,忌單日子。一般動工後,一天內要完成,不可過夜。

對於準備時間比較充裕的喜被縫製來說,民間有兩種比較講究的風俗。一是擇吉日縫喜被,挑選到哪個日子就是哪個日子。二是不選日子,按傳統慣例,一般認為一年之中最好的日子是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寓意未來的夫婿出人頭地,前程似錦。如果錯過這個日子,一般來說,民間認為農曆的二月和八月的雙日是最好的月份和日子。

還有的地方,除了講究農曆的雙日子外,還講究天氣。人們認為縫喜被要天氣晴朗,寓意將來夫妻生活愉快幸福。

4、縫喜被人選的講究

哪些人能給閨女縫喜被,不同地方,說法也不太一樣。比較普遍的說法,一般由親娘縫喜被最好,因此,舊時,大多數地方由娘給閨女縫喜被。其次才是嫂子、姑娘和姨媽等親人。

也有一些地方請人縫喜被,這些地方的對所請之人的條件就比較講究。一是要請女人中的「全福人」,也就是父母、公婆、丈夫、兒女要齊全。二是三年內家裡沒有辦過喪事,三年內沒有給人縫製過壽服。

5、縫喜被時的講究

縫喜被時要用紅線,整床喜被要一根線縫到頭,寓意夫妻到頭,也有說是千裡姻緣一線牽。縫喜被的線中間不能打結,如果中間打結,就意味著以後夫妻生活中會經常吵架,有心結。線在縫喜被過程中不能斷,以為不吉利。因此,縫喜被的人要在下針前,反覆檢查線,並留足線。

有很多地方在縫喜被時,要在被頭留一個口子,要在四寸長以上,現在是十公分以上。其寓意在民間有多種說法。一是說閨女到了婆家能開口說話,也就是在家庭中有話語權。二是說留口子寓意是早生貴子。三是留口子到婆家由新娘縫好,是為了顯示新娘的針線工夫。如此等等。一般來說,喜被留下的口子,在新婚的第二天,由新娘親手縫上。

有的地方則既留口子,也要縫被時放入「五子」,不同地方「五子」的說法不一樣,比如,有的地方放入 葵花籽、西瓜籽、芝麻、花生、杏仁。

我國民間之所以特別講究縫喜被,主要是被子諧音「輩子」,閨女出家是一輩子的事,自然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和祝願。

相關焦點

  • 老人常說「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到底是有何講究?看完恍然大悟
    在農村,老人常說「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婚喪嫁娶等有講究嗎?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自古以來,上禮送禮就是一項聚攏人氣、融洽關係的技術活,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的重要場合,送禮有著許多的講究,也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竅門兒。
  • 為什麼嫁出去的閨女,不能回娘家過年?農村老漢的解釋令人沉默
    為什麼嫁出去的閨女,不能回娘家過年?農村老漢的解釋令人沉默入鄉隨俗是我們每個人都要了解的禮節。在不同的地方,自然就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像是在有些地方的農村,就會有一些你不知道的規定。可能有些人感覺自己在城市裡住習慣了,發現沒什麼區別,但是在農村,一些風俗習慣都是很有講究的。比如一些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些說法?對此小編詢問了一位農村老漢,對方的解釋真是令人感到沉默。首先,這種說法就和迷信沾邊了。從老農的口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嫁出去的閨女回娘家過年,是會破壞風水的。風水破了,就會影響的自己家一年的運氣。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
    要不說以前人們的壽命普遍的比較低,活到五十多數的人就已經算是高齡,能活到六十歲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在農村有著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和說法,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是有總結的,雖然這些老規矩並沒有什麼依據,但是從古自今都是這麼傳過來的,農村老人也都是這麼按規矩準守來的,農村生活的人基本都知道66、73、84、是老人的三道坎。
  • 備婚全攻略|結婚喜被的禁忌和講究有哪些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新人結婚一定要置辦幾床喜被才行。那麼各位新人知道置辦結婚喜被的禁忌和講究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購買喜被與過去請人縫製喜被不同,現在大部分新人更願意選擇到信譽比較好的品牌店購買喜被。購買喜被需要注意的問題有:首先,在顏色上喜被的底色肯定應該以紅色為主。尤其是講究傳統的話,大紅色是最正統的顏色。
  • 女方陪嫁被子有何講究 結婚被子禁忌大全
    陪嫁被子是結婚的時候女方必備的重要嫁妝之一,結婚的被子又被稱作是喜被,這個和我們普通買的被子可就有著許多的不同,比如被子的顏色一定要鮮豔,被子的品牌裡不能帶有「喪」的同音字,被子上的數量也必須是雙數等等。雖然講究繁多,但是這些全部都代表著女方長輩們對於嫁女兒的重視還有對小夫妻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 農村俗語「女人菜籽命,好壞都靠碰」,什麼邏輯,有何講究?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與俗語有關,題目是:農村俗語「女人菜籽命,好壞都靠碰」,什麼邏輯,有何講究?
  • 農村送禮有規矩,講究「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
    農村是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在農村,可能除了吃喝拉撒,一年中最大的開銷就在人情往來裡面了。農村其實就是個最大的熟人圈子,親朋好友,鄰裡街坊,辦喜事,辦白事都要去參與。既然都走動如此頻繁,參加這些,怎麼能兩手空空的去呢?所以送禮和禮金都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現在生孩子的觀念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時候都會以生閨女為驕傲,這個也是很現實的一種情況存在,按照過去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可謂是千方百計的要生兒子的啊,只不過哪些千方百計要兒子的,現在兒子長大之後,要愁死個人的,現在男多女少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尤其是農村,結婚難的現象是一個很現實的存在,家裡要是有個倆個三個待娶的兒子,哪可真的是要了父母的老命了
  • 結婚上喜墳有什麼講究 什麼時間去最好
    在很多地方有一個習俗,結婚都會拜祖先,也叫做上喜墳,結婚上喜墳寓意添丁進口,那結婚上墳有什麼講究以及注意事項?一、為什麼上喜墳結婚乃人生中的大喜事,很多地方都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就是結婚時需要給家中去世的親人上墳。在某些地方在結婚前男方會帶新娘去上墳,意思是讓祖先提前認識一下新娘子。有些地方則是婚後男方帶著新娘去上墳。
  • 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哪五喜?老祖宗的話有何講究
    一喜是烏龜進門,鎮宅化煞。 二喜是蝙蝠入宅,福氣臨門。 四喜是土狗進家門,護家防賊人。
  • 農民:大有講究,別忘了這件事
    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眾所周知,2019年被稱為「滑年」也就是「無春年」,由於在農村,人們根深蒂固的認為「春生、夏芸、秋收、冬藏」,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節,而「無春年」也被不少農村老人認為是「寡婦年」,寓意不好!
  • 農村有個習俗,出嫁的閨女小年這天不準回娘家,這是為什麼?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出嫁閨女是不準回娘家門的。雖說是一些陋習,可這個習俗,至今沿襲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而且出嫁的閨女,也自覺的避開這一天,儘量不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回娘家。這個習俗只限於有兒子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兄弟就無所謂了,如果有哥哥弟弟,出嫁的閨女在這一天回娘家,即使哥哥弟弟不說,嫂子或弟媳也會非常不高興的。因為農村有個講究,過小年的這天,白天還好一點兒,特別是晚上,結了婚的閨女堅決不能在家過夜。
  • 砌磚時忘了留縫怎麼辦?瓷磚間為什麼一定要留縫?
    砌磚的過程中是需要留縫,只有留有一定的縫隙才能夠讓瓷磚更美觀、不容易損壞,但有些人鋪貼過程中沒有將縫隙留著,砌磚時忘了留縫怎麼辦?有些業主沒有太多裝修經驗,覺得就算不留縫也挺好看,瓷磚間為什麼一定要留縫?
  • 有女不愁嫁,有男愁禮錢!農村結婚難,彩禮+三金一動不動+豬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農村的父母都著急把自家女兒嫁出去,說什麼年紀大了怕嫁不出去讓人笑話,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家閨女才15/6歲就開始四處打聽招呼找對象,18/9歲就把閨女嫁出去。但現在很多農村父母的觀念卻變了,比如我有個朋友,她弟比她小兩歲,但她媽媽從不催她結婚,反而急著催弟弟結婚。
  • 為什麼貼瓷磚一定要留縫,不留縫會有什麼後果?
    很多業主在裝修時,對瓷磚之間的縫隙都忍受不了——好好的瓷磚,為什麼必須留一道黑黑的縫隙呢?最近把這個問題諮詢了裝修師傅,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瓷磚留縫,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點。防止工藝誤差可以這樣說——即使瓷磚不留縫,也很難做到緊密拼接。原因就是瓷磚在製作和施工過程中,存在工藝誤差。工人在施工時,由於地面水泥不平整、瓷磚放置歪斜等情況,會造成瓷磚稍許歪曲。
  • 天天有喜2為什麼停播了 天天有喜2被砍因為愛情有幸福接檔
    2月24日原定於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天天有喜2》劇情沒有更新,而金鷹獨播劇場竟然放的是陳偉霆的新劇《因為愛情有幸福》,這讓很多劇迷好奇《天天有喜2》為什麼停播了?《天天有喜2》被砍《因為愛情有幸福》接檔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剩下的劇情要去哪裡看呢?   對於電視劇《天天有喜2》為什麼突然停播了,具體的原因湖南衛視和片方拉風娛樂都沒有回應,但是湖南衛視已經把原定於金鷹獨播劇場播出的電視劇《天天有喜2》將被撤下,陳偉霆主演的新劇《因為愛情有幸福》接檔,該劇原本的播放日期是2月28日。
  • 《活著》《福貴》:嫁人就嫁二喜這樣的男人,忠厚善良知冷暖顧家
    劇中二喜與鳳霞天造地設的一對有情人,婚後夫妻恩愛幸福。二喜也深受觀眾喜愛,不少觀眾直呼,嫁人就要嫁二喜這樣的男人。福貴正在學人走路,滿倉帶著二喜就到了門口,剛好看個正著。二喜笑呵呵地說:「大叔,很多人都學我走路,你學得最像」,說著比了一個大拇指給福貴。進門落座後,二喜說:這人啊,有福就有禍,關鍵是讓自己快樂起來,這腿瘸了就瘸了嘛,有什麼大不了的,人家願意怎麼看就怎麼看,那人家長著眼睛,你還能不讓人看呀?
  • 北宋時期的「天子娶兒媳,皇后嫁閨女」是怎麼回事?
    全文字數1583,圖片6張,閱讀時長約5分鐘 在北宋時期,朝野流傳著一句話「天子娶兒媳,皇后嫁閨女」,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句話裡的「天子」,指的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
  • 一夜之間,喜茶樂樂茶都想要他?
    樂樂茶,奈雪,喜茶等奶茶引領品牌宣稱要 用科技重新定義奶茶好傢夥 這麼嚴肅的態度 我以為要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然後他們說 奶茶要用冰博克大家的腦海裡但你跟我講 就憑這個 你就可以號稱 以科技為核心海報倒是一個比一個有未來科技感。更有科技感的是他們的價格,鮮奶加黑糖珍珠,一杯20+ 請大家把血賺打在公屏上。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何講究?
    這是因為,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發現66歲這個歲數,和73、84一樣,是人生中的坎兒年,人們很容易在這幾個年份中去世。所以,民間有「六十六,不死掉快肉」之說,還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在古代,過生日是要敬神敬祖的,這帶來的一刀肉,要上供以後才能食用,而閻王供了這一刀肉,自然不再向老人下手了。至於為什麼送一刀肉要由出嫁的女兒負責,而不是由兒子負責,這是因為舊時女兒是不用養老的,女兒屬於陪錢貨,養大之後嫁出去,不能在家為父母盡孝。到了老人的坎兒年,女兒為了表示孝心,說明沒讓父母白養,就會割一刀肉來進行彌補自己平日的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