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質量欠佳救生大任恐難當

2020-12-19 齊魯網

  遊泳圈可謂遊泳「新將」不錯的幫手。昨日記者對第一海水浴場遊泳圈銷售市場進行走訪,發現市面上的遊泳圈有的為「三無」產品,存在安全隱患。遊泳圈作為水上玩具,無法擔當救生大任。

  質量參差不齊

  昨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第一海水浴場,沙灘上有不少店鋪在售賣遊泳圈,價格在60元左右。這些遊泳圈顏色十分鮮豔,圖案也很漂亮,還有一些卡通造型的遊泳圈,十分搶眼。在一家攤位前,記者隨機拿起一個遊泳圈,上面竟然無任何安全提示標語和出廠說明。

  「現在是遊泳圈的銷售旺季,一天賣出五、六十個不成問題。」第一海水浴場一家遊泳圈攤主說。記者注意到,海邊多數攤位售賣的遊泳圈均以塑料材質為主,部分泳圈上標註了「非救生用品/設備」、「兒童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僅限在淺水區使用」等安全提示,也有的泳圈沒有任何警示語和生產廠家等信息。在售價上,「三無」產品與正規遊泳圈相差15元左右。當記者問及質量和安全性是否有保證時,店主們都稱沒有問題,多數攤主表示,遊泳圈也不講什麼品牌,市場上的產品質量都差不多。

  另一家銷售泳圈的店主表示,一般價格便宜的泳圈賣得最好。記者發現,攤主說的熱銷品正是沒有標註任何提示標語和生產廠家的遊泳圈。

  多數市民當救生圈用

  隨後,記者來到第一海水浴場內,發現海面上半數的人都套著遊泳圈在戲水,記者沒有發現佩戴救生圈的市民和遊客。

  「遊泳圈就能保障安全吧,反正都在視線範圍內,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坐在沙灘上休息的劉女士來自重慶,她的兒子正使用遊泳圈在海裡遊泳。劉女士告訴記者,在買遊泳圈時,她並沒有注意有無警示標識。

  在沙灘上,記者隨機採訪了8名使用遊泳圈的市民,他們都一致認為,套著遊泳圈遊泳是非常安全的。當被問及「遊泳圈和救生圈有什麼區別」時,幾乎所有的採訪對象都認為二者沒有本質區別。

  沙灘上一名攤主表示,之前他曾賣過橡膠製救生圈,但因為救生圈比遊泳圈重量大,不方便攜帶,而且價格比塑料的遊泳圈高很多,來買的人少,如今他店裡也不再銷售救生圈。

  屬於玩具非救生用品

  芝罘區消防大隊參謀曹琳娜表示,真正的救生圈是由橡膠、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面多包有帆布、塑料等,而我們平常使用的遊泳圈並非救生用品,只能在水上休閒運動中起到一定的輔助或保護作用,如果在深水區使用,關鍵時候是不能擔當救生大任的。

  據了解,遊泳圈屬於充氣水上玩具,產品執行的也是玩具標準。曹琳娜建議,使用遊泳圈的市民應儘量在淺水區遊玩,水性較差的特別是兒童,應該使用救生圈或由水性較好的專人陪同下海。購買遊泳圈時,要注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等信息是否齊全,選擇質量、做工好的產品,儘量去正規超市購買水上用具,切莫貪圖便宜購買、使用一些劣質的產品。(記者 逄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5-692298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遊泳圈與救生圈本質不同 遊泳圈不能作為救生用具
    殊不知,遊泳圈和救生圈存在很大的區別,遊泳圈在發生意外的瞬間難擔當救生的大任。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人誤以為遊泳圈等於救生圈,對與之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因此做出用遊泳圈替代救生圈的傻事, 令人堪憂。  在市區小商品市場,記者發現不少玩具批發攤位都有出售遊泳圈,色彩與款式五花八門。
  • 塑料遊泳圈難當「救生」大任
    塑料遊泳圈難當「救生」大任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8.08 星期五     告別持續降雨天氣,島城又迎來了豔陽天,隨著氣溫升高,各大浴場內遊泳的人也越來越多。擔心年幼的孩子不懂水性發生危險,不少帶孩子到浴場遊泳的家長們都會給孩子配一個充氣遊泳圈或簡易救生衣。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切勿當做「救命稻草」
    合肥持續高溫不斷,遊泳成了最好的消暑方式。一些「旱鴨子」會在遊泳時會攜帶遊泳圈以保證安全,但遊泳圈真的安全嗎?其實市場上銷售的遊泳圈實際上只是水上玩具,不等於「救生圈」,不可以作為救生器材使用。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避免深水區使用出意外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避免深水區使用出意外 2012年08月15日 14:36:18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14日電(記者 嶽德亮)天氣炎熱,遊泳場所嬉水的市民很多,市面上的遊泳圈也熱銷起來。
  •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榕多店遊泳圈無廠家信息
    可是,如果遊泳圈的質量無法保證,那麼它們很可能會成為「要命圈」。   家住晉安區前嶼新村的劉小姐說,前幾天,她帶5歲的小侄女去遊泳館遊泳,小侄女套著鴨子形狀的遊泳圈,「撲騰」一聲跳入水中。可沒過半個小時,遊泳圈突然就漂不動了,眼見侄女往下沉,劉小姐及時將孩子撈了上來,可孩子還是被嚇得哇哇大哭。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炎炎夏日家長需當心
    但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一些遊泳圈質量欠佳或缺乏標識,孩子們使用時有可能出現意外。  昨日上午,記者在八七路多家銷售充氣遊泳圈玩具的攤位上,發現各式各樣的充氣遊泳圈應有盡有,但這些遊泳圈大多只掛著商標,生產廠家的廠名與廠址都沒有標識;有些還只印著幾行英文或日文,幾乎沒有按規定標註警示語言。
  • 孩子套充氣遊泳圈漂入海 多海濱浴場泳圈不救生
    可您千萬看清,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塑料充氣遊泳圈在關鍵時刻不一定能救命,甚至會帶來危險。  昨日,本報記者分多路探訪了大連、錦州、營口等地的海濱浴場,結果發現大多數遊客使用的遊泳圈均為塑料充氣製品,且多為「三無」產品,一旦遭遇危險,難起到救生作用。
  •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海邊戲水時要注意
    戴著充氣泳圈去海邊戲水、遊泳,泳圈被礁石劃破漏氣造成溺水;戴著遊泳圈被海浪卷離海岸……近日,記者從安捷海上救援隊了解到,8月至今,永寧鎮紅塔灣海域,已經發生4起因為遊泳圈而引發的危險事故。專業救援人士表示,這種泳圈特別輕,在海中並不安全,只能算是娛樂裝備,市民在選購時還需謹慎。
  • 遊泳圈≠救生圈 它只是水上玩具!
    ■早報記者 李菁 通訊員 楊思默市民反映:小鴨遊泳圈「翻船」 高價進口產品也搖晃夏天來了,市民王女士天天都帶著4歲的孩子到小區的遊泳池學遊泳。暑假期間,泳池裡的孩子不少,各式花花綠綠、造型各異的遊泳圈讓孩子看了眼饞。於是,王女士在某知名購物網站上給孩子買了一款小鴨造型的遊泳圈。
  • 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原標題: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三無」產品充斥遊泳設備市場。因女友不會遊泳,在下海前,楊先生在銀灘浴場買了一個塑料充氣遊泳圈給她用。當兩人在淺灘戲水時,不知不覺來到了深水區。突然,塑料遊泳圈漏氣了!楊先生使勁把女友往岸邊推,但沒多久便體力不支。楊先生趕緊呼救,幸好被救生員及時發現,才將兩人營救上岸(本報7月2日A10版曾作報導)。
  • 遊泳圈沒救生功能 調查:長沙市場上三無產品多
    他找來包裝袋,發現上面根本沒有廠名、質量合格證等信息。「原來是個三無產品。」想起自己的大意,劉群懊悔不已。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陽侖  調查  北北遇到的漏氣遊泳圈肯定不會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後一例。隨著氣溫步步升高,又到了孩子們親水的季節。家長們在購置遊泳圈時,除了外形、手感,還會關注質量合格證、廠家、生產日期嗎?
  • 調查:山東青島浴場遊泳圈多為塑料制 非救生設備
    遊泳圈標識「非救生用品」  4日下午,記者來到第六海水浴場,十幾家銷售遊泳圈的攤位一字排開,不時有遊客上前詢問價格。一家攤位的攤主表示,這裡的遊客大部分都是租用遊泳圈,一般是20到50元一個,不限時間,也有不少遊客是自己帶著遊泳圈來的,現場購買的比較少,再說價格也比較貴,買了就用一次,也不划算。
  • [臨沂]不是所有的遊泳圈都叫救生圈 別把玩具當救生用品
    業內人士稱,遊泳圈為玩具,救生圈則是救生用品。  事件 遊泳圈水中漏氣  「孩子遊泳的時候,突然看到遊泳圈開始變形、漏氣,趕緊把孩子抱出來了。」趙女士告訴記者,遊泳圈是在銀雀山路一家小店花15元買的。趙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貨,老闆卻堅持不退貨,只願意給趙女士換新的。
  • 燒斷救生繩索偷走愛心救生圈,誰幹的!
    救生繩索被人用火燒斷,愛心救生圈被盜。記者羅時茂     瀏陽日報訊(記者羅時茂)2月底,本報聯合市文明辦、市公益救援隊發起的在瀏陽河城區段設置愛心救生圈活動引發強烈反響,被列為「愛心湧動瀏陽河」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十大愛心」系列活動之一。倡議發出後,很快籌集到愛心款,添置了320套專業救生圈。     然而,瀏陽河兩岸的救生圈還沒安裝完畢,就已出現救生圈被盜的現象。
  • 男孩戴遊泳圈落入海中 遊泳圈救生圈別分不清
    原來,事發時海面上風浪比較大,加上附近有大船駛過,一陣浪打來,孩子的遊泳圈立馬就翻掉,人也掉入水裡。據了解,因為充氣遊泳圈造成的危險連續發生,白城救生站的救生員們頂著高溫加大了巡邏力度,甚至採取駐點巡邏的方式,避免意外的發生。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和遊客分不清楚遊泳圈和救生圈的區別,以為只要戴上遊泳圈就沒有問題了。
  • 正告偷走愛心救生圈的小偷!
    「河水不可能倒流,或許是那個拿走救生圈的人良心發現。」救援隊員認為,也可能是當事人迫於壓力,將救生圈偷偷扔回瀏陽河裡。     不管怎麼樣,救生圈回來了就好,救援隊員們立即將這個失而復得的愛心救生圈重新放回到支架上。
  • 充氣遊泳圈並非救生圈 實測:輕劃即破隱患大
    遊泳圈是「旱鴨子」必不可少的下水裝備。近日,網絡有傳言稱「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理由是「海裡硬物較多,充氣遊泳圈極其容易被戳穿,存在安全隱患」。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央視《是真的嗎》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遊泳圈救生圈可別分不清 充氣遊泳圈受捧泡沫救生圈遇冷
    ­  [遊客]­  幾乎都用充氣遊泳圈­  昨日下午4點,正是白城浴場遊客最多的時候。此時已經退潮,救生站的廣播不停地播放禁止下海遊泳的廣播,但是海裡還是有不少人在遊泳。記者觀察發現,遊泳的以孩子為主。記者跟隨救生員在白城沙灘進行巡查期間,發現幾乎所有的人使用的都是充氣式遊泳圈,僅有兩人使用救生浮球。
  • 花哨充氣遊泳圈是「要命圈」
    夏季是孩子們遊泳的高峰時節,很多家長都會挑個漂亮遊泳圈來增加安全係數。記者調查得知,遊泳圈只是水上玩具,不等於救生器材,相反因其材質輕薄,遇水溼滑,易破裂漏氣,反而會成為「要命圈」。 塑料遊泳圈漏氣害伢嗆水黃陂前川的李紅波先生昨投訴,7月16日他帶8歲兒子學遊泳。為安全起見,他特地到板橋日用品店買了個遊泳圈。誰料孩子到深水區時,遊泳圈氣門突然出現裂縫,氣很快沒了,孩子嗆了不少水,幸虧他及時救援才沒出現危險,他懷疑遊泳圈質量有問題。
  • 清遠市區主要公園增投60個救生圈備應急之需
    工作人員介紹,除了部分被洪水衝走外,會經常有市民下河遊泳,甚至將遊泳圈遺留在河裡以及其他原因造成救生圈丟失。公園管理人員為此呼籲,市民遊泳之後,若使用了應急救生圈,應及時歸位,確保發生意外或應急時有救生圈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