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網網友zys726 問:
自動擋車型中,D擋和S擋有啥技術上的差別,實際駕駛中的區別呢?
牛車網網友汽車小大人 答:
隨著近幾年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保有量也呈幾何級數的向上增長,加上公路等配套設施的落後,導致道路擁堵的情況愈演愈烈,同時隨著自動變速器的技術愈發成熟,製造成本不斷降低,人們對於自動變速器的需求就越來越大,經常關注汽車行業的網友們可能會留意到在A級以上的這些車型中幾乎全部配備了自動變速器或手自一體變速器。
但是問題來了,對於一些新手或之前沒接觸過自動擋的朋友來說,在駕駛自動擋車型的時候總是會忽略一些細節問題,這種不經意的駕駛習慣短期無所謂,但長期對其汽車變速器或傳動系統的損害會非常大,就像題主所問道的自動變速器的D擋和S擋有啥區別,今天藉此機會在這裡和大家聊聊關於自動變速器的那些事兒,希望路過的網友多多提議哈,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理想與現實分割線------------------------------------------------
直接先上個定義,讓大家先對自動檔有個簡單的認知,顧名思義自動擋就是不用駕駛者去手動換檔,車輛會根據行駛的速度和交通情況自動選擇合適的檔位行駛。但既然能夠自動變速又要那麼多檔位幹嘛呢?下面先把自動變速箱的各個檔位及功能做個簡單的介紹。
直接先上個定義,讓大家先對自動檔有個簡單的認知,顧名思義自動擋就是不用駕駛者去手動換檔,車輛會根據行駛的速度和交通情況自動選擇合適的檔位行駛。但既然能夠自動變速又要那麼多檔位幹嘛呢?下面先把自動變速箱的各個檔位及功能做個簡單的介紹。
P檔是停車檔、駐車檔,是車輛長時間停放時所掛的檔位。它是利用變速箱內機械裝置來鎖緊汽車的轉動部分,使汽車不能移動。同手動擋車型一樣,自動擋車型也是具備手剎功能的,不過同手動擋車型不一樣的是,自動擋車型需要先拉起手剎,然後掛入P檔,要不然自動變速器的機械部分會受到損壞。另外,自動變速箱裝置空檔啟動開關,使得汽車只能在P或N檔才能發動車輛,以避免在其它檔位上誤啟動時使汽車突然向前行駛,易引發危險。
R檔又叫倒車檔,是車輛在需要倒退時掛入的檔位。當換擋杆位於R檔時,液壓系統倒檔油路被接通,驅動輪反轉,實現倒檔行駛。操作時需要踩住剎車,按下換擋杆上的換擋鎖,才可將換擋杆移至R擋。要注意的是,當車輛尚未完全停定時,不可以強行掛入R擋,否則會損壞變速箱。
N檔就是空檔,相信大家對此應該很好理解,車輛短時間停放且在不熄火的狀態下需要掛入的檔位,比如在等紅燈的時候、堵車的時候。掛入N檔後,發動機的動力不會輸出給車輪,踩油門車輛並不會行駛。當遇到需要拖車的情況,需要掛入N檔,但自動變速箱與手動變速箱的結構不一樣,因此拖車時並不能像手動擋車型那樣隨意,自動擋拖車時時速不應超過30KM,且不可長距離拖行,否則也會損害變速箱。
D檔也稱前進檔、驅動檔,當換擋杆置於D檔時,車輛會根據節氣門的開度和車速數據來自動切換檔位。該檔位適用於一般道路行駛,駕駛者控制車速快慢只要控制好油門踏板即可。
S代表運動模式(Sport),曾經在法系車中也代表雪地模式(Snow)。不過現在絕大多數車型的S檔都是代表運動模式,雪地模式基本已經脫離自動擋模式上,而進入了更高級的車輛駕駛模式選擇功能,如果有的話也是用一個雪花標誌所代替。現在的S檔泛指運動模式,顧名思義就是讓車輛駕駛起來更加運動,當換擋杆掛入S檔後,節氣門響應速度變快,發動機轉速也會保持在較高的轉速區間內,換擋時機向後延緩,使車輛時刻保持在一個高功率輸出狀態下,增加了駕駛樂趣,當然油耗也會隨之大幅增加。
-----------------------------------理想與現實分割線------------------------------------------------
下面先來回答下題主的第二小問,D擋和S擋在實際駕駛中的區別?
從上面檔位介紹時說道,當變速器處於S擋運動模式下,可以自由換擋,但是換擋時機會延遲,使發動機在高轉速上保持較長時間,即時輸出大扭力,使車輛動力加大,使用其他的擋位就會稍差一些。
雖然說現在大部分汽車有S擋位,但是不建議廣大車主朋友們常用這個擋位,因為高轉速下噴油量大,這樣一來,汽車的油耗必定會增大,雖然說可以瞬間提速,但是,這種擋位多是在超車的時候才會使用,這種擋位其實就是延時升擋而不改變其他工作環節,這樣一來,就會給變速箱帶來更大的負荷,這樣就會磨損到變速箱。
所以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最好是變速器檔位處於D擋,當需要超車或者上坡度比較陡峭的長坡時候可以換到S擋,當然了如果說車主就是為了追求駕駛樂趣,喜歡那種雲裡來霧裡去,不在乎變速器的磨損情況,這也無可厚非,況且在買車的時候廠家也沒嚴令禁止變速器長期處於S擋。
下面接著來回答題主的第一問,D擋和S擋有啥技術上的差別
----------------------------------問答分割線-----------------------------------------------
既然說了從技術角度說,那就先上個公式: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扭矩x轉速(不考慮單位影響),衡量動力性能好與不好的兩個重要參考指標是最大車速和行駛中的加速性能,汽車的最大車速由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決定,對於一輛固定的車來說,最大車速是一定的。
然後來說說,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加速性能,這個加速性能某種程度上說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沒開過車的朋友們,可以回想一下騎摩託車的過程,當我們在路上超車的時候,如果說檔位高(5擋)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即使你把油門擰到底,但是速度還是上不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緩過來,但如果檔位較低(3擋)的情況下,只要你稍微加一下油門,車速就會立刻升起來,這一點從發動機聲音(也即轉速)也可以判斷出來,一擰油門發動機就嗡嗡的響。
類比到汽車上,在日常開車過程中,避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工況,比如高速超車大家肯定都會遇到,再有就是在一些地形較為複雜的山區,大長坡特別多,這些情況下都需要發動機在輸出功率足夠用的情況下儘可能輸出大的扭矩,回到最初的那個公式功率=扭矩x轉速,假設功率一定的情況下,轉速與扭矩成反比,同時汽車的加速性能又與扭矩成正相關關係,因而變速器設計人員就通過一系列內置的程序,或者說一套預設的控制邏輯設計了D擋和S擋兩種模式,來儘量達到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想要的扭矩輸出。這裡引用一下知乎上名Long Yu的網友的說法,非常形象:為當突然深踩油門時,D擋會首先略等待一下,看是不是車主不小心只踩了一下就縮回來,到確認領會車主意圖確實是要急加速時才會進行降擋。而S下電腦會更靈敏,基本沒有延遲,在深踩的同時就進行降擋--因為電腦已經知道你掛在S下就是要開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