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的價值及未來發展趨勢|教學|自主學習|英語|教育|教師...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智慧課堂的價值及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智能時代到來,學校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用教育哲學指導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現代課程理念,智慧課堂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

一、智慧課堂的價值

(一)學校課堂變革的三個階段

2003年,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先生寫的《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中文版出版,引起強烈共鳴,課堂革命成為我國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夢想。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倡導「課堂革命」,又一次喚起人們對課堂革命的熱情。課堂改變,學校、教育就會改變!目前,學校的課堂正在發生什麼變化?從智慧課堂發展來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與呈現」的1.0版本,即傳統教學+電化設備的電化教育階段;

第二是「學科技能訓練與信息傳遞」的2.0版本,即傳統教學+網絡+電腦/平板的混合學習階段;

第三是培養「審辯性思維、創新性能力」的3.0版本,即個性化教學+智能教學系統的「人機共育」教育階段。

(二)智慧課堂正在引發靜悄悄的課堂革命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未來學校探索,像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美國AltSchool。國內也在進行雲端學校探索工作,筆者曾在一個學習中心看到,一些學生正在利用智能教學系統學習。其中,一位小學四年級男學生正在做初二幾何題,而且是奧賽幾何題,另外兩位女學生在學習英語。因為種種原因,這幾位學生曾經都不願意學習,成為班裡的「差生」。在學習中心,教師和智能教學系統共同為每名學生定製了個性學習計劃,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程度、學習路徑和學習進度進行自主學習。很快他們喜歡上了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並在幾個月內較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學業成績。尤其是那些「學困生」,他們進步更加顯著,由原來的厭學、懼學、棄學轉變為自信、快樂,享受學習。

有人稱,這裡的課堂正在發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改朝換代。佐藤學教授認為:革命就是通過對話,「創造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力資源部查爾斯主任曾指出:真正的教育創新需要我們重新構思教育、徹底改造學校、改造我們自身,而在教育中把技術教給學生、把技術整合到現有的課程中、使用技術促進教學就不是創新。按照這樣的標準,這裡的課堂的確在發生靜悄悄的革命。

1、「重新構思教育」

智慧課堂是一場觸及學生靈魂的教育革命。智能教學系統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從學科教學知識體系、學生認知規律上,以及從評價體系上等方面改變了教育。按照冰山理論,更加關注學生隱藏在水面下的80%多的品質形成,而不僅僅是水面說的知識技能。

2、「徹底改造學校」,改變了傳統學校的「三中心」教育

今天的學校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學生正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有多少學生是在被動學習、被迫學習、假裝學習?教育部長說,網絡正在挑戰三尺講臺!

智慧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以「關愛、啟迪、快樂」為宗旨,追求讓每名學生在內心得到關愛,在智慧上受到啟迪,在學習上享受發現之快樂,著重培養學生6大學習素養。

3、「改變我們自身」

第一,重構了學生內在品質。①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智能教育是一種學生最為喜歡的學習方式。智慧課堂讓每名學生成功。雷老師:「智能教育給了那些『學困生』第二次學習的生命!」學生說:智能教學系統「讓我的學習變得更簡單、更快樂!讓我成功!」在一個「學困生」家長微信群中,一位家長說,她兒子第一次上課回家就對她說,「媽媽,我有可能喜歡上數學了」;另一位學生家長說,我女兒說:「她喜歡上學了!」另一所學校初一學生上數學課,下課鈴聲響了,學生久久不願意離開教室,教師沒辦法,只好向下一節課教師借課。②為學生提供了最適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找到了學習的自信。一位被貼上「弱智」標籤的孩子說:「感到英文沒有那麼難,我也能學!」③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了。④學生成績有了較大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一個「學困生」班中87%的學生有了進步,年級排名提升了4-46位。那位有些「弱智」的學生提升了19位,見下圖。

實驗結果表明:智能教學系統重構了學生內在品質,學習力大幅度提升。一個星期後,100%的學生專注力有明顯進步,開始25%學生10分鐘,到四周後20%學生達到30分鐘。自信心成長較慢,開始90%的學生不敢嘗試新知識,會提出「這個我沒學過,老師沒講過這種題型」等問題。但三個星期後,超過90%學生自信心明顯的進步,從第五個星期開始,80%的學生都已經敢於嘗試新知識,甚至有50%的學生開始主動進行探究。

第二,改變了教師。一位實驗校的校長說:我們學校改變最大的是教師。原來教師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現在重新煥發出活力。一位英語高級教師動情地說:「我對於分層分出的那個最弱班級學生,感到無能為力,感到一種挫折感,也常常陷入自責之中。」現在有了這個教學系統,一切讓她感到了改變。她說:「多年來,我在心目中一直在尋找一種理想的教育方式,今天終於找到了!」

第三,改變了校長。

二、智慧課堂未來發展方向

對於未來,祝智庭教授認為,信息化教育的第四次浪潮是靈巧學習。而筆者認為,應該是「人機共育」教育。「人機共育」教育是人類教師與智能教師一起,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利用智能教學系統,完成育人使命。所謂智能教學系統,「是一種藉助人工智慧技術, 讓計算機扮演教師的角色實施個別化教學, 向不同需求、不同特徵的學習者傳授知識、提供指導的適應性教學系統」 。未來「人機共育」教育將沿著以下幾大方向發展。

(一)培養目標為培養「創新人」「創新人才」

對於未來,「人機共育」教育將培養「創新人」「創新人才」。如果說,工業革命解放了人類的四肢,那麼,智能革命將解放人類的大腦,釋放人的自主性 、能動性和創造性。錢學森從人類發展周期中,看到未來教育將著重培養「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類」。而唐凱麟教授認為,將是伴隨著電腦、網絡、手機等數字媒介長大的「創新人」。

(二)智慧課堂將重構學校育人模式

1、「以學定學」——尋找學生生命楊帆啟航的新起點

「以學定學」是對整個教育教學制度的變革,真正「讓學生站在學校的中央」。傳統教學的本質是「三中心」教育,課程、教師控制著整個教育的流程和學習過程。杜威: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學科看作教育的中心。不管兒童的本能、經驗如何,社會的需要如何,只要成人認為一種好的知識經驗,便煉成一塊,硬把他裝入兒童心裏面去」

2、「個人定製」的 學習: 「一生一課程」、「一生一計劃」

學校的課程供給方式從「統一批發」到「個人定製」。

3、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21世紀世界各國基礎教育面臨的首要任務。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同的學者和研究有不同的側重點。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陳會昌教授認為,每個孩子身上有兩粒種子,其中第一顆種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另外一顆就是個人主動性。教育的核心就在於培育這兩顆種子。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徐啟天教授認為,學生身上有6棵種子——專注力、積極性、自信心、思考力、獨立性、自識力。他認為:「只要培養好這6個方面素養,學生就可以健康成長,成為我們社會所急需的創新人才。」

學習力是學習能力、動力、態度和創新能力的總合。學習力就是競爭力!哈佛大學柯比教授揭秘,哈佛大學學生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培養學生學習力。

4、發現式學習

智能教學系統倡導自主學習、發現式學習,從不教授學生,只告訴規則、方法、規律。

5、採取增值性評價方式,將學生從評比「競技場」中解脫出來

學生學習只跟自己比,沒有壓力,只有探索的樂趣。

6、靜待花開——等待學生「開竅」

等待是為了引發、最大限度釋放孩子自身潛能。「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三)「人機共育」教育體現「五化」特徵

1、虛擬化(情境化)

如今,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學生學習、生活在三個世界:第一個是經驗世界(實踐中學習),另一個是語言文字的世界(書本中學習),第三個是虛擬世界。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場景革命」的大趨勢之下,學生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渴望在虛擬世界中學習。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智慧教育基本上是在「第二世界」——現行的學校教育教學體系中展開的,從一開始就已經陷入到應試教育的制度性「泥潭」中,導致其進退維谷、難以發揮教育價值。

目前,隨著萬物都能計算,都能互聯,世界就變成了一個超級計算機,VR/AR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突破了人機之間信息交互單純的數字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人造環境,學生可以進行情景式、沉浸式學習。

2、體驗化

傳統教育最大弊端在於教育與學生生活經驗和情趣相分離,將學生定格在「書本世界」,喪失了生命的意義和活力。「人機共育」教育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實感和體驗感,從而使學習由原來的主要依託記憶的教育,轉向主要依託體驗、嘗試和創造,像科學家創新、發明家創造、文學家創作一樣。

3、個性化

目前,人類教育正在由以班級授課制為核心的學校教育,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育時代。2010年,國家頒布的《國家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上,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個性化學習是根據學習者的現有基礎、認知風格、學習偏好和個性需求推送學習資源、信息和服務。

4、數據化

千百年來,教育工作者常自詡「智慧的接生婆」。這一方面表明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學生學習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不過,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這一狀況正在得到改變。在以大數據、雲計算等核心技術為基礎的教育背景下,學習系統可以智能跟蹤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記錄學生的電子足跡,這意味著教育可走進每個學生的真實世界,以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5、遊戲化

遊戲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長的最佳途徑。福祿培爾說:遊戲是兒童發展的最高階段,人的最純潔的本質和最內在的思想就是在遊戲中得到發展和表現的。「人機共育」教育構建的遊戲化學習方式和環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協作能力和創造力,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6、泛在化

泛在化是指基於泛在網絡無縫連結實現的能隨時隨地進行教和學。未來「人機共育」教育將重構人與教育的關係,營造出一個泛在化、普適化、「時時處處人人」可學的教育生態。

附件:教育部2020年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在民族地區建立試驗區試驗校

目前,準備建立30個試驗區、400個試驗校,著力推進八大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就是人類的理想教育,是學生天賦自由翱翔的天空。智慧課堂也是一場教育場景革命,將重構學生與教育的連接,為學生提供「網際網路+」時代新型教育供給方式——讓優質教育變成空氣,「瀰漫於宇宙」,「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1、「三大課堂(同步課堂、專遞課堂、名校網絡課堂)」

「三大課堂」是教育部倡導的,利用衛星或網絡等信息技術,實現同步或異步上課的方式,使農村、邊遠、民族地區上不齊課、上不好課的學校與城市名校同上一堂課,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百姓。開設「三大課堂」可以極大發揮名校作用,通常一所名校可以帶動數百所薄弱學校。目前,我國獨創的全日制遠程教學(屬於名校網絡課堂)包括三種教學模式:一是遠程直播教學(通常適用於普通高中);二是遠程錄播教學(通常適用於初中);三是遠程植入式教學(適用於小學)。「三大課堂」可以打破教育時空限制,讓貧困地區孩子與城市孩子一起同享優質教育資源,共創美好人生。

2、校內或區域內優秀教師一對一、一對多輔導

構建優秀教師智慧共享空間,為學生提供優秀教師一對一、一對多輔導。進行區域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目前學校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問題,實現線下與線上教學融合:線下教學主要解決教學的共性問題;而線上教學主要解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精準化服務問題。

3、技能訓練課堂

利用教學系統培養學生思維技能;利用英語語音矯正、初中幾何、學生邏輯思維培養等教學系統(教學軟體)、遊戲軟體等,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與分析思維技能。

4、高級思維能力發展課堂

在學生人手一個平板電腦環境下,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基於項目的學習等方式,通過動漫、機器人的學習、STEAM課程、創客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基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見下圖;

1、個別化學習課堂

個別化學習是指一種系統化的教學策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而不按統一學習進度,其目的在於實現因材施教。像智能教學系統支持下的《「學困生」幫扶計劃》,可以打破班級、年級,將「學困生」集中到一起學習,幫助「學困生」實現脫「困」目標。

2、太空農園百校計劃課堂

「太空農園百校計劃」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學校間的共同學習計劃。物聯網可以將「太空農園」放到學生手中,學生通過手機就可以近距離了解植物生長情況、進行自動澆灌、自動噴藥等遠程監控與操作,學習太空知識、植物知識,以及自動灌溉、自動噴藥、監控等現代農業生產相關知識。百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交流與互動。

3、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課堂

利用網際網路+書法繪畫教學平臺,由全國八大美院資深教授、博士、碩士等學院派精英,以及眾多國展獲獎名家和一線教育專家等親領教學,將書法家、畫家等「請入」學校,共同為中小學生打造了毛筆書法基礎、兒童畫畫法、動漫系列、簡筆畫畫法、山水畫技法、花鳥畫技法、篆刻技法等線上線下相結的教學模式,破解傳統書畫師資匱乏、教學困難、教學體系混亂等諸多教學難題,為中小學生為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供支持。

4、虛擬漫遊世界課堂

漫遊系列目的在於將世界「搬入」學校課堂,重塑課程資源。像漫遊北京、漫遊世界著名博物館、名校等,主持人可以現場介紹、加動畫演示和工作室裡專家實時點評。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教師發展•智慧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建構智慧課堂 ——我校智慧課堂教學比賽精彩紛呈
    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用教育新思路指導和提升教育新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崇尚智慧、追求智慧。為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建構智慧課堂,我校於4月 8日開始,舉辦了以「智慧課堂」為主題的教壇新秀、教學青優教學比賽活動。
  • 智慧課堂 開啟未來教學新模式
    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四川省組織開展 「2019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據悉,本次活動共有755件課例參與,其中,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高中青年化學教師方婕的課例《乙酸》脫穎而出,獲全省一等獎。方婕也成為成都市金牛區高中學校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
  • 智慧課堂下的教學變革,這樣的趨勢意味著什麼?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智慧教室解決方案興起,對教育發展發生了很大的影響。智慧課堂逐漸走進教室,語音互動答題器、QVote教學互動軟體等教育行業熱詞屢被提及,這到底意味這什麼呢?在智慧課堂趨勢的推動下,教師的信息素養金額信息技術能力在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不單單是坐在教室聽教師授課,更有了基於教育平臺的雙師課堂模式。隨著發展,教育教學呈現出三個變化: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
  • 智慧課堂助力教學改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11月8日,西寧市北大街小學與科大訊飛公司聯合開展智慧教育觀摩研討活動,探討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策略。
  • 宏大智慧課堂科普:為什麼一定要發展智慧教育?學習比玩還有趣
    首先大家跟宏大智慧課堂一起來看看什麼是智慧教育,顧名思義,智慧教育就是智慧的教、智慧的學、培養智慧的人的教育。這裡所說的智慧教育主要是指信息技術支持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是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學習環境,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使其由不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為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價值取向、較強的行動能力、較好的思維品質、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從一定意義上講,大規模因材施教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徵。
  • 聚焦課堂教學,魯黔教師共研智慧課堂
    為加強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實踐研究,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11月19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小學第六聯合體各校領導教師以及青島西海岸新區理務關小學的老師們相聚青島西海岸新區海王路小學,舉辦「基於學生成長的智慧課堂教學應用研究」研討會。同時,貴州黃果樹旅遊區思源學校的幹部老師們通過網上直播的形式全程觀摩研討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共研智慧課堂,增進教育教學交流。
  • 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新鄉智慧課堂應用研討會召開
    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8月1號,由德教通智慧課堂品牌公司元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新鄉新一街中學以及新鄉市和省內七所中小學,在新鄉新一街中學,以智慧課堂應用案例與成果分享為主題,展開了為期半天的智慧課堂應研討會。
  • 智慧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全國湧現了智慧教育教學與研究機構,如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江蘇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學院、廣州大學知識工程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湖南省智慧教育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智慧教育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
  • 智慧課堂範式研究|英語學科+智慧課堂
    2019年年底,蚌埠市啟動智慧學校建設項目,通過「智慧學校達標」與「因材施教提升」兩大工程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深度改革。此次教研展示活動不僅是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成效的試金石,也是推廣普及智慧教育應用的關鍵點。基於蚌埠二中26位優秀教師的智慧教學案例,為智慧課堂的實踐應用提供可借鑑範式。
  • U校園大數據發布,助力高校外語智慧教育發展 - 智慧教育 - CIO時代...
    徐一潔總經理表示,這些數據也從側面反應了當下大學英語教學趨勢的變化。隨著大學英語課時壓縮、學時減少,院校將課上有限的學時聚焦於人才和素質的培養,但學生個體又有增強社會競爭力的需求。因此院校選擇U校園上的四六級考試類等學習動機強的課程,使學生基於U校園開展自主學習。
  • 智慧課堂實現「交互式教學」
    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推進智慧教育的關鍵和突破點是智慧課堂,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需求。在江蘇鎮江、南京和連雲港等地32所小學、8所初中共102個班級進行了試點,其中小學從1年級到6年級,學科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課程,參與老師211名;初中主要是七年級,學科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和生物課程,參與老師35名。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興趣等方面有明顯的提升。通過智慧課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
  • 智慧課堂—IPAD教學
    為加快推進我校「智慧課堂——IPAD教學」的建設與應用,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工作,7月1日下午,阿克蘇市九中進行了智慧課堂教學體驗和宣傳活動。
  • 2019中國未來教育與智慧裝備展示會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智慧教育的實施意見》《江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研討未來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趨勢,展示和推動人工智慧、物聯網、虛擬實境等新一代技術在智能教學中,諸如智能教室、智能學科實驗室、智能圖書館等的創新應用,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以適應新時代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經研究
  •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在教育領域,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 學習空間的「變革」正在到來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教育智慧
    形成了更加智能的,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生態,重塑著教育和對於未來教育的認識。而未來教育是我們思考、探索和行動的最遠發展區。遙望下一個十年,學校變革、課堂變革、教學變革在智慧教育生態之下會發生什麼?將出現哪些新的動態?王振權教授認為,智慧教育的核心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教育智慧」的問題。
  • 智慧教育,理念先行:智慧課堂中大數據如何指導精準教學?
    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不斷臨近,「智慧教育」在雲計算、5G等技術的加持下,其數據驅動的發展趨勢也愈發明晰。社會的變化、教學模式的革新,這些都對老師們的智慧教育理念、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智慧教育理念來確定、落實並鞏固教學目標?
  • 【GET2020】面向未來,智慧教育應該如何發展?
    論壇嘉賓包括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劉新超、海澄小學校長胡宏娟、山東省昌樂一中常務副校長張福濤、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高級老師李勇。疫情期間,除了挑戰,也帶來了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不管是對學校,還是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李勇希望理想的網絡學習空間早日建成,真正形成網際網路+課堂的教學模式。
  • 中國智慧教育區域發展研究報告:2/3教師素養與教學能力亟待提升
    ——智慧教育的發展在不斷加速中,目前89%的學校配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58%的學校有學情分析功能的智慧教室,但仍有2/3學校教師的素養和教學能力亟待提升,尚沒有適應全新的智慧教育工具和環境。這組聽起來令人震驚的數據,出自我國首份《中國智慧教育區域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 試論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究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引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深度把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把英語教育的價值取向與社會發展和人的素養培養聯繫起來?這些問題都值得認真思考。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為了在課程教學層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組織專家研製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並提出將核心素養體系落實到各學科的核心素養中。
  • 未來教師應該是什麼模樣?採荷三小舉行「菡萏杯」教學大賽,用課堂...
    12月5日,杭州採荷第三小學教育集團第四屆「菡萏杯」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大賽在江錦校區報告廳舉行。教師專業成長是一所學校發展的軟實力。而在採三,「菡萏杯」就是喚醒教師內驅力的重要平臺之一。一走進學校,學校大廳裡陳列著各個備課組的特色常規展示,還展示了青年教師為學生設計的特色作業、數學名片、英語畫冊、學情登記本以及大閱讀特色作業等優秀常規成果。會場內,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如火如荼,各種教學思想、教育智慧在這裡碰撞交融,產生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