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暑假已進入尾聲,大一新生們現在正在期待地等待開學通知。不少從未住過宿舍的準大一新生們,自然也對未來的集體宿舍生活有些恐懼。其實,大學宿舍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不好,只要你能夠和舍友好好相處,那麼,大學四年的宿舍生活反而會成為你一個開心又美麗的回憶。但是,在集體宿舍生活其實有一些「潛規則」,住過宿舍的人都懂這些「潛規則」,現在這裡就把這些「潛規則」介紹給大家。
第一、金錢方面要算清
住在一個寢室的同學很容易會出現以下情形:「小紅,你去食堂吃早餐嗎?順便幫我帶一份唄,炒粉就好」「好的」。這種你來我往之間的幫忙帶飯、順路複印一下文件、順道帶杯奶茶的事情真的太常見了。有的同學比較大大咧咧,在請求室友幫忙後又忘記了給錢,但這種行為在宿舍人際相處中屬於「大忌」。因為,欠錢的哪一方可能更容易忘記要給錢,而被欠錢的哪一方又很容易將這件事記在心裡,還一直糾結要不要「為了這點小錢到底要不要問室友要」。所以,在大學宿舍裡,如果你請別人幫你做了一件需要花錢的事情,最好馬上直接把錢轉轉去,或者他人給你買好交到你手上後,當場給錢。
第二、沒必要強行讓自己融入宿舍團體
大學宿舍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最不濟也是來自本省市的各個縣市,性格和習慣難免有點不同。有的人性格天生比較冷淡,不喜歡和別人相處,大學宿舍裡全是這種人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如果你發現在大學宿舍很難和舍友相處融洽,也很難融入到宿舍的「小團體」裡,那就乾脆不要勉強自己融入進去。大部分成年人的世界其實都是孤獨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融不入大學宿舍而感到有挫敗感。如果你感覺融不入宿舍團體,那就在社團、在班裡、在聯誼中多交交朋友,或者多泡圖書館,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第三、不要做老好人
宿舍裡除了有融不進舍友團體的人,還有靠「做好老人」來融進舍友團體的人,而且這種人還不少見。比如,你其實並不是很喜歡給別人帶東西,但為了「顧及面子和朋友情誼」,哪怕室友天天晚上都拖你幫他帶個晚餐、幫他複製一份你的作業交上去、幫他在上課時候喊個「到」,你都還是硬著頭皮全部答應。這種毫無底線的老好人行為,並不會換來他人真誠的友誼,只會讓他人認為你「好使」、「好欺負」。這一點不僅使用於大學宿舍,還使用於工作的時候、適用於家庭裡、使用於所有人際關係。
第四、借了室友的東西及時歸還,儘量不要重複多次借室友的東西
在大學宿舍時借用同學東西真的非常常見,比如,自己剛洗了個頭但沒有吹風機,借同學的用用;自己需要用電腦,但是沒買,借同學的用用;自己水卡裡沒熱水了,借同學的用一次……偶爾一次兩次地借東西屬於他人可以接受的範圍,但多次、重複地借用他人東西,哪怕天天住在一起的舍友都會煩躁。所以,如果是借吹風機、皮筋兒這種東西,最好借兩三次就可以了,如果需要,自己買一個就行。如果是借電腦這種比較昂貴的東西,就儘量在舍友不用的時候借,借用的時候一定要愛護好,在今後的生活裡,可以多給這個舍友「獻獻殷勤」,通過其他方式來補償舍友。
第五、不要對室友的生活指手畫腳
很多人對於大學室友的關係拎不清,總以為自己天天和室友吃飯、上課下課、睡同一間屋子,那麼自己就和室友是「心靈摯友」了。但其實,如果別人有條件,或許根本不想和你擠在一個小房子裡,也懶得和你一起在食堂吃飯。當然,換位思考一下,我們自己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分寸」,只做一個合格的「飯友」,在他們和異性朋友相約時、和家人談論未來時,不要插嘴更不要插手,因為他人的生活真的不一定有你的位置。
寄語:其實,和大學舍友相處的那些「禁忌」並沒有那麼複雜,總結下來無外乎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隱私空間,想要讓人際關係相處得更好,就不要插手他人的生活方式、窺探他人的隱私空間,而是得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
今日話題:你的大學宿舍長什麼樣子?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