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2020-12-16 遇見子魚

我們要背叛多少曾經,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塔拉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的是塔拉自己的成長故事,這本書創下出版界奇蹟,上市第一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仍然持續高居榜單前列,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塔拉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全球37種語言譯本,讀者口口相傳,甚至中文版尚未出版,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擁有9.0的高分。

比爾·蓋茨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比爾.蓋茨與塔拉.韋斯特弗

01.心靈的覺知

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山區,有這樣一個家庭:一對父母和七個孩子,孩子們在家中出生,沒有出生證明,從來不注射疫苗,如果生病、受傷從不就醫,也不去上學。

塔拉就是這七個孩子中最小的的那個,1986年出生,17歲前從未上過學,每天與哥哥姐姐一起在父親的廢料場裡工作,或者幫助母親調製精油。

塔拉的父親是一個摩門教徒,相信世界末日說,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要囤積大量的食物,燃料以及生活用品。

母親帶領塔拉的哥哥姐姐做了大量的水果罐頭,父親還把美元換成金子和銀子,埋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叮囑孩子們千萬不能告訴別人,那些東西是世界末日的時候,全家的應急物資。

父親性格固執獨斷,哥哥們願意用拳頭表達自己的意見,母親又是一個屈從隱忍的一個人,認為妻子需要絕對服從丈夫。

她的父親認為:災難是上帝的旨意,有病受傷不需要看醫生,女人就該待在廚房裡,不可以穿短裙子,不可以化妝,而哥哥肖恩以愛之名,施加的殘酷與虐待則更可怕,如果女人穿裙子與男人交談就是「妓女」。

塔拉不斷被洗腦,繼而欺騙自己讓自己以為這樣的生活就是自己應該過的生活,等自己過了18歲以後,就會和姐姐一樣找個人結婚,然後在父親的廢料場繼續幹活。

塔拉.韋斯特弗

父親用家庭的名義、愛的名義束縛著、欺騙著、壓迫著塔拉以及其他家人,任何人想要反抗都是對家庭的背叛。

這是一股強大到可怕的力量,偏見、親情,與家庭環境結合在一起的關係是如此牢不可破,讓人窒息,又無法掙脫。

還好,哥哥泰勒地離開給了塔拉榜樣的力量,讓塔拉內心有了覺醒,通過自學考試,一步步從廢料場走到了劍橋哈佛。

泰勒是兄弟姐妹中最先改變的人,他跟其他粗魯的哥哥們不一樣,他願意看書,聽音樂,學習;做一些看起來與這個家庭格格不入的的事情。

泰勒激起了泰勒對上學的嚮往,明白了學習的意義。

當父親嚴厲反對去公立學校上學時,泰勒不顧一切的離家尋找他自己的路;他告訴塔拉山外有更大的世界,告訴塔拉知識與學習的美妙。

當自學數學最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的時候,他教塔拉如何做,在他的引導下,塔拉才知道人生還有另外的活法。

泰勒告訴塔拉麵對困難,要學會自己解決不能想著依靠別人。

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

泰勒給了塔拉希望,也給了塔拉力量,讓塔拉明白:每個人都應當向鳥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

02.在創傷中成長,尋求自我療愈

塔拉通過了考試,進入了楊百翰大學,接受知識教育。她用全新的眼光和視角看待自己的家人和世界。她才知道父親偏執,狂躁的性格以及行為,都源於一種雙向情感障礙精神疾病

在那一刻,塔拉並沒有同情父親,她甚至感到憤怒,因為父親的疾病,受傷的不但是他自己,而是整個家庭的人都付出了更多的代價。

懦弱不懂得反抗的母親,瞬間就會暴虐的肖恩,那些經歷過的傷痕累累,如同電影,一幕幕情景在塔拉眼前閃現。

全家人一直生活在一種警覺的狀態和持續的恐懼之中,他們大腦神經蹦的緊緊的,因為他們知道那些意外隨時都可能發生。

父親總是固執地把信念置於安全之前,因為他總是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在經歷了第一次車禍、第二次車禍、垃圾箱療傷、著火、這些事件後,他仍堅持相信自己是對的,可是付出代價的卻是整個家庭成員屢屢遭受痛苦與折磨。

塔拉清楚地記得兩次車禍,都是父親固執地不聽勸阻,非要在夜裡行駛,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都照單收了。

塔拉在離開家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保持原來的生活習慣,去衛生間出來不洗手,生病的時候,不知道怎樣去醫院,不敢吃藥,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帶著這些來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塔拉亦步亦趨走向更大的世界。

《活出生命真正的意義》裡有這樣一句話: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塔拉用力抵抗來自家庭對她受教育的反對和阻礙,她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又對全新的認知感到恐懼,在這兩個世界裡掙扎,在創傷中成長,療愈。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當一個人為自己的一切做選擇時,他便是在做自己,便是成為自己,便是自我實現。

03.尋求回歸的路,何其艱難

塔拉離開家,尋求知識和教育,讓她和家人之間產生了觀念的差異,但塔拉始終相信,父母是愛他們的。

母親有一段時間是希望塔拉離開這個家的,在塔拉麵對困難有點怯懦時,母親看著她說:

「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為你才是那個穿越熊熊大火衝出這裡的人。我從沒料到會是泰勒——那令人意外——而不是你。你不要留下。走吧。不要讓任何事阻止你走。」

那時候,母親的目光給了塔拉堅定的力量。

當塔拉越走越遠,要去劍橋上學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去送她,父親的形象塔拉永遠不會忘:他臉上的表情充滿愛意、恐懼和失落。

塔拉知道他為什麼害怕,在愛達荷州的最後一夜,父親說不會來參加楊百翰大學畢業典禮,他無意中吐露過:

「如果你在美國,」他低聲說,「無論你在哪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侖汽油。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帶你回家,讓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在哈佛訪學時,父親和母親穿越過大半個美國去看她,雖說是為了拯救她的叛逆,但塔拉知道父親還是愛她的。

在長期的痛苦籠罩之下,那難得的愛與溫情讓塔拉感到彌足珍貴。塔拉越走越遠,但在塔拉的內心深處,任然希望有一條回歸的路。

塔拉感謝教育給她打開的新世界,同時也在努力尋找一條回家的路,塔拉想用自己的愛拯救這個家庭。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在這樣糾結與折磨的家庭關係中,塔拉一直在尋找一條和解的方法,雖然很艱難,但她一直沒放棄,塔拉知道通往愛達荷州的路一直都在。

有一種信仰深深地根植在我們人類的文化之中,那就是:家庭就是一切,自始至終,家庭都是人類的開始和最後的歸宿。

04.結語 教育改變命運

比爾·蓋茨專門邀請塔拉對書中內容進行一次訪談,並坦言:我的自學能力在她面前不值一提。

塔拉2008年獲得楊百翰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又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2018年,她出版了這本記敘自己成長和求學經歷的回憶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通過寫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種答案:教育意味著自我創造,令她鼓起勇氣去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聲音,去看更大的世界。

在接受福布斯雜誌訪談時,塔拉說: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書中也只是輕描淡寫。她說自己不想成為勵志美國夢的化身。教育改變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間劃出難以修復的深深裂痕。

她已不是當初那個被父親養大的孩子,但父親依然是那個養育了她的父親。

家庭終究是我們心中一塊難以理清是非對錯的所在,它有時給你溫暖,有時令你刺痛。儘管觀念不同,立場相左,愛卻始終存在,無法割捨。

塔拉說在那一刻之後,她所做出的決定都不再是她會做的決定,它們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塔拉做出的選擇。

「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有時候,人們不是忘了痛苦,而是習慣了痛苦,但塔拉不會。

教育改變了塔拉和她兩個哥哥地命運,離開家的三個人都先後擁有了博士學位,都有了全新的幸福生活,而留在愛達荷州的另外四個哥哥姐姐,還是依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

林語堂曾說過: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肖申克的救贖》有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光輝。

暫時地離開,是塔拉最終選擇的愛家人的唯一方式。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哪裡,當像鳥兒飛往自己的那座山。

而那些經歷過的苦難,終將讓塔拉成為那個閃閃發光的人。

相關焦點

  •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王爾德從一出生開始,我們的身份就註定了不平等。有的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有的人是夾縫中倖存的窮三代,那時我們都不知,原來這就是命。小時候,對這些關乎名利金錢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大概是年少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就可以很快樂。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陰溝裡的我們,越來越渴望見到光,觸碰光,甚至想要逃離那個陰冷發寒的地方,到陽光底下生活。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嚮往星空。這就是生活
    導語: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少年的你》正在熱映中,無論是票房還是評分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影片中金句頻出,耐人尋味。「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嚮往星空啊」是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少年的你
    看完了《少年的你》,我覺得它是成功的,口碑和票房也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少年人的成長,而其中校園霸凌是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問題。影片中並沒有太多暴力的描繪,更多的是通過人物來表現的,主角小北和陳念,他們都是被欺凌的弱小者,偶然之下的相遇,大同小異的處境,讓兩個人互相靠近,他們相互取暖,又給予對方自己的保護,小北去威懾那些欺辱陳念的學生,而陳念則給了小北一個關於未來的希望,所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這是我看完《少年的你》之後最大的感受。痞帥痞帥的小北(易烊千璽飾)和倔強不屈的學霸陳念(周冬雨飾),眼裡都閃爍著點點星光。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開懷,一會兒心酸。看到小北和陳念少年純純的星星眼,我又覺得欣慰。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不久前看完了,《少年的你》。內心無法平靜,裡面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或許有過類似的經歷,很容易就會被帶入電影中。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後陳念,性格內向,是學校裡面的優等生。你越懦弱,欺凌者就越猖狂。被無數次的欺凌,陳念終究還是報警了,但是由於證據不足,欺凌者只是被勸學,於是繼續欺凌陳念,這時,一個叫小北的人一直保護她。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劉北山,街頭的混混,自己一個人生活,不上學,靠倒賣二手手機賺錢,經常和人打架,臉上總帶著傷。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 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少年的你》#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因校園欺凌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電影裡訴說著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強者總是佔領著優勢,弱者只能被欺負的人生規則。電影裡施暴者也是可憐的人,因為缺乏愛,試圖通過傷害別人來獲得關注,但他們的結局卻不好,就像魏萊死了,他的父親看到女兒的屍體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仿佛這是個陌生人一樣,沒有一點親情在。所謂「人性本善」,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只是每個人心中的信仰不同,對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才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 每日一句:在陰溝裡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奧斯卡·王爾德原文: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少年的你》是一部很難得的青春片,是因為它直面了很多青春片忽略的校園霸凌問題。沒有傳統的臉譜化人物,比如霸凌者不是那種體格魁梧的學生,而是像魏萊這種有著天使臉龐的學生,這是校園霸凌的隱蔽性和危險性——惡魔往往就在天使身後。
  • 強推Priest文《大哥》「即使在最深的陰溝裡,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親愛的小夥伴們,小編又來推薦近期百看不厭的小說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強推P大文《大哥》「即使在最深的陰溝裡,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最近沒有書可讀的寶寶們又要熬夜追書嘍!《大哥》作者:Priest簡介:少年魏謙,十三四歲沒爹沒娘,帶著個拖油瓶小妹妹,艱難地生活,還撿到了死皮賴臉纏上了他的流浪兒一個,起了個名叫小遠。
  • 勵志語句: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Even if you live in the gutter, you have the right to look up at the stars就算太陽西沉了明天也會照常升起,就像失敗了也不代表結束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她說,可以拿錢給陳念,陳念收了的話,可以幫母親還債,她也就能心安了。 毀滅他人的生活,再輕飄飄一句話就抹去傷害,甚至拿錢擺平,這樣冷漠、扭曲的價值觀,創作者為她找了一個看似合理而又完美的藉口——她的家庭有問題,她的家庭教育有問題。
  • 三個角度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風雨哈佛路》相似精神價值
    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是仍有人願意仰望星空。那仰望星空的人,必定內心藏著生生不息的,夢想和希望。「這是我讀完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看完電影《風雨哈佛路》後,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句話。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塔拉自己受家庭桎梏從小沒接受過學校教育,到自己找尋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入劍橋、訪哈佛、拿到博士學位的涅槃成長之路。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這部電影的上映之路,也可以說是一曲三折。原著被曝抄襲,緊接著臨近上映又被撤檔,不知道在銀幕背後,經歷了多少抨擊、妥協與修改。但最終呈現在銀幕,這種電影依然具有穿透銀幕的力量,讓人在觀看之餘,心中仍然有許多問題、感悟、情緒無法揮散,同時又不斷促使我們迸發新的思考,關於電影中的和電影之外的。
  • 心靈札記 |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1:77 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1:78 因我們 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1:79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的,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特寫的運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
  • 少年的你,身在陰溝,仰望星空,不留遺憾
    最近,《少年的你》在各大影院火熱上映,在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故事的背後,是兩個高中生的蛻變和希望。在一次的採訪中,導演和演員們分別對十八歲的自己說了一段話,那時的他們就像電影中一閃而過的那句話:「我們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一樣:十八歲的周冬雨,不自信,害怕說錯話,從未想過自己能在24歲得影后;十八歲的黃覺去了北京,開始了自己孤獨的苟且,但他卻告訴十八歲的自己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卻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講述了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小北和陳念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印象其實並不是校園暴力,而是校園暴力背後,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兩個脆弱少年的彼此救贖。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開篇
    追求教育的塔拉·韋斯特弗(1)在哥哥泰勒的鼓勵下,努力自學考進大學(2)所有的常識都被顛覆,和大學裡的同學格格不入(3)獨立面對這一切,最終可以像個普通人一樣去生活3.一段話介紹教育為我們帶來的除了專業上的知識,更多的是教會我們如何去理解這個形色各異的世界,塔拉·韋斯特弗用她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教育可以讓我們不再糾結過去,接受過去的一切不好和未來的一切不確定,《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可以讓此刻處於低落狀態的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如何獲得一個全新的自我。作者簡介塔拉·韋斯特弗,美國歷史學家、作家。
  •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佳句欣賞「我只有七歲但我懂得相比其他任何事最令我們家與眾不同的是這個事實我們不去上學,父親擔心政府會強制我們去上學但並沒有,因為政府壓根兒就不知道我們的存在我們家有7個孩子其中4個沒有出生證明我們沒有醫療記錄因為我們都是在家裡出生的
  • 《少年的你》:成長是痛苦的,但我們依然要學會仰望星空
    文|辰幾裡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英籍愛爾蘭劇作家和詩人奧斯卡·王爾德所寫的《溫德密爾夫人的扇子》第三幕中達林頓爵士說的。在《少年的你》中,小北說的一句話觸動人心:「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這句話有著不同於他這個年齡的冷靜與成熟。01. 這與他的經歷還有成長環境有關小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混混,整天不是打架鬥毆,就是惹事生非。但那是在遇見陳念之前。
  • 河南汝州陳向敏《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如果你願意,如果你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我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後發出的由衷感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知名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2018年出版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塔拉·韋斯特弗二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塔拉·韋斯特弗1986年出生於山野、生活在廢料場、17歲前從未上過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在是知名作家、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