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威尼斯》確實經典:無法擁有的美,才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1912年出版的《魂斷威尼斯》至今已超過百年,但仍然是許多書迷心中的經典之作。有人說,它將愛描述的如此純粹、如此讓人沉醉;有人則說,它將美升華到另一個境界,一種更純淨、更脫俗的美;而也有人認為,它的故事雖簡單,但它卻將一個中年男子「為美痴狂、願為愛凋零」的心境描繪地十分吸引人,像是一同進入痴迷狀態,一起墜入永無止境,名為「美麗」的深淵。
《魂斷威尼斯》說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嗎?
《魂斷威尼斯》(德語:Der Tod in Venedig)是德國小說家託馬斯·曼(Thomas Mann)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這本書所提及的同志情感除了在當時不被社會接受外,甚至還被自己的親戚辱罵:「What a story! And a married man with a family! 」(還真是一個故事!而且還是一個有家庭的已婚男人!)。
說到《魂斷威尼斯》的作者託馬斯·曼本人,他的一生一直備受爭議,無論是他的私生活或是他創作出來的小說。一直都被懷疑有同性戀傾向的他,雖然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對此多作解釋,不過他也沒有藏著掖著,他把他的全部情感寄托在作品中,如《布登勃洛克一家》及《死於威尼斯》,都能在這些作品的字裡行間當中感受到他對於同性之間的愛慕。在他死了之後,他的日記被整理成書出版,人們才真正地理解某部分的他。
《魂斷威尼斯》既是文壇經典也是影史經典
1971年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導演盧齊諾·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 di Modrone)將《魂斷威尼斯》改編成同名電影,並成為他的「德國三部曲」之一,這部電影還榮獲坎城電影節25周年紀念大獎。
而本片的選角也被世人所稱讚,找來英國著名的同志演員德克·博加德公爵(Dirk Bogarde)擔任主角阿森巴赫,以及飾演片中美少年塔奇奧的瑞典演員伯恩安德森(Bjrn Andrésen),他在片中的形象也被譽為「世界第一的美少年」,並在影史上一舉成名。
除此之外,電影配樂還採用了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 (Gustav Mahler)的第三號和第五號交響曲,其中第五號交響曲的小慢板,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美的配樂」。
無法擁有的美好卻讓人痴迷一輩子
電影《魂斷威尼斯》不論在畫面美學還是配樂方面,都能讓人如痴如醉,而這部片的劇情雖然簡單,不依靠過多的劇情發展去鋪陳情感,反而把大量的時間聚焦在片中男主角為美痴迷的一個狀態,卻將男主角對於愛的偏執,對於美的執著,藉由唯美的畫面展現出來,影片中是兩個人沒有任何肢體接觸,最多也就是眼神的交會,兩個人之間也沒有太多的對白,就只有這麼一句「你不可以再這樣對別人笑。」,就能將情感發揮到極致。
看完電影,我就想到了這麼一句經典哲理:無法擁有的美,才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愛情與藝術僅有一線之隔
也許有人認為男主角對於美少年塔奇奧的情感是愛情,但我反而覺得更像是一種對於藝術的欣賞,像是那種可以遠遠觀賞,卻不能佔有的那種美,或許對他來說,塔奇奧有如藝術品一樣,散發著美麗的氣息,這是非同一般的情感,是一種崇拜,更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更為純粹,不能用一般的男女情愛去褻瀆的,就像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一樣,說得再多對這部片來說,也是一種褻瀆。
總之,《魂斷威尼斯》這部電影確實夠經典,還讓我想起了標題上的經典哲理。不知道大家看完某一部電影後時候,是否也想表達一下對影片的感覺呢?那麼大家也可以向我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