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年級孩子的家長抱怨說,他的孩子一遇到應用題就頭疼,不知道從哪下手。請了家教幫助輔導,也是做了這題,換個說法照樣有問題,孩子就是不會思考。
小學數學的學習,問題難度主要集中在應用題的解答上,特別到了需要三四步解答的題目或是五六年級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知識點出現以後,很多孩子都在這方面大丟分。
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這個時候才開始著急,開始找不同的老師給孩子補課,但效果都不理想。
殊不知,應用題的學習,在孩子從入學一年級開始時就應該抓住重視,有意識地把孩子的思維基礎加固,循序漸進地,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就不會感到那麼難了。
劉夢湘老師說,應用題的訓練,應該從低年級一接觸時就開始起步,以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不少家長在孩子三年級了才開始重視應用題的訓練。
如果孩子在低年級應用題的學習中沒抓緊,忽視了邏輯思維的訓練,就會帶來孩子中高年級學習時的諸多問題,使孩子感到學習應用題時的難度、怵頭,以致出現談應用題「色變」、拿到應用題就無從下手的現象。
導致其主要原因,關鍵還在於對低年級應用題學習的忽視。
往往地,低年級的孩子接觸的應用題數量關係簡單、計算簡單、題目類別也比較單一,所以,不少家長也只把學習的標準停留在孩子算對了的水平上,而忽視了這其中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其實,低年級的應用題學習,重點也在於讓孩子弄清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學會判斷推理。
孩子在計算出結果後,很少有家長會追問孩子這樣計算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算理糊塗、蒙著做題了。
該有的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被忽視,孩子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相對變弱,自然,學習成績也就不容易上去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在低年段的情況下,請一定不要忽視了孩子應用題中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時機。
首先,在孩子剛入學開始認數時,就要充分利用書上的圖畫,讓孩子用準確、完整的語言講清圖意。
比如,認識數字2時,就可以利用書中的圖畫,讓孩子說清:有一個女孩,還有一個男孩,一共有兩個孩子。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應用題思維訓練的滲透,在為孩子正式學習應用題做鋪墊。
逐漸地,讓孩子能夠用3句獨立準確的語言說清圖意。在此基礎上,再將第三句變成問題式的,就是一道簡單的應用題了。
孩子有了這個基礎,在正式學習應用題時就有水到渠成不陌生的感覺了,接受起來也會輕鬆自如。
但是這個過程是很多家長不在意的,而課堂上,老師也不可能有時間檢查到每個孩子都說清楚。所以,想讓孩子不被落下,還在於家長對孩子的用心幫助與輔導。
接著,在孩子剛接觸應用題時,便重視孩子結構、算理方面的清晰掌握度,讓孩子說清算理,孩子分析解題能力才會提高。
低年級的孩子,剛接觸到的應用題是從圖畫到表格,繼而才是正式的文字應用題。
在圖畫應用題階段,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在孩子能夠說清圖意的基礎上,注意孩子對算理的分析,也就是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用加法或減法計算的道理。
表格應用題是在圖畫應用題的基礎上、應用題結構更清楚了的一種形式,有利於孩子更清楚地把握應用題的結構,為文字應用題降低難度。
文字應用題雖然更抽象了,但在前兩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孩子也就不生疏了,重點更是在對算理的清楚分析上。
算理的分析,能使孩子的形象思維與初步的邏輯思維巧妙交織在一起,對發展孩子的語言、活躍孩子的思維、促進孩子智慧的提升都是極為有益的過程。
孩子如果能夠說清算理,也反映了孩子的思維是否清晰明白,家長們也可以在其中發現問題並及時給予糾正訓練,這樣就會為以後的兩步三步應用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思維基礎了。
說清算理,是提高低年段孩子應用題水平的最簡捷有效的途徑了,建議家長重視。
其次,讓孩子在反覆練習中熟悉升華。
總之,應用題的「基本訓練要及早地、連續地、不間斷地進行」。要想孩子學得好,就要抓得早,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