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讓更多群眾獲得法律公正的實惠

2021-01-08 青海普法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貧助弱,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的公益事業,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來,尖扎縣司法局認真履責,明確定位,法律援助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降低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今年,尖扎縣司法局貫徹司法部10項法律援助便民惠民舉措部署,將法律援助經濟困難認定基準最低生活標準調整為全縣統一的最低工資標準,並把殘疾人、老年人、司法救助人員等8種人員納入法律援助範圍,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書,即可申請法律援助。

簡化手續,開闢貧困戶「綠色通道」。為了適應困難群眾的民生需求,縣司法局將全縣34個貧困村1179戶4675名貧困人員納入法律援助範圍,對以上來訪人員的婚姻糾紛、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等方面無償提供法律諮詢、代寫法律文書等法律服務。截止目前,共受理援助案件4件,代寫訴狀22件。

科技助力,法律援助更加便民高效。縣法律援助中心引進「青小律」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提供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交通安全、消費維權等多方面的法律內容,同時可進行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務業務指引,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互式專業法律服務。

加大協調,切實發揮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保障人權和維護司法公正的特殊作用。刑事訴訟當事人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因經濟困難需申請辯護或代理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同時,每年召開公、檢、法、司聯席會議,強化在通知辯護案件中的協作,促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順利開展。

強化服務,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加強。今年8月份,縣司法局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掛牌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個鄉(鎮)司法所掛牌退役軍人法律服務工作窗口,接受退役軍人的法律援助申請、解答法律諮詢、代寫法律文書,全力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

履職盡責,「城區半小時、鄉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初步形成。目前,全縣共設立法律援助機構1個,在縣法院、縣婦聯、縣殘聯、縣看守所及9個鄉(鎮)司法所分別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20年截至目前,縣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援助案件22件,解答法律諮詢275餘人次,代寫法律文書132餘份,參與檢察院認罪律師值班案件4件,未成年人不起訴案件1件。

來源:尖扎之聲

相關焦點

  • 法律援助 惠及更多群眾
    為了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眾,近年來,我省不斷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範圍。2018年,省司法廳、省扶貧開發局聯合出臺《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助推精準扶貧工作意見》,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範圍、深化便民服務措施、建立完善協作機制。
  • 法律援助「五優」服務 讓群眾「無憂」
    全面取消法律援助事項範圍,實現應援盡援。對精準扶貧對象、農民工討薪、工傷案件,農村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權益遭受侵害的,一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對申請人戶籍所在鄉鎮或縣級民政部門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有困難的,放寬到由申請人所在村(居)或單位出具證明,方便困難群眾獲得法律援助。優化工作網絡,方便群眾獲得法律援助。
  • 濱州市「三張網」兜住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底
    困難群眾需要法律援助,不用出門,通過「法援在線」綜合管理平臺,就可以提出申請;精準扶貧對象、農民工討薪、工傷案件,農村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權益遭受侵害的,一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濱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圍繞信息、組織、服務採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切切實實讓困難群眾得到了便利和實惠
  • 伊春市法律援助中心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宣傳工作
    ,伊春市法律援助中心創新宣傳方式、拓展宣傳平臺,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走進社區、利用公交站臺走進林城百姓心中。社區是群眾出行的必經之路、公交車是困難群體及老年朋友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伊春市法律援助中心利用公交站臺的便利,在伊美區內公交站臺設了8個固定宣傳櫥窗,在伊美區扶林社區、永紅社區、新欣社區、朝陽社區共設立10幅宣傳圖板,將法律援助的範圍、條件、形式、電話等宣傳圖板上牆。
  • 司法公正重大成果!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出臺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值班律師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場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通過派駐或安排的方式,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的律師。
  • 為困難群眾提供高質高效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工作以服務困難群眾為己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困難群眾平等獲得法律保護,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廣大法律援助工作者主動履職盡責,在抗擊疫情保障復工復產、化解涉疫矛盾糾紛等方面,努力做到應援盡援,為困難群眾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法律援助伸援手,群眾感謝送錦旗
    9月27日上午,一位臉上洋溢著笑容的女士手持一面印著「法律援助伸援手,為民維權暖人心」的錦旗,向伊春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連連道謝,她說:「感謝法律援助的惠民政策,感謝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對我的快速受理,感謝路澤平律師對我的幫助」。
  • 法律援助服務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也是中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 濱州:法律援助「五優」服務 讓困難群眾「無憂」
    全面取消法律援助事項範圍,實現應援盡援。對精準扶貧對象、農民工討薪、工傷案件,農村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權益遭受侵害的,一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對申請人戶籍所在鄉鎮或縣級民政部門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有困難的,放寬到由申請人所在村(居)或單位出具證明,方便困難群眾獲得法律援助。
  • 零距離服務,深圳大浪街道將法律援助送到群眾身邊
    大浪司法所創新法援服務方式,通過集中宣傳、"法律四進"、講座培訓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延伸法律援助服務觸角,讓更多的經濟困難等弱勢群體知道並運用法律援助,引導和幫助群眾依法理性維權,維護轄區和諧穩定和困難群眾合法利益,增強轄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成都市修訂法律援助條例 降低法律援助申請門檻
    原條例規定申請法律援助限於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等十類事項,新條例取消了申請事項範圍限制,明確規定只要申請事項依法在本市內審理或者處理、且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無償法律服務的經濟困難群眾,就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二是降低申請門檻。
  • 通力合作聯動 推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 —長寧區法局、人民檢察院建立法律援助協作機制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涉及法律援助工作的內容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更好地發揮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作用,10月29日下午,長寧區司法局副局長孫國良帶隊到區人民檢察院就進一步推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進行對接。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黃東生介紹了區檢察院近年來認罪認罰律師值班工作的開展情況。區司法局副局長孫國良就當前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面臨的形勢進行了交流發言。
  • 法律援助中心入駐恩施市法院為群眾免費提供法律諮詢
    「今天是周一,你可以去下面法律援助中心諮詢一下律師,是免費的。」3月,恩施市法院聯合恩施市司法局設立了恩施市法律援助中心駐人民法院工作站,為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和訴訟指導。據悉,該工作站由恩施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輪流值班,每周一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法律援助制度。
  • 「中彩金」法律援助項目實施十年間逾83萬困難群眾得實惠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白陽)十年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實際幫助困難群眾83.2萬餘人,為群眾取得利益或挽回經濟損失共計319億餘元,有力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這是記者10日從在司法部舉行的「中彩金」法律援助項目實施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第三方評估報告,十年間,項目共資助辦結法律援助案件54萬餘件,其中民事案件佔91%。
  • 「中彩金」法律援助項目 實施十年間 逾83萬困難群眾得實惠
    十年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實際幫助困難群眾83.2萬餘人,為群眾取得利益或挽回經濟損失共計319億餘元,有力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這是記者10日從在司法部舉行的「中彩金」法律援助項目實施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第三方評估報告,十年間,項目共資助辦結法律援助案件54萬餘件,其中民事案件佔91%。
  • 《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發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值班律師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場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通過派駐或安排的方式,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的律師。
  • 西安市新城區司法局法律援助惠民生 服務群眾「零距離」
    本網訊 為滿足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的需求,維護好睏難群眾的合法權益,解放門司法所以「惠民生」為工作宗旨,多措並舉,積極推進法律援助服務群眾「零距離」。 9月28日,解放門司法所聯合街道衛民社區在西安友豪醫院內外和家屬區開展了法律援助惠民生關愛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專項活動。
  • 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發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值班律師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場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通過派駐或安排的方式,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的律師。
  • 法律援助主動作為 引導群眾依法維權
    近日,我局發揮法律援助為民辦實事職責,積極主動作為,引導165戶群眾通過法律援助依法合理維權,發揮了「減壓器」「減壓閥」的重要作用,使矛盾糾紛在法律框架內得到解決。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考慮到此事涉及人數多,涉及範圍廣,隨時可能發生群體性事件,積極主動作為,提前介入,給業主代表講法律講政策安撫情緒,指派專人對此事件進行了跟蹤了解。
  • 牡丹江市法律援助中心與陽明區檢察院開展認罪認罰法律援助工作
    牡丹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陽明區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援助通知後,認真組織調研,精心選派律師,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專業值班律師團隊。他們輪流在牡丹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去看守所或者到檢察院辦公地點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及時的法律幫助,甚至還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屬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