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是一鍋溫水, 你卻不必是那隻青蛙

2021-02-21 廉潔都昌

進入體製成為公務員已經兩年有餘。這兩年多來我驕傲過:剛考上公務員時,大家對我恭喜聲不絕於耳,仿佛狀元及第般榮耀。我也迷茫過:能考上公務員的人,在學校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多年寒窗、刻苦讀書的孩子,工作後面臨著比讀書時輕鬆的工作量和跟專業不搭邊的工作內容,讓我不禁懷疑當年那麼努力學習的專業,究竟有什麼意義。我也憤懣過:不得不說,公務員群體是個負能量很重的圈子。尤其是看著在企業工作的同學升職加薪而自己的收入下降、養老金並軌,聽著不絕於耳的怨言,難免覺得我將在體制裡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掙的錢卻不夠養家餬口。我也曾覺得,體制是一鍋溫水,而我就是在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要是有一天風雲突變,溫水沸騰,我除了變成一鍋青蛙湯別無出路。

這些消極的想法在我進入體制一年多的時候第一次受到了震撼。

2014年10月,省局組織了一次與業務相關的英文辯論賽。作為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我自認為雖然從入職起我就沒接觸過英語,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他大部分選手非英語專業出身,進入體制的時間也比我長得多,大學的四六級應該也忘得差不多了。技壓群芳、秒殺全場應該不是問題。可是當比賽開始我就瞎了。賽場上許多中年選手不但業務精通,說起來有理有據,有條不紊,其英文表達更是流利地道,毫無壓力,完全不似我在學校裡見過的那些非英語專業學生那樣蹩腳。而我業務不精,英語水平也沒有很大優勢,在比賽中毫不出色,名落孫山。

比賽結束後,我還是很習慣地將責任推給體制,覺得都是因為工作與英語無關,才導致我無心學習英語,專業水平下降。賽後,我與一位表現很出色的選手聊天。他告訴我,他學的並不是英語專業,工作內容和他的專業也沒有半毛錢關係。進入體制十多年來,他堅持每天閱讀與業務相關的書籍、網站,還堅持每天聽半小時VOA,讀英語文章。他說,雖然他也不知道單位會組織這樣的比賽,自己堅持學英語有沒有用。但是他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給予你回報。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開始檢討自己,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發現,體制並不是煮我的溫水,而是我用那些負能量的言論作為自己不努力的藉口,讓自己沉溺在體制提供的安逸中。

從入職到比賽這一年多來,我上班完成並不算很繁重的工作,下班就開啟了百無聊賴的追劇模式。我失去了在讀書時候的好學和孜孜不倦。下了班寧願無聊地刷朋友圈、看電視劇,也不願放下手機,背幾個單詞,讀幾篇文章。三省吾身過後,我發現並不是體制提供的安逸磨滅了我的鬥志,而是多年來,我習慣了被考試逼迫著學習和努力,工作後就像一頭突然被卸了磨的驢,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於是選擇最簡單的原地趴下。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我重拾自己的專業:每天看幾篇英語文章,聽一些英語演講。漸漸地,我感覺專業水平在回血。我還給自己買了想看的書籍,每天劃定要讀的任務頁數。書讀得多了,心態漸漸趨於平和,心裡也有了想法,於是我開始寫自己的文字。我的處女作《反腐哥》刊登在「我是公務員」的微信公眾號上,4萬多的點擊量讓我受寵若驚。我的文章從來沒有被這麼多人閱讀過。虛榮心得到了小小的滿足後,我想起,我曾經還有過寫作的夢想,只不過在很早的時候這個夢想就被認定為虛無縹緲、無法養家餬口而否定,後來學業繁重自己都忘了。

兒時的夢想在心裡重新萌芽,於是我讀書和練習寫作的勁頭更足了。我開始感謝體制。感謝體制給我提供一份不多但足以餬口的工資,讓我可以不為三餐奔忙。感謝體制給我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讓我下班以後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心裡有了夢想,思想一下子變得正能量起來。以前刷朋友圈,注意到的大多是充滿負能量的抱怨(之前自己也沒少附和),而心裡有了陽光,發現了更多積極的例子:

有同事曬出書單,一年讀書將近30本。她剛生了孩子又開始經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做得有聲有色;

有同事下班後努力健身,當我還在土肥圓的道路上執迷不悟的時候就眼睜睜地看著她脫胎換骨;

有學法律的同事做著與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卻經常在朋友圈裡轉發各種立法新聞和法制案例,並配上入木三分的見解。

有同事曬出為家人做的精緻飯菜和自己烘焙的殿堂級的糕點,滿屏都是幸福的味道。

雖然體制沒有直接為我們提供成就夢想的舞臺,但是它給予了我們一樣很重要的東西---追求夢想的時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並不一定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溫水般的環境遠比水深火熱的境遇更適合夢想生根發芽。並非歷史專業出身的當年明月就是在體制裡寫出了火遍網絡的《明朝那些事兒》。

所以,專業不對口不是放棄努力的理由;安逸不是鬥志被磨滅的藉口。對於青蛙般聒噪抱怨的人來說,體制就是煮死他的溫水;而對於心懷夢想不懈努力的人來說,體制是一鍋補身體的雞湯。

相關焦點

  • 體制內真的是「一眼望到頭」「溫水煮青蛙」嗎,看看這些謊言
    四、你所謂的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源自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得實驗,他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熱,青蛙一開始很享受,但溫度在逐漸升高,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想逃出來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被煮死在熱水中。
  • 我,31歲,體制內7年後,成為溫水中青蛙,發現這裡才是避風港
    原創公務員圈 畢業後那一年,我就直接進入了體制內,到現在已經有7年了。 最開始的幾年,內心特別浮躁,不喜歡這種早九晚五、一成不變的生活,也不喜歡這種工作氛圍,總覺得體制內一輩子看到頭,太過單調和枯燥。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但如果你養過魚,或者短暫地餵養過待宰的活魚,那麼你一定知道,魚命在於靜止。狹小空間內的劇烈活動,會極大消耗水中的含氧量。沒有氧氣,沙丁魚很快就會一命嗚呼。相反,它們靜靜待著也能活很長時間,實在是不需要鯰魚來橫插一腳……
  • 不做溫水中的青蛙,人生需要有緊迫感
    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一青蛙實驗,給所有的年輕人一個啟示:人活著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意識。當然,這個啟示小到對一個個體,大到對一個國家都適用19世紀末,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實驗研究人員們精心策劃了一次有名的實驗。他們將只青蛙冷不防地丟進了正在沸騰的開水鍋裡。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人類一直將青蛙當成是益蟲。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是青蛙仍舊一動不動,似乎是在說著這溫度直接不夠啊,這種情況怎麼能搓下身上的泥巴。
  • 大學裡,你是否也被「溫水煮青蛙了」?
    ,不想做那隻青蛙,唯有自己努力向上跳,休息只是一念之間,努力卻要持之以恆。強烈的孤獨感和自我懷疑是被溫水煮青蛙的開始在普普通通的本科學校裡,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裡去,為數不多地可以一起進步、一起學習的時間也只有在快要期末考試、準備考研的時候,絕大多大多數時,都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一個人吃;學習的時候,一個人學……在你疲憊不堪想要找找人聊聊天的時候,身旁沒有一人。
  • 溫水煮青蛙 百年實驗考
    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所以,這個寓言,被人權鬥士們,環保主義者廣泛引用,要求人們對於一點一滴都不能放鬆。似乎教授管理的,也喜歡講這個故事?不過在管理領域,這個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一些變革要慢慢來做,逐漸讓人適應,這樣才不會出問題。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以至於你不需要把這個故事講完整,只說溫水煮青蛙,就足夠讓別人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 《旅行青蛙》細思恐極的明信片之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 蛙兒和朋友(螃蟹)在一起觀察吊籃裡面的蛋,看起來很抽象的樣子,估計大多數玩家都很納悶,蛙兒這次是浪到了哪裡呢?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果蛙兒能給你寄回來這張明信片,就說明它曾經去泡溫泉了。 什麼?蛙兒也會去泡湯?青蛙要去泡溫泉不就成了傳說中的溫水煮青蛙嗎? 是的,你沒有聽錯。
  • 史上最經典「溫水煮青蛙」,女真人一步一步將大宋擺上餐桌
    「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很多人都做過,但不同條件下結局大不一樣。沒錯,火候拿捏得好不好,將決定你的這道菜到底能否端上餐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說來大家不會陌生,也是我經常提到的,就是北宋的「靖康之恥」。創造這一神話的是才從原始社會晚期迅速過渡到封建社會早期的女真人。
  • 有些大學是煮水的鍋,有些大學是生火的爐,那你是青蛙還是鳳凰?
    步入高中的那一刻,老師就在給我們洗腦:現在不要玩,把所有玩的時間留給大學。當時的我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到了大學之後,發現事實確實和老師所說的沒有太大差距。只是大大小小的瑣事變多了,但這也沒關係,只要我們願意給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我們就可以逃避一切讓我們痛苦的活動。沒有早自習的生活,不需要早起;沒有課後作業的生活,可以躺屍;沒有周測的生活,可以只在期末前期看書。
  • 「寧中驕子」河北工業大學黨一男:從「溫水青蛙」到「拼命三郎」
    黨一男,唐邱鎮人,2019年考入河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黨一男始終認為,寧中生活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裡程碑,給他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他懷念在這裡度過的那段時光,懷念這裡清新的空氣,懷念這裡安靜的教室,這個美麗的校園承載了他生命中永遠不會改變的青春與夢想。
  • 推翻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到底是正經科普,還是侮辱智商?
    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就不用我細說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各種質量參差不齊的信息蜂擁而來,人們卻很難做到合理的選取正確的信息,導致某些說法被一次又一次的「推翻」。 那麼推翻烏鴉喝水,溫水煮青蛙…?到底是正經科普,還是侮辱智商?
  • 工作中怎樣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是什麼意思?「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度溫水中時,青蛙會立即跳出逃生。但把青蛙先放入冷水中,再緩慢加熱,青蛙反倒悠然自得,當它發現無法忍受時,已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這個可以理解成溫水煮青蛙這個典故的本意,那麼這個詞放到職場領域,它的喻意引申為-溫水比喻我們的職場環境比如我們所呆的公司所呆的行業或職位,青蛙比喻職場員工,溫水溫度變高比喻職場環境條件變壞,青蛙如何避免被煮死比如職場人員在職場環境變壞時如何避免被辭退或避免被辭退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 孩子的教育,有時需要「溫水煮青蛙」
    如果山是直上直下的,那誰還願意去啊。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如果剛開始上學,孩子除了上課,就是學習, 這樣的沒有過渡的一步到位,孩子會吃不消。孩子的教育也好,作業也罷,其實是可以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把青蛙放在熱水中,青蛙一下子就跳了來了;而如果慢慢的加熱,那它感覺的水溫變化不大,當最終熱起來時,它已經跑不掉了。
  • 「溫水煮青蛙」英語怎麼說?| 每日一句
    煮英 /bɔɪl/ 美 /bɔɪl/【溫水裡的青蛙】a boiled frog / a boiling frog / a frog in boiling water(1) We know what it feels to be a boiled frog because we have
  • 別做職場裡的溫水青蛙
    職場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也從來沒有舒適區,請不要做職場中的溫水青蛙,否則當水溫升高的時候,失去了自救的機會。其實我挺為她可惜的,她的故事讓我腦海裡立馬湧現出一副溫水煮青蛙的畫面,而她的情況也正是多少職場人士的真實寫照。關於她的情況,我當時回了一句話:你將迎來你的新生,我為你走出的這一步感到高興,具體的待會跟你電話聊。
  • 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後
    而另一方面,卻受到了學校的強烈責備,最後還被學校開除。對於耳熟能詳的「流行」知識,我們大多數人都缺少質疑的勇氣和驗證的精神,有時因社會風氣,有時因個人智慧。】 「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溫水煮青蛙!別讓「心理舒適區」摧毀我們
    它可能在當時讓你的企業陷入了困境,可能讓你的股票暴跌,讓你的收入減少,但隨著不斷重複,竟然已經不那麼氣憤了,甚至不那麼在意它了。很多人把這看做是好的事情,覺得這是代表我們強大了,才能這麼不care它。但我想說,看淡傷痛是好事,但如果人人都放下戒備,可能我們就要中美國「溫水煮青蛙」的奸計了!
  • 如果你不甘於現狀,那就努力成為一隻跳出溫水的青蛙!
    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我們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讓我們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激情,最後只剩下了麻木。夢想這個詞,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為了一個奢侈品,關於夢想,從小時候的豪言壯語,到現在的知足常樂,生活的種種打擊,讓我們的夢想越來越遙遠,漸漸的成為了一個為房貸、車貸、生計而奔波的渺小蟻族。
  • 【漲知識】鯰魚效應,溫水煮蛙、鴕鳥政策?扒一扒那些「騙人」的英語習語(一)
    如果將一隻青蛙扔進開水中,它會立即跳出來。但如果將一隻青蛙放進冷水中,然後慢慢增加火候,青蛙最終就會被煮死。對於熱愛遐想的人類來說,一切都有可能是溫水: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擔心自己是被蘇聯煮熟的那隻青蛙;而到了現在,世界大戰的可能性降低了,「全球變暖」就成了那鍋慢慢加溫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