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年會 | 「做數學」的育人價值

2021-03-02 中國教育學會
微信號:cseedu(←長按複製)

教育使命,點滴隨行。

2020年12月5-6日,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33次學術年會在南京舉行。現場共1200餘人參會,另有3850餘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平臺遠程參會。會議主題為「發展中國特色優質基礎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會議以主旨報告、學術研討、成果展示交流、嘉賓訪談、分論壇、微論壇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果,並就我國基礎教育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集中研討。我們將陸續刊發論壇嘉賓演講內容。

江蘇「做數學」團隊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讓學生做數學,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正如「做數學」的積極倡導者董林偉所說,「做數學」是以「做」為支架的一種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運用材料和工具,在動手動腦相協同的過程中人人參與的實際操作為特徵的數學活動。因此,「做數學」中「做」是其精義和主旨所在,既有領悟數學知識的追求,又有學習方式變革的考慮,概括而言是在發揮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上有所突破。下面我們先分析數學課程設計應關注的主要因素,再對我國數學課程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討論「做數學」在改變現狀中做了什麼,進而得出「做數學」的育人價值。

我們知道,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空間形式的一門學科,而數學的研究對象都不是客觀現實的存在。例如,「實數」似乎是「實實在在的數」,但其實它不是先天存在的實在之物,而是在有理數的基礎上按一定方式定義的抽象元素;同樣,在空間形式方面,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似乎很實在,但歐氏幾何中研究的各種幾何圖形也不是客觀的真實存在。數學對象與內容的高度抽象性,以及教科書對數學知識的結果式呈現,為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以及「一個定義,三項注意,幾個例題,大量練習」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天然溫床。如何變革數學課程才能消除「溫床」呢?

從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角度看,數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思考的結構和交流的符號形式,這種結構和符號形式是強大的,富有邏輯、簡明而且精確,是人們可以藉助於理解和處理周圍環境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包括:抽象化、運用符號、建立模型、邏輯分析、推理、計算,不斷地改進、推廣,更深入地洞察內在的聯繫,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概括,建立更為一般的統一理論等一整套嚴謹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這是在獲得數學結論、建立數學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必須使用的思維方式。顯然,掌握雙基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而使學生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數學育人的最大價值所在。

因此,數學課程內容的設計,必須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過程,為學生形成數學的思維方式提供有效載體,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廣泛興趣,促使學生認識數學在信息化社會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有效地使用數學思想、方法和技術處理問題的自信心,使學生掌握用數學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方法。這樣,設計數學課程內容,必須以「過程與結果的完美結合」為目標指向,以「事實—概念(本質)—性質(關係)—結構(聯繫)—應用」為明線,以「事實—方法—方法論—數學學科本質觀」為暗線,給學生開展如下數學活動提供載體:

從數學與現實的聯繫和數學內在的前後一致、邏輯連貫性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經歷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而獲得數學概念;在「一般觀念」的引導下,發現數學對象的本質、規律、關係等,獲得猜想,並通過數學的運算、推理,證明結論,獲得數學的定理、性質、公式、法則等;利用數學概念、原理,分析和解決數學內外的各種問題。

這是一個完整的數學研究過程。只有讓學生經歷這樣的完整過程,才能使「四基」「四能」真正落地。實際上,「事實—概念」主要是「抽象」,即對典型而豐富的具體事例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共性,抽象本質,並概括到同類事物中而形成概念;「概念—性質」主要是「推理」,包括運用概念通過歸納推理發現性質,通過(邏輯)演繹推理證明性質;「性質—結構」主要也是「推理」,是發現關係、建立聯繫而形成結構功能良好、遷移能力強大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概念、性質、結構—應用」蘊含了「建模」,是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內外的問題。同時,在構建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注重「一般觀念」的引領作用,加強「如何思考」「如何發現」的啟發和引導,特別是在概念的抽象要做什麼、「幾何性質」「代數性質」「函數性質」指什麼等問題上「啟發學者,示以思維之道」。

按照這樣的要求,反觀我們的數學課程,可以發現,欠缺的內容主要是:概括概念所必須的「事實」、歸納性質所需要的素材、訓練應用能力所需要的好問題。這裡的「事實」「素材」「好問題」等是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源泉,就像品質優良的果實必須有肥沃土地所提供的豐富且優質的營養一樣,缺少這些就必然造成知識理解的先天不足。由此造成的教學問題是,教學過程功利化、形式化,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習過程單一,學習活動缺乏靈活性,讓學生「悟」的過程太短,甚至沒有。常常是直接告訴知識,立即進行大量重複性訓練。這樣的教學,很難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強烈興趣,也難以使學生主動學習,更難以培養那種專注於數學問題的習慣,可能使學生成為「熟練工」,但肯定成不了領導者、科學家、思想家等等。

「做數學」在彌補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教學的欠缺,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的理想上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索,其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做數學」從完善課程內容、加強實踐環節入手,有針對性地探索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其要點是:增加概括概念、發現性質所需的素材,提供豐富的、真實的應用問題;安排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獲取理解概念所需的「事實」,從而形成對概念本質的深刻體悟;迫使教師延長知識的獲得過程,給學生提供感悟知識精髓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渴求知識的感覺,使學生獲得「如何思考」的智慧。特別是在那些看上去簡單但處於基礎地位的概念、原理的學習上,強調了通過學生動手「做」而獲得親身感悟,形成「如何思考」的體驗,使學生經歷「感知—感悟—知識」的過程,實現使知識變成智慧的目的。


「做數學」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

從認知方面看,在「做數學」中,學生要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數學認知活動,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發現數學規律所需要的現實材料,在此基礎上開展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抽取共性、得出規律,進而獲得數學原理和性質,並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啟發。

「做數學」所使用的是體驗式學習方式,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獲得了抽象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直接體驗。通過「做數學」,學生不僅經歷了數學對象的要素、概念內涵的抽象過程,數學法則、性質、公式等的歸納和發現過程,而且產生了「如何研究」「如何發現」的方法論感悟。「做數學」使得數學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發現的結果,能為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使學生對應用知識的背景條件形成完整的認識。

從非認知因素方面看,「做數學」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投入實驗、探究活動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激發靈感的強大動力,可以促使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數學的顯著特點是它的高度抽象性。越是抽象的科學,越要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同樣,抽象知識的學習也要從親身實踐中獲得體驗,要從具體事例的共性、規律性的認知入手。「做數學」為學生創造了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了通過觀察與實驗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洞察事物本質進而得出事物規律性認識的能力。

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是學生的天性,需要教師倍加愛護,我們常常因自己對學生心理的無知而低估了學生的創造力,在無意間扼殺了學生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做數學」是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興趣、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好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力舉措,也是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抓手。

(文章根據章建躍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33次學術年會」的講話整理)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
    7月31日至8月3日,2018年全國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在貴州師範大學寶山校區舉辦。本次學術年會由北京師範大學、西南大學、貴州師範大學以及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貴州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承辦。
  • 貴州省數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在六盤水師範學院舉行
    12月9日,貴州省數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在六盤水師範學院舉行。  上午8:30,貴州省數學年會2017年學術年會開幕式在博學樓117教室舉行。  開幕式由六盤水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忠群主持。  六盤水師範學院副校長彭望書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她對出席本次開幕式的領導、專家學者同仁表示熱烈歡迎,對六盤水師範學院的教育教學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她表示,本次年會的召開,為從事數學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學術意見、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的平臺,增進各校的友誼,促進交流與合作。
  • 2018年河北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學術年會在我校召開
    2018年河北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學術年會在我校召開
  • 2020年大渡口區初中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召開 探究核心素養在「綜合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0日15時56分訊(趙桂凱)9日下午,2020年大渡口區初中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召開在重慶九十五中佳兆業學校舉行,重慶市教科院數學教研員張斌,大渡口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谷小平、書記周洪,大渡口區教育學會會長廖帝學等參加會議。
  • 視頻|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建水舉行學術年會
    視頻|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建水舉行學術年會 作者:
  •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在上海大學順利召開
    11月16-17日,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在上海大學順利舉行。本屆年會由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編輯部主辦,由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承辦。大會以「智慧、服務與管理」為主題,針對當前管理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以及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沿問題進行學術交流研討。會議聚集了國內管理學界的眾多專家學者,參會人數創歷屆年會新高。
  • 市教育學會舉辦2020年學術年會微論壇與工作坊方案設計說明會
    來自全市教師進修學院校和高初小、幼兒園等20個教研、名師骨幹團隊提交了議題申請並圍繞本次年會主題進行了現場方案闡釋說明。議題涵蓋了學科德育、勞動教育、班主任工作、家園共育、鄉村導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關於區域育人方式變革的話題。專家評委針對選題價值、活動設計的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行性以及預期成果是否完善等方面進行了即時點評,提出建設性意見,進行現場交流互動。
  • 中國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湘潭舉行
    10月21日上午,由中國數學會主辦、湘潭大學承辦的中國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在湘潭舉行開幕式,13位中科院院士、近800位中國數學界精英與會。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致開幕詞,副省長向力力向年會發來賀信。  袁亞湘在致辭中回顧了中國數學會在過去一年所開展的一系列國際學術活動,以及在科技普及和推薦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就。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中北大學舉辦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來自全國80餘所高校的200餘名學生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我校黨委書記沈興全、黨委副書記雷鋒斌出席了本次學術年會。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何林有在年會開幕式上作了講話,他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龍城太原隆重舉行,這既是全國高校學生工作戰線的一次盛會,更是全國高校學生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他要求廣大學生工作者以這次學術年會為契機、受啟發,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 天津市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南開大學舉辦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佳傲 攝影 李建新)10月24日,天津市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南開大學省身樓二樓學術報告廳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繼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龍以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張偉平,天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盧雙盈,天津市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劉元剛,天津市數學會常務理事代表等共160餘人出席年會開幕式。開幕式由天津市數學會秘書長段華貴主持。
  • 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校長楊書文參加中國教育學會第31次學術年會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中國教育學會第31次學術年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此次學術年會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學校微創新」主題微論壇在中國東協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校長楊書文在論壇中作了「學校文化引領下的課程實施」的主題演講。
  • 課堂教學中看傳道授業解惑——記初中數學學科育人價值研究一
    3月23日區初中數學骨幹教師培養基地學員赴文來中學參與「上海市中小學數學學科育人價值」課題研討。參加本次研討的還有華師大教授鄒一心,區教研員吳洪老師,青浦區春暉工作室十二位中學數學教師,區各所八年級備課組長,文來中學全體數學教師,七寶實驗、華漕中學等學校部分數學教師。   活動的第一項議程是觀摩文來中學張潔老師就對數學學科育人價值的理解而精心設計的公開課《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和菱形的性質》。活動的第二項議程由授課教師張潔就設計意圖進行說課。第三項議程是課後研討與評課。
  • 全國第20屆嘗試教育學術年會舉行
    今天上午,全國第20屆嘗試教育學術年會暨實驗研究成果雲端博覽會舉行,這是我市教育家邱學華老先生從教70年的心血,從常州到新疆,從內蒙到澳門,全國16所學校通過網絡展示各自學校嘗試教育的心得經驗,全國所有教育工作者從大教育網上可免費收看。
  • 2019年度南開物理學術年會成功舉辦
    為了提高物理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加強交流,增進師生了解,物理科學學院聯合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及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教研室,於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省身樓和第三教學樓舉辦了「2019年度南開物理學術年會」。  本次南開物理學術年會分為學院工作匯報、大會報告、學科討論會和分會場報告四個部分。
  • 學術年會微論壇搶先看|新時代外語教師教育方式的變革
    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三十三次學術年會將於2020年12月5-6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本次年會主題為「發展中國特色優質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會議將緊緊圍繞主題,討論涉及區域與學校在課程、教學、考試評價、教師教育等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18學術年會在京召開,狸米數學創始人霍亮受邀出席
    2018年12月9日,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18學術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劉雍潛教授主持,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少剛研究員致開幕辭,回顧了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進程和成果,並總結了2018年度相關學術活動。
  • 大工教師出席電工學學術年會並作報告
    大工教師出席電工學學術年會並作報告 2018-10-31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年會(三)|讓兒童站在課堂最中央
    一禮生香 · 滿園美好2021年第23期  總第580期1月28日,嘉美學術年會第三天。
  • 數學 · 師說 | 劉若川:銘記「育人」的責任
    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集中了全國最好的學生,很多是各類數學競賽的優勝者,有些學生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天賦異稟。在這裡,傳統上對學術感興趣的優秀本科生都會以研究生的知識水平來要求自己,基本上所有的研究生課程都向本科生開放,這也是北大數學拔尖計劃賴以成功的基礎。優秀的學生通常都很犀利、較真兒,有時在課堂上會指出我的錯誤,或者挑戰我的觀點。
  • 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11月啟幕:重建生態 | 價值與系統的力量
    前言2020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我們致力於「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努力做一個確定的自己」。我們必須以系統的設計,生態的視野,重建教育價值,在2020這個劃時代的轉折時刻,展開一場嚴肅的討論:教育的基礎價值和根本目標,究竟是什麼?以及,在學校裡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個班級,每一門學科,每一堂課……我們如何承接與抵達?我們相信,心中裝著價值的羅盤,動態迎擊一切挑戰,才是理想教育可能相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