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姚明正是站在桑布魯國家保護區的一隻大象屍體上,說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只有大象才應該擁有象牙」。
陳瑩瑩
大衛·達博倫突然聽見遠處傳來幾聲槍響。望著窗外漆黑的叢林,他知道,又有一隻大象倒在了偷獵者的槍下。這是肯亞北部桑布魯國家保護區今年3月份以來倒下的第四隻大象。
焦急、氣憤、悲哀湧上心頭。這位來自拯救大象組織(Save the Elephants)的34歲首席研究員對我說,他甚至想立刻抓起他那把G3步槍,衝進夜色,尋找那隻不幸的大象,或逮住那讓他痛恨的偷獵者。
窗外,穿過伊瓦索涅若河,夕陽已消失在叢林盡頭的地平線。在這漆黑無盡的夜裡,叢林裡殺機四伏。他必須等到天亮。
偷獵組織是群拿著槍的冷面殺手。他們買通周圍村子裡的人和當地守林員,探查大象保護組織人員的行蹤和武器配備,然後躲進叢林裡,等到日落時分再悄悄靠近象群。
叢林裡的某處,一群偷獵者已靠近那隻大象。像往常一樣,他們先對準大象腦袋連開了幾搶。但它沒立刻倒下,於是他們借著最後一點暮色掃射整個象身。經過七聲槍響後,這隻龐然大物轟然倒下。
盜獵者圍上前去,用鋒利的斧頭和大刀迅速連象鼻、上唇一併砍下,以帶走象牙,最後借著夜色逃跑。
這個血淋淋的場景就是這隻大象最後留在大衛腦海中的樣子。在非法象牙貿易的最前端,上萬隻非洲象——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正在以這種方式死去。
直擊盜獵現場
4月,在大象倒下的地方,我看到,灼熱的赤道陽光使得這本在叢林裡歡蹦的活物如今只是一攤皺巴巴的皮囊,還有幾根白骨。
盜獵者在大象流血的身體上蒙上一層厚樹枝,掩蓋作案現場。這導致大衛和來自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北部林地信託基金機構(Northern Rangerlands Trust)以及當地社區管理委員會的人一起,花了一天半時間才追蹤到大象。
桑布魯國家保護區和緊挨其南邊的水牛泉國家保護區總面積達到約290平方公裡。飛行員開著營地那架白色小飛機,在茫茫非洲草原和叢林高處搜尋。長途跋涉的護林人時不時抬頭尋找禿鷲的身影。最終,他們發現一堆樹枝上盤旋著幾隻禿鷲。
根據耳朵的形狀,大衛認出了這隻大象。幾天前,他剛給這隻25歲的公象取名叫Ngampit,在Maa語裡表示「大腳」。
朱麗葉、苔絲德蒙娜、碧翠斯……大衛用莎士比亞劇中的名字為大象起名。叢林裡每死去一隻大象,對大衛來說就像失去一個親友一樣。
他曾在叢林的晨光和霧氣中看著象群裡的象寶寶誕生,那種喜悅令他想到自己的家庭,沉浸在無限喜悅中。
他曾見六七隻象群圍在一起默哀一隻死去的大象,把它的遺骨藏到樹叢裡,用灌木枝葉蓋好。
他曾在不幸死去的母象身旁,看見幼象流離失所,只有不斷用鼻子觸碰母象的身體,像是在試圖喚醒她。
「在大象身上,我看到了人類的感情。大象有著喜怒哀樂,他們團結在一個個家庭裡,母象竭盡全力照顧小象,就像人類一樣。」他說。
大衛拾起大腳的頭骨帶回拯救大象組織營地。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拾起象骨了。在營地門口,有一小片讓人不忍注視的地方。這個無牌匾的墓地裡擺著的骸骨,上面的彈坑依舊可見。
「Changlila, Big bombom, Mungu……」他念著這些死去的大象的名字。
「我認為合法象牙貿易也應該被禁止。沒有了象牙貿易,就沒有殺戮。」大象研究專家、拯救大象組織創辦人伊恩·道格拉斯-漢密爾頓(Iain Douglas-Hamilton)說。
血腥的數字
2012年是大象盜獵猖狂的一年。據肯亞動物保護局數據,2012年僅在肯亞就有656隻大象被殺,查獲1677件象牙,合4644公斤,逮捕1949名象牙走私嫌犯。
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的非法獵殺大象監測(簡稱MIKE)的網絡監控,在中非地區有90%的大象被非法獵殺。該公約計劃大約監控40%的非洲象群。
聯合國環境署今年3月公開的《非洲象危機》報告顯示,MIKE估測2011年有17000隻大象在非洲被殺。其中中非、剛果(金)、奈及利亞、查德、肯亞、莫三比克屬於重災區。2012年初的統計數據表明,這一年的情況沒有得到太大改善,而且總數可能提高。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在肯亞,1973年至1989年,大象的數量銳減了85%。在象牙海岸(C魌e d'Ivoire)——這個意為「象牙海岸」的西非國家,如今已幾乎看不到大象。整個非洲僅有南部還保留著三十萬的象群。儘管大部分大象已生活在保護區,然而僅有20%的保護區有正規管理。
儘管1989年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曾禁止對非洲象牙的商業貿易,但一些國家也呼籲合法化部分象牙貿易,允許出售由自然脫落的象牙製成的工藝品。目前國際社會仍缺乏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監控合法象牙的來源,這導致象牙貿易裡充斥著大量非法象牙。這些非法象牙在市場中「洗白」了身份。
大量象牙進入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在東南亞的象牙黑市,一公斤象牙大約值兩千美元。而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市場。
「我感到憤怒和悲哀。」站在逐漸腐爛的屍體前,大衛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
「那些購買象牙的人,他們也是殺死大象的兇手。」他說。
「先是歐洲人在一百多年前來殺戮大象,盜取象牙,然後是美國人,日本人,現在是更多東南亞和東亞國家購買象牙。」伊恩說,「以這種速度捕殺大象,十年以後,非洲大象將滅絕。」
保護者在行動
1965年,23歲的牛津大學博士伊恩來到坦尚尼亞曼雅拉湖(Lake Manyara)開始研究大象行為,從此便在東非開始了五十年的非洲象研究事業。1993年,他在肯亞北部桑布魯國家保護區建立了拯救大象組織,用GPS無線電跟蹤系統實時追蹤大象活動,以記錄和研究遍布整個非洲的大象行為和生態。
在距離肯亞首都奈洛比約四百公裡的桑布魯區,棲息著整個東非體魄最大的非洲象群。成年的公象往往獨棲,但桑布魯區的非洲草原象身材高大,平均肩寬能達到3.3米,其象牙也是最大的,因此它們時常成為盜獵目標。
成年的母象往往是一家之主,帶領著八九隻小象和其他年輕母象群居。許多母象被殺死後,剩下的幼仔往往徘徊不去。由於仍然缺乏自理能力,等待它們的,往往是飢餓和死亡。
71歲的伊恩已是白髮蒼蒼。他仍開著那輛改裝小皮卡,帶著研究員在非洲的叢林裡觀察成年公象和母象的行蹤。他們悄悄靠近定位大象,優秀的射擊手用槍打出一劑麻醉針,等待大象躺倒後,再迅速給它戴上GPS項圈。為給麻醉了的大象降溫,防止中暑,他們必須不斷在象身上潑水。如果是首領母象,還需有人開著車不時驅趕家族裡的其他大象,防止他們襲擊研究人員。
等麻醉退去,大象重新站起來活動時,研究員就能在辦公室的谷歌地球上追蹤到大象的行蹤。
「一旦一個點超過五個小時不動,就表示這隻大象很可能已被偷獵者殺死。」研究員大衛說。
「知道大象的行蹤,我們就能分析大象的活動範圍,一方面防止盜獵活動,另一方面也防止大象跑出保護區,進入村莊侵擾村民。一旦大象離開保護區,它就很可能落在偷獵者手上。」他說。
桑布魯地區的居民也投入到拯救大象的行動中。他們自發組成管理委員會,訓練飛行員,並把居民送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這樣的機構培訓野生動物保護。
桑布魯武士塞倫諾伊就是其中之一。他上身圍著一塊紅色棉布,腰間圍著一塊天藍色棉布,戴著由亮麗顏色的珠子串成的頭冠、項鍊和手鐲。得益於家鄉的野生動物,他從高中起至大學都受助於政府獎學金。這項獎學金用以鼓勵學生畢業後從事和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工作。
「大象和其他野生動物能帶動我們的旅遊業發展,給我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塞倫諾伊說。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加入了保護動物社區管理委員會。
保護大象,中國也在行動。中國的法律也已經禁止象牙交易和繼續生產象牙製品。去年,姚明正是站在桑布魯國家保護區的一隻大象屍體上,說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只有大象才應該擁有象牙」。
「中國正在日漸強大。」伊恩說。「就反對國際非法象牙貿易走私,我希望中國有一天能起到領導作用。」
日暮沉沉,籠罩著桑布魯,遠處的彩虹跨在一片積雨雲間。地上的積水照出空中另半邊剔透的藍天。伊瓦索涅若河邊,叢林鬱鬱蔥蔥,一群大象扇著耳朵,若隱若現。它們悠閒地踱著步子走向林子深處,走向那未知的黑夜。